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147个小区发现貉,拒之门外还是和谐共处?上海用GPS和红外监控找答案
分享至:
 (12)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20-11-20 20:40
摘要:目前至少有147个小区发现貉,上海各处分布的貉可能超过2000只。

百年间,郊狼的生境扩大了40%,如今已经“占领”了除夏威夷之外的美国各州,许多城市都能见到“闲庭信步”的它们。虽然很多居民难以忍受它们的存在,认为它们有威胁,但究竟采取怎样的手段来处置,时至今日都是一个令当地管理者头疼的问题。

类似的“野生动物扎根城市”问题,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已经在上海有了“苗头”。11月20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林业部门获悉,根据相关研究,上海目前至少有147个小区发现了貉,据初步估算,全市各处分布的貉可能已经超过2000只。

是为了排除隐患而将它们“拒之门外”,还是欣然接纳、和谐相处?面对这道全新的问题,上海想好了吗?

先摸清貉的“家底”

今年7月,因为媒体报道有几十只貉在小区里出没,松江区米兰诺贵都小区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有居民反映,大概只用了两三年功夫,小区里的貉就从不到10只增加到50只以上,“晚上出门扔垃圾,看到垃圾桶旁有好几双眼睛盯着我!”

对于貉的态度,小区居民主要分成两派:家里有小孩的父母大多抵制,害怕它们可能伤害孩子,希望赶走;一些老年人和喜欢喂养流浪猫狗的居民,则觉得可以与貉共存。

当地林业部门则采取了相对折中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建议小区居委、物业提醒居民不要投喂貉,以免让貉养成坏习惯,碰到没有食物的人产生过激行为,同时要求物业加强垃圾箱房的管理,没必要的时候紧闭垃圾桶盖;另一方面,林业部门和小区物业在小区绿化带放置了诱捕笼,诱捕到的貉确认没有伤病后,送到上海5个指定的野生动物收容点或远离居民区的地方放生。

米兰诺贵都小区的情况引起了上海林业部门、野生动物保护单位以及学者的高度重视。这其中就包括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他于7月20日晚在米兰诺贵都小区拍摄的约20只野生貉聚在一起抢食猫粮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这样的发现和争议很有意义,将加速相关研究和政策举措的落地。”王放表示,对于研究在城市定居的貉的学者而言,如此大的样本量此前在上海从未有过。

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李梓榕也坦言,现在讨论怎样应对才算完美似乎为时尚早,对于这个新现象,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研究者都缺乏足够的认知与研究,现阶段要做的是把在上海的貉的“家底”摸清楚。知其所以然,或许答案便能浮出水面,最终探索出中国第一个系统的城市野生动物管理方案。

3只幼貉戴上颈圈

据透露,王放所在的课题组已经与上海林业部门合作,首批选择了3只幼貉,从今年10月起陆续为它们佩戴了内置GPS的颈圈,通过跟踪、研究其生活轨迹,力图描绘出貉在上海郊野、高度城镇化地区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区等3种类型区域内的行为习惯和种群特征。

“通过跟踪,许多情况我们也是第一次掌握,有了全新的认识。”王放介绍说,生活在城市中的野生动物,如果人类用错误的方法对待,它们可能会养成很不好的习性,比如有些小区居民主动投喂它们,让它们产生依赖,遇到不喂它们的人就容易“发脾气”,然而人类如果扭转了之前对待它们的方式,结果会怎样?之前并不太掌握。

此次通过跟踪幼貉的实时定位信息,他们发现,小区居民停喂后,大概只用了7天至10天,貉就变回了先前小心谨慎的样子,不再追着人跑要食物,甚至主动躲避人类。

此外,王放的团队还发现,貉其实是一种充满好奇心的动物,到新地方后,会迅速确定一个半径1公里至2公里的活动区,以家为中心,在此区域内不断探索,寻找水源、食物、潜在危险等,约两周后,它就会完成对这个地方的探索,觉得过得“不踏实”,则会另觅更安全、更适合生存的地方。

明年,这项研究将扩大范围,10只貉将戴上GPS颈圈,被分别投放到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可能是人口密度高的小区绿地,也可能是人烟稀少的郊野湿地,但共同点是自然环境好,且有貉分布,并征得当地居民和管理部门的同意。

GPS数据对研究者而言,能传递的信息相对有限,王放表示,全市范围内还设置了300多个红外监控点,分布在复旦大学、海洋大学等大学的校园,浦江郊野公园、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等公园,以及松江、青浦等区的居民小区内,可以密切监测到貉、黄鼬、刺猬等野生动物的活动状况,拍下它们的近照。

“希望用一两年收集到这些貉的大量基础数据,再汇总起来分析研究,最终得到关于城市中野生貉的保护与管理方案。”王放称。

野生动物“一种一策”

“每公顷多少只貉才合适?这可能是一个生态承载力的问题,也可能是周边居民容忍度的问题。”李梓榕表示,与高校研究团队合作,管理部门将基于研究数据制定一套评估体系,以此为标准,来决定对城市中的野生动物是否采取收容、野放等干预措施。

与此同时,原本相对粗放的救护、收容、野放流程,也能进一步打磨。“同样是貉,幼貉与成年貉的救护措施有何不同?野鸟与貉又有什么区别?”李梓榕表示,上海正在全面梳理该领域的流程,未来将根据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精准施策,可能形成“一种一策”的城市野生动物管理导则。

此外,上海还将结合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的修订,出台地方上与救护、收容相关的管理办法,促进相应设施和人才培养条件等方面的优化。

在人类活动区域及周边出现过或定居的野生动物

在精细化施策到来前,应该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这段时间与貉相处的居民倒也不必过度忧虑。

“不要小看了自然之手的力量。”王放表示,据其团队的调查,2016年,上海貉的种群数量曾到达过一个高峰,但2017年、2018年数量锐减,背后主要原因可能是一种专门感染貉的皮肤病。同时,长期寒冷的冬天也能削减貉的种群数量。此外,貉在城市中还会遭遇车祸,又或误食中毒的老鼠、含有杀虫剂的昆虫。

应当说,在缺乏人类主动干预的环境下,貉数量的爆发并非易事。

黄鼠狼抓老鼠

栏目主编:张奕 题图来源:王放
文中图片来源:王放、郑运祥、顾仲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