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今天国家宪法日,这位普法几十年的教授说:宪法是母法,妈妈的说法老百姓才懂
分享至:
 (13)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20-12-04 15:03
摘要:“有没有车来接我、有没有报酬都无所谓,大家喜欢听,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很高兴。”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一位普法几十年、退休几十年的老教授,以颁发奖学金的方式继续走在宪法普及之路上。

从1983年“二五普法”到2003年退休,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俞子清教授20年参与普法宣传百余场,退休后仍然不忘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俞子清走这条普法路的时间跨度,甚至超过了他34年的党龄。

俞子清教授(资料照片)

为激励优秀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学子,俞子清他和弟子们发起设立“清之韵”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这是华政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在二级学科硕士点设立的“定向”奖学金。截至当天,奖学金已筹集资金38万元,使14名学生受益。

俞子清教授在上海教育电视台讲授《宪法》(资料照片)


【三度出入华政一心不改】

跨入华政园转眼60多年,但外人不知道,俞子清曾经三入华政园。1957年他考入华政法律系,1961年毕业到上海市民政局工作;1979年华政二次复校,他回来教书;1993年再次离开,到上海市专利管理局(现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工作;1999年,他再入华政做专业教师,直至2003年荣退。兜兜转转,俞子清心不改,始终都在他热爱的宪法行政法专业教书育人。

“一次,有一个中学请我去讲宪法,很为难地跟我说没有车接送,”俞子清回应,“我说没关系,到时候骑自行车过去。”俞子清的宪法宣传对象涵盖党政机关干部、大专院校师生、部队官兵、街道社区群众,从空间上也延伸至数个省市。在职的20年来,越讲影响越大,请他的地方很多,也有课酬,但他说,“有没有车来接我、有没有报酬都无所谓,大家喜欢听,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很高兴。”

很快,他开始向请他的单位大力推荐学生去做宪法和行政法宣传,“学生比我讲得好,我要使劲推荐他们,这样我也有了接班人。”就是靠着毫无保留的“传帮带”,他培养了入选上海市委法律专家库的王月明教授,上海市人大立法专家咨询委员、华政教育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邹荣等在业界颇有声誉的学生。而这些弟子,也正在孜孜不倦地将所学传递给他们自己的学生,承担起“法学教育东方明珠”的使命责任。

“清之韵”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设立。


【让人听得懂,问题不回避】

“普法要让人听得懂。”作为被评为上海市普及法律常识先进个人的宪法学教授,俞子清在无数场合反复提及这句质朴的话语,已成为他的普法座右铭。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概念宏大艰深——怎么讲受众愿意听、能听好是个问题。俞子清成竹在胸,秉持“不讲大道理”的原则,二两拨千斤,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面对街道里弄以老年人居多的老百姓,他会这样开场,“听说有一次普法考试问:什么是宪法,有人回答说:宪法就是其他所有法律的妈妈。”底下的老百姓听得直乐,也听得明白,津津有味听完一堂课。“马克思说过宪法是法律的法律,我们都说宪法是母法,用妈妈的说法老百姓更容易理解,我需要找到他们兴趣的切入点。”

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是俞子清的第二个制胜法宝,他说这个法宝是宣讲成功的必要条件。“宪法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讲好,有矛盾有问题的地方不能回避,要用民主法制发展眼光看待,在普法过程中尤其要直面现实,辩证看问题。”俞子清非常认同“四个自信”,“只有自信才能理直气壮地讲我们的优越性,‘是否存在’与‘已经发挥’是两个问题,事物有它发展的过程,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讲过的‘当中国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们更有资格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清之韵”奖学金新颁发

俞子清用脑用心钻研怎么才能更好传递宪法声音,行走了将近40年,收获了懂法的听众。在奖学金颁发现场,获奖学生刘媛说,“对于我们宪行专业的同学来说,这不仅是专业学习的肯定,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题图来源:华东政法大学
题图说明:俞子清教授近照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