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科学家发现这些指标升高,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6年后发病风险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2020-12-14 20:28
摘要:相对风险增加了14%到21%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14种血浆鞘脂水平升高,显著增加了6年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日前,国际权威医学期刊《PLOS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组、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梁黎明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曾嵘研究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在人群队列中发现最多种类的鞘脂显著增加未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且主要是经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介导的。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最新标准,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包括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两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或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如果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或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维持血糖正常范围的功能,导致血糖升高,而长期高血糖会引发如慢性肾病、白内障和某些癌症等。虽然与其他族裔的人群类似,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东亚人群更容易出现腹部脂肪积聚即表现为“腹型肥胖”,且β细胞轻微受损功能就足以导致明显的2型糖尿病。

所谓鞘脂,包括神经酰胺、鞘磷脂和鞘糖脂等,是一类种类繁多和功能多样的脂质分子。其中,神经酰胺分子被认为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潜在“根源”,它能促进胰岛素抵抗、破坏胰岛β细胞功能等进而导致血糖稳态失衡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然而,目前鞘脂与2型糖尿病的前瞻性人群研究仍较为缺乏,且现有大部分研究通常包含鞘脂的种类有限。

在“中国老龄人口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前瞻性追踪队列样本库基础上,林旭研究组与曾嵘研究组合作,采用高通量液相色谱-质谱法,在2248名志愿者的血浆中精确定量728种脂质(包含76种鞘脂),建立了亚洲最大的脂质组学数据库。在排除糖尿病个体后,在1974名正常志愿者中,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林旭组博士生云欢和副研究员孙亮等研究人员通过系统分析发现,14种血浆鞘脂水平升高可显著增加6年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其中11种鞘脂为首次发现,相对风险增加了14%到21%。“在中国人群中,这14种鞘脂中的13种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关系主要是经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介导的,即鞘脂水平升高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血糖紊乱,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云欢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该项研究首次在中国人群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血浆鞘脂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可能为临床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提供极为有价值的辅助性参考指标。“14种鞘脂有可能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和精准分型及精准干预的潜在标记物,从而为疾病的精准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林旭说。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