我的位置: 品牌 > 大区势 > 文章详情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建设舒心暖心家园⑱ | 仙霞街道让“新时尚”成为好习惯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1-01-21 19:34
摘要:垃圾分类综评“第一”如何炼成?

垃圾分类综评“第一”如何炼成?

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小区内,一座名为“生境花园”的小区公共绿地,今年迈入了建成后的第三个年头。花园内,居民们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开展的厨余堆肥、“瓶子菜园”等项目,也都在这里展示。这座“会呼吸”、能“透气”的小小花园,已然成为居民生活密不可分的陪伴。

在今年1月,上海最新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考评中,仙霞街道在2020年下半年度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综合考评里获得第一,总分排在首位。鲜有人知的是,早在推进垃圾分类之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环保”理念,早已扎根仙霞居民们的心间。

树立“大环保”理念

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至今记得,2019年12月,小区“生境花园”正式向居民开放的第一天,不少居民冒着寒风也要第一时间“来看看”。花园里的户外堆肥箱、雨水回收箱、涂鸦墙、种植箱等劳作区域,是老人们带孙辈在家门口进行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冬天暂时有些冷清的小池塘,到了第二年夏天马上成为居民们户外休闲、观察鱼虾和鸟类的“最佳景点”。

“虹旭·生境花园”是近年来上海社区微更新进入新阶段的缩影,也是仙霞街道推动“大环保”理念的新标的之一。从2015年启动的小区微更新、2016年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到2018年启动的精品小区改造、2019年推进的垃圾分类,再到疫情以来不断增长的社区凝聚力,仙霞街道这一上海市中心典型的大型居住区,始终坚持以“生态环保、低碳宜居”为目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位于仙霞路上的仙逸小区虽然是个典型的老公房小区,但却是上海最早开展低碳社区建设试点的区域之一。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家生说,通过实施雨水收集示范项目,这座老居民区实现了用储水设备存储降水、自动灌溉植物的现代化功能。2019年11月,这一低碳实践正式投入使用,当小区储水耗尽时,能自动转接上水,进行灌溉,保证了植物正常生长的同时,也最大化地利用了雨水资源,降低能耗。

虹仙居民区是仙霞街道另一个低碳社区试点区域。为了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仙霞街道为虹仙和仙逸两个居民区,分别采购了一台日处理能力达到500公斤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通过厨余垃圾处理,实现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减少资源消耗。街道还在两个小区先后建成100多平米的“一米菜园”,通过与第三方社会组织合作,培育小区志愿者团队,两个小区都涌现出多名“种菜达人”。菜园收获的蔬菜瓜果也送到了小区高龄、独居老人手中,提升了小区“绿色生活”的温度。

在仙逸小区,仙霞街道还试点开展了楼道绿化和环保酵素项目。楼道绿化以低碳绿色为主题,在楼道墙面安装主题宣传画板,普及低碳环保理念和小知识。环保酵素项目通过将湿垃圾加工发酵,形成天然的洗涤剂和化妆品,使低碳更加走进居民日常生活。

从理念推广到项目改造,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仙霞街道多角度下功夫、多维度“想妙招”,从人口密度最大的居民小区,到辖区内的学校、养老院、驻区单位,让每一个生活和工作在此的“仙霞人”都从心底认同绿色发展理念,源头树立“大环保”的意识。

变“政府倡导”为“居民自愿”

长久以来,摆在仙霞新村街道面前的始终有两大工作难点,被称为“两个80%”。其一,是街道80%以上都为居民住宅。其二,是居民小区有80%以上房龄都超过30年,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老公房。空间有限无法建造新的垃圾房和堆场,位于市中心又紧邻虹桥开发区等CBD,租客和境外居民数量常年有增无减。多元管理难度,使得街道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不断遇到新挑战。

茅台花苑是仙霞街道一座高层住宅小区,小区1390余户居民中租户近半。原先,居民每天扔垃圾都能在家门口“推门”完成,只需扔进每层楼的管道井,垃圾便直接“下坠”到每栋楼的垃圾房。正是由于这一便利,在推进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时,居民一时半会很难接受“下楼到小区垃圾房扔垃圾”这一变化。为此,仙霞街道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四位一体”的合力,深入细致地做居民工作,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16栋管道井居民楼的“封井”,使整个街道63个小区,第一时间全部启动生活垃圾“两定”投放。

在2019年打赢高层住宅管道井封闭攻坚战,获评“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街镇”的基础上,街道进一步探索“宣传发动引导做、压实责任全员做、结对帮扶提高做、执法保障转化做、典型引领升华做”的“五做”工作模式。在居民区宣传中,则力求“二百”,即“上门率百分之百、知晓率百分之百”。街道各居民区通过分类知识猜谜、厨艺及分类趣味培训、瓶子菜园等以低碳环保、变废为宝为特色的宣传活动,引导居民自动、自发参与,把“政府倡导做的事”变为“居民自觉自愿做的事”。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美丽仙霞让你心动 垃圾分类看你行动”单位系列宣传活动,在驻区单位进行垃圾分类宣讲,企业白领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迅速得到提升。通过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多媒体课堂等活动,街道与辖区大单位、学校、商业楼宇、小餐饮企业开展党建联建,培养思想共识、养成行为习惯、建立长效机制,让生活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

国际化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一个居民区庞大、人口较为密集的街道,如何在其中有所作为?近年来,仙霞街道积极探索科技赋能,发挥“一网统管”作用,积极探索将垃圾厢房探头接入街道城运平台,减少人工监管压力。与此同时,进一步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引领作用,利用执法人员(城管、市场所)下沉网格的便利,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垃圾分类问题,做精、做细各项相关工作,以技术赋能和制度供给,造就第一流的成绩。

眼下,仙霞新村街道城管中队中队长焦志坤,正带领23名一线执法人员每天下沉街道23个居民区。通过手机端的政务微信及长宁城管APP等智慧化手段,第一时间获悉、处置、上报各类与垃圾分类有关的案件。坚持巡查发现机制和督办促改机制,2020年,仙霞城管中队先后约谈了35家辖区单位共计205人次,立案95起,有力的执法保障,促进了辖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提高。

城市“守护人”

去年11月27日下午,仙霞新村街道办事处的会议室内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街道爱国卫生志愿者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正式召开。担任协会会长的是出生于1958年的何晓岚,一位讲话实在的“上海爷叔”。从事专业防治和群防群治十余年,志愿者协会的正式成立令他颇为激动。

作为“六五”期间上海的人口导入区之一,仙霞新村街道辖区以成片既有多层售后公房小区为主。因此,街道的爱卫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需要针对老旧小区特点,做好针对性的病媒防治,还要广泛地发动居民参与爱卫活动。

爱国卫生志愿者协会也由此成立,日常组织、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巩固长宁区的国家卫生城区创建成果,此外,还要通过环境巡查和技术手段,及时发现病媒孳生地及病媒高密度区域,有效控制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虫害密度,降低登革热等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风险,保障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去年除夕夜,何晓岚正吃着年夜饭,突然接到电话,需要立即上岗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组织和开展消杀工作。仙霞街道爱卫社应急队伍立即全员上岗,从去年春节起直到今天,仍持续承担着相关的疫情防控任务。

事实上,仙霞爱卫社拥有一支抗疫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其中4人经受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考验,4人经受过部队的锤炼。去年,疫情发生伊始,他们时刻关注疫情发展。成员桂为民是一位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老同志,过去一年来,他长期驻扎隔离点,进行现场督导,耐心地向一批批前来支援的干部、志愿者们示范操作要领,传授消毒技术规范。

退伍军人黄继,进入爱卫社工作不到三年,爱岗敬业、虚心求教、任劳任怨的他广受大家好评。去年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报名请战,在抗疫工作中不计时间得失,哪里最危险,他就往哪里跑。

陆伟萍也是一位经历过“非典”的抗疫老兵,此次疫情期间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从药械、器具的准备,到个人防护的穿戴,“汽油够吗”“电瓶充足吗”“注意防护安全”是她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凡事都亲力亲为,亲自检查、亲自核对,逐一关照,使大家看到她都亲切地称呼一声“陆姐”。

就是这样一支能力过硬、作风扎实、凝聚力强的队伍,在长宁区爱卫办、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在居民中间形成了“队伍拉得出,打得响”的好口碑。丰富的消杀经验帮助仙霞爱卫社的成员们未雨绸缪,疫情初期第一时间添置了6台超低容量喷雾器,确保消杀工作有序开展。“街道在疫情刚开始给我们补充了10万片含氯消毒片剂,至今仍在使用,保障每一个角落的消毒都严丝合缝,不留死角。” 何晓岚说。

疫情防控工作仍在继续,严守仙霞街道2.97平方公里的爱卫社成员们,守护的也是无数居民安心、和乐的家园。

栏目主编:董齐兴 文字编辑:俞宏浩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