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超大型城市上海面临超出一般逻辑的社会风险,须加强这一长效机制建设
分享至:
 (17)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柴俊勇 2020-12-02 06:21
摘要:增强对群众需求和城市管理问题的感知能力,对城市运行趋势和问题演化的研判能力,对城市各类事件和疑难问题的处置能力,形成“组织成体系、发现智能化、管理可闭环”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其中提出了“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命题。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把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着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应急管理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领导干部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五个不”现象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最重要的民生。当前,人口快速向城市集聚,大型、特大型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群、都市圈正加速形成。2019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8.4亿多,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400万,市场主体270多万家。地铁运营总里程已达700公里,地铁日均客流1200万人次。拥有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1500多幢,建筑总量13亿多平方米,路灯、消防栓等1495万个城市部件,1.4万多个住宅小区,电梯24万余台,水、电、气、油等地下管网设施长度达12万多公里。这样一座高人口密度的超大型城市,在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必然面临超出一般逻辑的社会风险。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风险的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必须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所谓有韧性的城市,是指经历自然灾害、瘟疫、社会冲突等突发事件之后,城市能快速重组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能力。如果一个城市没有韧性,就会丧失抗风险能力。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如果城市的发展不能保持足够的韧性,那么这个容器迟早可能爆裂。城市的韧性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看上去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终极目标,却是城市得以长期存续的根本依据。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证实了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如今,我们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的各种风险难以预料。当代风险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复杂性、高变异性、难追溯性和紧迫性等特征,各级领导干部防范应对风险能力亟待提高。具体而言,目前各级领导干部在应急管理方面还存在“五个不”现象:一是认不清,即对城市超常规发展累积风险认识不足,防灾减灾口头喊得多,脚踏实地举措少;二是想不到,即对城市运行面临的新态势、新问题、新情况研究不透,处于被动式担忧状态;三是管不好,即对有些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防灾减灾问题不能有效协同,导致防灾减灾工作上的重置、交叉、空白,且往往依赖于领导批示、考核评比,处于任务式应对状态;四是看不见,即对应对重大公共安全风险的家底、家当缺乏准确和全面的把握,心中无数,不能运用自如;五是储不足,即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物资储备和迅速展开科技攻关的应急人才、支撑人才、相关人才掌握不明,缺乏战略储备机制和储备计划。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总体上肯定了抗疫斗争中干部队伍的表现,但也点出了少数干部身上存在的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疲疲沓沓、拖拖拉拉、敷衍应付、作风漂浮、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等问题。

建立健全超大型城市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灾害是块试金石,在防灾减灾抗灾救灾面前,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安全能级,要在增强“三个能力”上积极探索,即增强对群众需求和城市管理问题的感知能力,对城市运行趋势和问题演化的研判能力,对城市各类事件和疑难问题的处置能力,形成“组织成体系、发现智能化、管理可闭环”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建立健全务实管用、高效便捷的超大型城市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可从以下五点入手:

一、坚持高位统筹,不断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机制创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决策部署,着力抓好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工作,研究推进城运中心和“城市大脑”建设,在构建体系框架、打通部门壁垒、设计智能化应用场景、形成管理闭环等关键节点上主动作为、统筹协调、强力推进,充分体现抓改革创新、谋改革创新、推改革创新的强烈责任担当。

二、坚持系统集成,强力推动管理力量协同融合。系统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重要治理理念。坚持把系统集成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运行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注重顶层设计、打好组合拳,不断加强各城市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综合联动,提高“城市大脑”整体效能,放大神经中枢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建立全时空、全地域监测的动态运行体系,实现主动发现和快速处置,大幅度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成效。

三、坚持互联共享,促进信息资源高效利用。坚持深化管理信息“全域共享”。一手抓数据归集共享,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推动各部门管理信息“全域共享”,找出堵点、列出清单、逐一攻克,实现信息“全程跑通”。一手抓数据高效利用,建设“城市大脑”,聚焦城市管理难点,梳理应用场景,不断加强数据的挖掘、筛选、加工、整合、分析,让归集的数据“活”起来,主动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助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提升。

四、坚持流程优化,完整构建城市管理闭环链条。技术应服务于管理需求,管理理念要跟上技术发展。不仅要注重加大智能技术的运用,还要注重管理方式的改变、管理流程的优化。针对不同领域、不同问题,推动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联动处置、职能互补,逐个模块开展管理流程再造,构建事项智能发起、资源智能调度、过程智能监管、结果智能应用的工作链条,实现从“数据循环”到“管理闭环”的转变,使得城市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助推政府管理机制更新、能力现代化。

五、坚持开放合作,不断注入迭代升级强大活力。搭建共建开放平台,让各类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积极开展合作共赢战略协作,实现管理与技术深度融合,从而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大脑”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想法。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引入城市管理的“外脑”,提升“城市大脑”的功能全面性、技术敏感性和运行有效性。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