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任我行 > 文章详情
你真的懂丁真的世界?曾是上海白领的丁真老板杜冬冬,告诉了我们更多
分享至:
 (2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宝花 2020-12-03 15:03
摘要:关于丁真和他的家乡,我们了解了更多。

这几天,“甜野男孩”丁真火遍全网,与丁真签约的理塘县文旅体投资公司总经理杜冬冬也跟着火了一把。对丁真的走红,杜冬冬十分清醒:“新媒体也好,旅游浪潮也好,是一条金鱼,我们只是勉强在它的背上坐了一会儿,它的去向和发展是不听你指挥的……对于那些纯消费丁真的点,甚至是一次性消费,这种就不回应或者暂时不回应。”

不希望丁真被包装成搞笑网红、拒绝所有综艺节目的邀约,杜冬冬让丁真正式入职做起了国企员工,还要努力学习补上文化课。一系列对丁真的回应和保护,令杜冬冬圈粉无数。许多网友评论:“这个老板好睿智!丁真遇到贵人了!”“过度消费后就会昙花一现,为头脑清醒的企业负责人点赞!”……

在多数人印象中,丁真的家乡理塘偏远、闭塞。事实也确实如此。地处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理塘,县域海拔3900-4000米不等,距离成都650余公里。全县7.3万常住人口中,95%为藏族,农业人口占比高达85%。在这样的环境下,放牛、放羊、骑马是丁真的日常并不奇怪,但当地国企负责人对新媒体的认识如此之清醒,且并不输于“北上广”人们的水准,就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与杜冬冬聊了一个多小时后记者发现,杜冬冬有这样的水准并不奇怪。出生于南京的他,在河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藏大学分别拿下了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学、宗教学的学士、硕士学位;曾在上海宝钢工作过8年,全程参与了世博会前上钢三厂的搬迁谈判;翻译过奇幻小说《黑暗之劫》、艺术史《波西米亚·迷人的放逐》,做过记者;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之所以去西部扎根,是因为爱上了当地姑娘曲西,并为她写下了15万字的《康巴情书》……

关于丁真,关于理塘,关于杜冬冬,我们还了解到了更多。

理塘县城全貌


【丁真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上观新闻:很多人因为你对丁真的态度而圈粉,这段时间你们为丁真做了些什么?文化课的具体补习内容是什么,从拼音学起吗?

杜冬冬:丁真现在是理塘的旅游形象大使,也是我们的签约员工。他现在正抓紧了解理塘的景点景区,补习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我们也教他如何运营自己的微博账号,更好地为当地旅游代言。

同时,丁真也是一个职场新人,他既需要学习业务,也要学会和同事相处。他之前汉语水平不太好,但我们不可能从拼音教起,而是用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培养他,这样可持续,成效也能比较快显现。比如我们现在每次开会,他必须要来听,不管听得懂多少,让他先知道开会有秩序、有讨论的议题、有会议记录等等。

上观新闻:很多人关心,20岁的丁真没读什么书,是为什么?他这样的受教育程度,在当地同类年轻人中普遍吗?

杜冬冬:丁真家是牧民,放牛放羊是他的日常。他读过书,但汉语水平不好,复杂连贯的汉语他就不太听得懂,但他可以用键盘打一些字。理塘确实比较偏远,但这里大部分本地居民现在已经不以放牧为主要职业了,尤其是理塘县城,和内地小城镇区别不大。丁真家在牧区,牧区很大、居民很少,像他这样教育水平的年轻人当地有一些,但没有那么多。

赛马节

上观新闻:你觉得理塘做好迎接大批量游客的准备了吗?除了网络上的狂欢,这段时间当地实际的游客量有增加吗?有没有粉丝来亲自看丁真?你们会怎么应对?

杜冬冬:确实有人因为丁真来到理塘,但更多的人还是在询问和了解阶段。我们希望现在的热度不过分影响他的个人生活,现在纷至沓来希望采访他的媒体太多了,但我相信这只是短时间的情况。

理塘县城有5万多人口,有超过3000张的住宿床位,包括假日酒店这样的大型连锁品牌酒店。淡季时这些住宿设施可以应付,但每年8月1日甘孜州赛马节前后,到理塘看赛马的人特别多,那时床位就会比较紧张。

现在距离夏天的旅游旺季还有半年,理塘肯定还会新建一批包括住宿在内的基础设施。理塘的海拔在3900-4000米之间,夏季氧气会比较充裕,我们的大部分宾馆也都有吸氧设施。

上观新闻:赛马节是理塘特有的节日吗?

杜冬冬:要办赛马节,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很多地方不具备。比如,办赛马节首先需要大草原,要有很多的马和骑士,这些条件理塘都有,所以这里的赛马节非常热闹,也很有代表性。

【发展旅游业,理塘“输不起”】

上观新闻:丁真走红后,发展当地旅游的呼声很高,当地人平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旅游业在当地占GDP多少比重?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杜冬冬:旅游业可以说是决定理塘命运的一个行业。理塘地处偏远,海拔高,交通、物流运输不便,发展其他产业有先天劣势。这里有一些农业和畜牧业相关的产业园区,以加工、种植农产品为主,但这些园区的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真正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实际受益的也是少数农户和资源方。

但旅游业不一样,理塘有很好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要实现常态有效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持续回馈社会,发展旅游业是最好的途径。并且,旅游业惠及的人群更广,整个旅游产业链的人都可以受益。发展旅游业对理塘来说,是一场输不起的比赛。

旅游业在理塘还处在初步打造阶段,但政府对旅游业的关注度、政策倾斜程度都是第一位的。之前我们参与打造勒通古镇千户藏寨景区,需要各方面的资源倾斜,县里就把财政、交通、工商、文化、人事各种管理权下放到古镇管委会,打通了壁垒。我们从2017年开始打造这个大景区,现在已经初具规模,除了基础设施的配套改善,还完成了一批“微型博物馆”,分别以康巴人、黑陶和纺织、仓央嘉措的诗、318旅行记忆、喜马拉雅声音、藏医、藏戏、书法等为主题,明年还会继续完成两个微型博物馆,向人们展示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

格聂雪山

上观新闻:当地政府对旅游业重视程度确实很高。

杜冬冬:是的。今年夏天来理塘的大巴很多,当时我们的游客停车场还没建好,县里决定把政府的大型广场用于旅游大巴停靠,原本要在广场举办的所有政府活动都转移。那段时间,广场上最多时停了三四十辆大巴,把地砖都压坏了。县里还说,如果有需要,把县委县政府的院子给大巴停都没问题。当时,县政府办公楼的厕所对游客也都是开放的。

上观新闻:有了知名度后,理塘旅游发展主要的瓶颈还有哪些?

杜冬冬:对于理塘,我算一个外来者。外来者可以为当地带来些新的思维和方式,但99%的具体工作还是本地人在做。人才是瓶颈,我们也一直在做人才培养的工作。另外,当地虽然历史和人文景观丰富,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缺外部资源。丁真走红,可以让我们和更多的外部资源对接上,这是好事。

我们还需要对旅游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现在的旅游更注重体验,了解不同人的生活方式,达成互相的理解,而不是发几张美图就够了。这种变化,也对我们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听见上海话,觉得很亲切】

上观新闻:听说你在上海宝钢工作过,你对上海的印象是什么?上海人也是最爱玩会玩的群体之一,你们对上海这块市场的拓展是否会有些特别的考虑?

杜冬冬:我2003年从河海大学毕业后就到上海了,当时在宝钢做翻译,在上海待了8年。上海办世博会前,宝钢下属的上钢三厂需要搬迁,我全程参与了搬迁谈判。后来去世博会那块玩的时候,我会觉得很自豪,因为那里也是我奋战过的地方。

今年来理塘的上海旅游团很多,我经常会申请自己去带这些团。团里中老年人多,听上海阿姨们叽叽喳喳讲上海话,觉得很亲切,想多听听。偶尔回到上海,我也会邀上当年的兄弟们一起去喝喝黄酒,吃吃白斩鸡。到今年为止,我在拉萨和理塘一共待了10年,但我的手机号还是上海的,懒得换。

关于上海市场的拓展,我们现在在考虑一个项目,叫“行走的藏房”,希望把藏民生活的空间、家具、用具等以实物展示的方式,加上藏民的家庭故事,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做巡回展,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理塘的雪山

上观新闻:你和西部结缘,确实是因为去旅游时喜欢上了康巴姑娘曲西,所以留了下来吗?《康巴情书》听说已经断货,主要内容是什么?离开大城市的决定,对你难不难?

杜冬冬:喜欢康巴姑娘是个缘起,也是我和藏地缘分的开始。《康巴情书》写的是对康巴姑娘的迷恋,并不是文学想象,是实情。

我在上海做翻译的时候,参与了很多工业、商务主题的谈判,也在华师大自考了经济学。但我很想写小说和剧本,这些是西部给的。后来去了拉萨,我读了西藏大学宗教史的硕士,做过记者,都是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2010年离开上海时,我也认真想过,可以在国企一直做下去,也可以去外企,做到中层也不是没可能。但当时就觉得还没玩够,想做一名作家,就辞职去了西藏,也到了四川。

上观新闻:你做过白领、出过书,现在又成为企业负责人,为什么会选择做旅游业?在丁真走红之前,你们主要为当地做些什么?现在会有哪些不一样?

杜冬冬:我成为理塘文旅体投资发展公司的负责人,是被聘任过来的,相当于职业经理人。公司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理塘县的旅游开发。所以,我们打造了一批微型博物馆,培训旅游景区的讲解员、演员,也做本地历史文化的挖掘、采集和推广,要做的事情很多。

原来我们做推广,要做很多解释工作,告诉别人理塘在哪里、理塘有什么,现在这部分的工作少了很多,丁真确实让更多人对理塘有了关注和了解。在经营好丁真这个品牌形象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旅游服务,提升当地的旅游品质。

题图为甘孜州的赛马活动场面。本文图片来自理塘旅游网。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