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上海建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系列访谈|市科委主任谈“十四五”重点做什么
分享至:
 (1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20-12-24 06:17
摘要:上海将主动顺应创新主体多元、活动多样、路径多变的新趋势,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编者按:上海市委、市政府2015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今年,上海已完成这一目标,如期“交卷”。岁末回首,展望未来,上观新闻今起推出“上海建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系列访谈,请政府和高校的四位负责人谈科创中心建设成果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建言。

回首“十三五”,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展望“十四五”,上海将如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日采访了市科委主任张全。

注重原创,以人为本,开放合作

记者:上海今年建成的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全: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国际高水平机构集聚高地初具规模,以上海光源为代表的全球一流大科学设施群基本形成,高水平科学家快速集聚,国际科技论文量质齐升,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二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已启动建设或培育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20家,一批功能型平台正逐步带动形成新兴产业集群。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近16000家,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三是高水平的创新网络基本构建。各具特色的科创中心承载区错位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临港新片区、青浦华为研发基地、普陀中以(上海)创新园、虹口硅巷、金山科创湾区、奉贤东方美谷等区域特色功能不断增强;杨浦环同济、闵行零号湾、宝山环上大等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集聚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国际创新合作网络加快构建。长三角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创业密集区。四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从科创“22条”到科改“25条”,从成果转化条例到科创中心建设条例,以及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和持续完善,上海科创中心制度改革的主体架构已基本确立。

记者:为了更好发挥科创中心的创新策源功能,上海如何加强基础研究?

张全: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上海拥有丰富的大院大所资源,稳居国内前列,为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能力创造了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注重原创、以人为本、持之以恒、开放合作”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坚持战略导向与原创探索并重,坚持全球视野、国家需求和前瞻引领,在关系长远战略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学问题领域加强前瞻部署。二是进一步激发主体活力。针对科学家、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围绕稳定资助、自由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等方面,尽最大可能破除制约基础研究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三是优化各类投入机制。努力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全社会R&D比重和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的基础研究比重,加快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不断吸引和集聚基础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四是构建高水平开放合作新格局。通过积极牵头组织实施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拓展双循环格局下国内国际合作网络,不断增强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

加强三大领域部署和人才培养

记者: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上海如何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张全:在这三大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是国家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上海将重点围绕核心技术攻关、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投融资体系、创新人才集聚培养等方面,加强重大科技任务统筹部署,加快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集成电路领域,上海将充分发挥集成电路科技和产业优势,持续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加强前瞻技术布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建设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积极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创新产品研发与多场景智能融合应用,探索人工智能治理原则与伦理规范,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在生物医药领域,加大原创新药产品研发,加速创新型骨干企业发展,深入开展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等先行先试改革。

在三大领域高端研发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方面,上海还存在双向不足的制约,将通过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扩大国际合作力度、加大人才激励等举措,加强三大领域人才的培育。

积极构建长三角和全球合作网

记者:在建设科创中心进程中,上海如何更好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和国际创新网络?

张全:在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网络方面,我们将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聚力国家战略,加快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强要素联动,发挥长三角创新要素资源丰富的特点,加强科技计划、创新平台、创新活动“三个联动”,推进长三角科技研发与技术市场要素资源共享共用;促进空间接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探索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与上海沪西五区的协同联动机制,营造跨区域便利化的双创生态。

在融入国际创新网络方面,上海将强化引领力,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探索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加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科研合作,发起和参与一批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牵头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打造强磁场,打造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上海“创新名片”,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形成吸引全球优质资源的创新生态环境;构建合作网,布局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载体,支持优质国际科技组织、科研机构、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深度融入科创中心建设。

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制度保障

记者:近年来,上海一直在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进行怎样的探索?

张全:当前,上海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已经从搭框架、建制度向提升体系化能力转变。未来5年,要主动顺应创新主体多元、活动多样、路径多变的新趋势,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我们将重点聚焦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强化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通过完善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运行机制、健全基础研究投入和支持机制、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等方面,使上海努力成为全球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二是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加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系统设计和分类指导,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探索“悬赏揭榜制”“赛马制”等科研计划管理体系和项目供给机制,落实对新型研发机构的针对性制度支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营造企业需求导向、产学研合作、大中小企业融通的技术转移生态。三是坚持把人才作为发展第一资源。致力打造更好的事业平台和生活条件,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优化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和使用机制。四是坚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着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和良好市场环境。在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参与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引入高水平国际创新资源等方面积极探索,构建完善双循环格局下的国内外合作机制。

栏目主编:黄海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