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上海女院士当上市劳模,这位“超女”带材料国家队紧急攻关了非一次性的防护服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20-12-02 15:37
摘要:普通防护服闷热带潮不透气,医护人员穿着不适又万分珍惜,朱美芳看在眼里、牵动于心。

是院士,更是劳模——这就是材料界的“超女”朱美芳。12月2日下午,作为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院士接受上海市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表彰大会表彰。

【变防护服为有限次使用,部分指标超杜邦】

防护服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要做就做国内没有的,”东华大学材料学院“老毕业生”、科企老总罗章生,与朱美芳的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一拍即合。有了这支材料“国家队”硬核支撑,他们第一时间立项,20天完成“新冠病毒医卫防护材料应急专项”布局,在防护用无纺布方面加急攻关。

普通防护服闷热带潮不透气,医护人员穿着不适又万分珍惜,朱美芳看在眼里、牵动于心。她和团队通过瞬时释压纺丝成形设备,开发出高阻隔、高耐磨、高透湿安全防护材料,部分物化指标甚至超过了杜邦公司的明星产品“特卫强”(Tyvek),从而制备出一系列有限次使用的医用防护服。随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急启动的高端防护服项目中,校企双方联合申报并获专项支持。

朱美芳说:“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要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急国家所急,解国家之难。”短短两个多月,有限次使用连体防护服等25个医卫防护材料项目,或实现量产化,或取得实质性突破,或形成前瞻性发展布局建议……这种舍我其谁,成了国重实验室非常时期的“新常态”。

今春,项目团队已向武汉方舱医院、湖北汉川人民医院、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抗疫一线单位,以及美国纽约州先进能源技术中心、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合作单位捐赠Rowelk有限次防护服5000余件套。

朱美芳表示,这次疫情“大考”让我们重新认识“平战结合”的意义,下一步要研发更加高效、广谱、安全、经济的抗菌抗病毒纺织物,搭建科教、产教、军民“三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全面提升我国感染性疾病风险控制能力。

【课题组名字文艺范儿,肯上生产线睡车间】

去年,朱美芳正式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这批11名沪上新院士中唯一的60后女性。

而朱美芳清晰记得当院士的30年前,在她入职后的第5天,就跟着当时的系主任陈彦模老师,坐大卡车去了张家港涤纶厂,到企业找问题。这也是她从事纤维改性研究工作的起点。

“做接地气的科研”一直是朱老师和团队成员的共同目标,也是流淌在她血液里的“学术基因”。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研究课题;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科研方向——如她所言,“这正是科研魅力所在”。

“你们是大学生吗?这么肯做?”工人们看着她和学生们惊讶地说。为了解决实验室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难题,不知多少次她和学生索性睡在车间。开始进展不顺利,设备运转连续化差,纤维经常断头,需要停机调试。到后半夜,工人师傅扛不住了,她就带着学生站到生产线上动手操作。

“你不是一个人单干”,青年教师到材料学院报到,朱老师的开场白往往是这样一句话。学院提出了“111”青年教师帮带模式,三个“1”分别指:青年教师原来的学位导师、学院年长的教师和企业导师。新教师入职后很快就进入学院的某个团队,新老教师一起商量如何服水土、补短板,更快更好地适应东华模式。

课题组青年教师成艳华记不清到底有多少次朱老师通宵达旦地准备课件或学术会议PPT,经常在出差途中处理邮件、查阅文献……“在大家眼里,朱老师是个不折不扣的‘女超人’,可她觉得自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师。”

事实上,朱美芳带领平均年龄不足40岁的课题组,有个文艺范儿的名字叫“蒙泰”。得名于上世纪90年代初课题组制备的“蒙泰丝”——细旦聚丙烯纤维。“蒙学善问,泰定求真”,成为团队师生研习的共同追求。她说,还有很多“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有待攻坚突破,科研工作者尤其要有忧患意识、毫不放松。

【当本科生博导班主任,最着急学生不找她】

除了博导教授,朱老师还有个“特殊身份”——本科生的博导班主任。工作哪怕再忙,她都会挤出时间和学生一起用餐、在办公室促膝畅谈,关心大家的家庭近况、兴趣爱好……

一位学生忆起入学时的情景:“除了辅导员,没想到最先认识的竟然是院长!在第一次班会上,朱老师和蔼可亲,眼神灼灼,透着一种坚定。她挨个询问我们的入校生活,用她的成长故事鼓励大家提早进课题组学习,对未来尽早规划。”

大家都说,朱老师办公室的门永远向学生敞开着。2015届毕业生邱天告诉记者,大三准备考研的他,鼓起勇气慕名走进了朱老师办公室。在说明来意后,朱老师欣然和他聊起了考研攻略:要“厚着脸皮”找资料,主动请教过来人。性格内向的邱天被如此亲切的大教授雷到了,他说:“朱老师最着急的就是学生不去找她,有问题、有想法自己闷在心里。”

朱美芳继承钱宝钧、方柏容、孙桐等老一辈东华材料人创立的学科文化和学科精神,觉得育人没有“完成时”,学生始终是她潜心开发的首要“材料”,而且因材施教。多年来,她坚持给本科生上“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帮助学生扣好学业和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给本科生的第一堂课主要介绍材料学科概况和国内外材料领域发展趋势;而大四毕业前,她又给学生讲材料制备方法学、国际材料前沿和材料行业情况,帮助他们实现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或企业人的过渡。

熟悉朱美芳的人都知道,那条色彩多变的长丝巾是她最喜爱的配饰。“我国合成纤维发展60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产量已占全球70%以上,但部分高性能纤维还受制于人。向着纤维强国、科技强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本文图片来源:东华大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