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30年教龄,让他参透青春期少年的情绪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恩里科·卡斯泰利·加蒂纳拉 2021-01-03 13:45
摘要:愿意听他们诉说、与他们以诚相待的大人少之又少。

青春期像一只拦路的怪兽,为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平添许多障碍,这其中青少年的情绪常常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因为大人们往往低估了青少年的情绪感受,将一切反常归结为孩子的叛逆和任性。

《给大人的关于青少年情绪的10堂课》聚焦的情绪教育正是给家长和教育者的提醒,从关注与理解开始,努力与青少年达成更加亲密、和谐的互动关系,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本书解读了青少年的希望、好奇、恐惧、热情、无聊、愤怒、共情等九种情绪,以及与青少年交往的一个重要前提——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些情绪的背后,是本书所探讨的丰富多元的主题,包含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双方互相尊重、倾听的价值,幻想中的平等以及一段关系中双方的恰当距离,等等。

作者是意大利执教30年的中学教师,对处于过渡期的孩子有着丰富细致的观察和体贴,基于大量的实践经验,对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动态有深入的研究。他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打破常规”的教授,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创造自由对话的空间,让他们从容地应对青春期这个无法被忽视且亟待被理解的微妙时期,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和谐地共同成长。他在《前言》中写道:

很多年来,我的工作就是与青少年和即将迈入青春期的孩子们打交道。这份工作让我遇到了一些非常出色的女孩和男孩,他们的情感很细腻,能够深刻地反思自己以及与他人的关系,进而深入地探讨生活和现实中的重要问题。这么多年来,我逐渐意识到,这些孩子们同样也迫切地渴望与别人谈论他们所体验到的情感,谈论他们的生活经历,对未来的期望、感觉和实际预期,但却发现愿意听他们诉说、与他们以诚相待的大人少之又少。 

我遇到过绝望的父母,也遇到过教子严苛的父母,他们总是在探寻和子女之间的相处之道。我也曾遇到过漫不经心、以自我为中心且行事轻率的父母,他们常常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感到恼火。年复一年,在学校的各种会面与讨论中,我听到越来越多的想法,脑海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接触到不同的情绪和想法。家长和孩子们在眼泪、笑声中,在绝望、欢喜中,在最奇妙的瞬间表达出了种种情绪与思考。我将它们悉数留存,耐心地誊写下整段的倾诉,编写成为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主题。 

我的书源自这些交流,目的也是为更多这样的交流服务。本书面向的是那些在生活或工作中需要与10到14岁的孩子们密切接触的人群,希望帮助他们去发现,处于青春前期的孩子们内心是多么的丰富和深刻,甚至可以令我们这些大人受益。它其实同样适用于其他人,因为情绪是我们所共有的,而且万幸的是不会有人毫无情绪的波动;无论是处于青春后期的大孩子,还是父母和一般意义上的成人,又或是和孩子们打交道的专业人士,情绪总是会影响我们之间所有的双向关系以及我们的智力和思想活动。 

70多年前,学者们就曾表示,情绪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中,特别是在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幸福、希望、好奇、恐惧、热情、无聊、愤怒、改变、共情是我多年来研究最多的几种情绪。然而,在年轻人的世界中,在中学和大学的校园内,在各种体育、文化和艺术组织里,情绪的世界却常常被无视、蔑视,甚至有时——比如在它有利用价值时——会被操纵以达到某些目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体育教练会要求球队进入到更亢奋的情绪中,借以赢得比赛的胜利)。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尝试去倾听他们的情绪,走进这个既触及内心也影响行动的世界,不消多少功夫,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令人惊讶的思想深度,或许同时也会被各式各样充满魅力的外表所吸引。借由工作的机缘,我收集了如同百科全书一般浩瀚的会议材料,而我只能选择几个作为案例。

据研究者说,人生中最脆弱的年龄段就是10到14岁之间,这时的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充满变化的阶段——我们称之为青春前期。在这个阶段,人会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变化,想要独立生活,可能的话,还要与同龄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在这一阶段,他们会感受到强烈的情绪,这种从未有过的情绪力量标记着他们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感到羞耻,会一个人在浴室里待上好几个小时,不希望再被父母看着或是被其管教。但是,这不仅仅是一个身体或心理成长的过程。在这两方面,医生、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都已经有过许多的探讨。实际上,这还涉及到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及其所处的文化和语言环境,等等。并且,青春前期会依照孩子自己内心的时间与空间展开,并交织在人和人之间那张错综复杂又令人着迷的关系网络中。

不管我们是否乐意,情绪都是我们所有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哪怕是那些我们最希望免受情绪影响,也就是最理性和最有逻辑性的行为);情绪经常引导我们违背自己的意愿,甚至于更多时候,情绪会站到行为的一边,让我们情绪化地做出更激烈的行为。我们所有的思想和观念始终都夹杂着情绪,就像心理学家威廉·格雷所解释的,它们“植根于情绪的暗码中”。因此,没有什么能躲开情绪。但是情绪也是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青少年的生活选择和成年人的反应都是在情绪作用下产生的。 

尽管我们已经开发出教育和培训体系来促进青年人的认知、艺术、专业、技术和体育发展,但在这个体系中却没有任何形式的“情绪教育”。似乎没人从事这一行业,也没有人关心这一方面,我们把这份责任交给了每个家庭,如果情况变得棘手,就跑去求助专家(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更重要的是,很少有人肯花心思去特意倾听孩子们一直以来想向我们表达的内心世界。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弥补这一空白。 

10岁到14岁的孩子们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一点大家都知道。长期和孩子们的接触给我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 :在青春期如此美丽又艰难的日子里,孩子们一点一点地长大,而其中的一些孩子会“茧化”,也就是说,他们会用许多层外表掩盖自己,让他人无法轻易看懂。当我在教室或其他地方见到他们时,他们俨然已经被下了定义,毫无生机。父母和老师在向我介绍他们时,熟悉地罗列出了一系列积极和消极的品质,也好像这一切都已经盖棺定论。为此,每一次我都要深入挖掘,或者说要无视这层层的表象,才能找到孩子们隐藏在内心中的真正的自我。 

通常,要发现孩子们真实的样子,或是可能成为的样子,总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如果不加关注,他们的外壳会越来越坚硬、冷漠,形成防护性的铠甲,而那个“自我”会逐渐被压缩、窒息,直到几乎失去生机,原本日益强大的、可以帮助孩子成长转变的潜能也会随之一同消失。幸运的是,就像所有人(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春前期的孩子或是青春期的少年)都会经历的一样,这种情况总停留在,也只停留在了“几乎”上,因为变化这条路永远没有尽头。 

为了让这条改变之路充满可能,首先,我们必须由衷地接受改变。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忠告要给每一位成年人、教育者或是父母 :“请试着认真地对待孩子们。”因为无论是儿童还是青少年,在讲道理和思考的时候,他们总是会相当的严肃、认真。(小时候,谁又不是这样呢?)正因如此,如果成年人对孩子的表达不加理会,甚至不当回事,自认为已经知道一切,独断地为孩子做出决定,这可能是孩子最糟糕、最沮丧的体验了。 

然而,这种情况时刻都在发生,发生在家里、在校园中、在大街上……“你只是个孩子”“你等着看吧,长大就明白了”“你没有经验”“你还没有体会……”“你得听我的,听我说!”多少次的不理解、多少次的痛苦扰乱着这些孩子们的内心。他们想让别人倾听自己,想试着说出自己的生活,他们絮语不断,讲述着令人惊奇的真相或绝妙的直觉感受,但是看到其间重要意义和宝贵价值的人太少了。 

这些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庭和学校里度过的,在这里,年龄的差异造成了话语的差距,这种差距在等级制度和权力关系中又继续固化。于是,一方开始装聋,而另一方也就作哑了。

《给大人的关于青少年情绪的10堂课》
[意]恩里科·卡斯泰利·加蒂纳拉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栏目主编:顾学文 文字编辑:顾学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