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用好四大资源,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李蔚 华学亭 2020-10-01 06:21
摘要:建设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历史性命题。

9月27日,由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上海市社会学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联合主办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与特征”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委党校举行。

上海市社会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指出,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现代化不是一个线性的或者是局部的过程,而是整体性的、全面的现代化,不仅是物质生产和科技现代化,还包括了文化和人的现代化。本次研讨会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来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议题,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领域的研究探索。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解生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际不确定因素增强的环境条件和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将成为决定我国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既要立足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际出发,也要用纵观历史的眼光和世界视野,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改革开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等目标要求,弄清楚什么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

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价值融通的理论结晶。所谓价值融通,是指价值观念通过优化组合,产生集群效应和升华。要把价值融通的基本规律贯彻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同时更加自信地向世界讲好价值融通的中国故事。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孙力教授以“国家治理的科学逻辑及其地位”为题,阐释了治理中如何注意科学性的问题。他认为,要加强科学思维和科学决策,进一步优化决策机构的组成,如决策程序的安排、决策信息的收集、决策方案的评估等。同时,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要加大科技的含量,用好各种科技手段,从而推动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丁长艳副教授认为,建设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历史性命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国家治理的使命型政党,具有五大基本特点,即以承诺使命为指引,以发展政治为导向,以动员社会为重心,以回应社会为动力,以治理绩效为结果。她同时指出,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赖以支撑的资源是复合型的,主要包括四大资源:使命驱动的价值资源塑造国家治理的认同性基础,集中高效的组织资源提供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基础,团结统一的社会资源提供国家治理的共识性基础,高效协同的制度资源保障国家治理的结构性基础。只有不断优化国家治理资源的结构,才能更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明军教授指出,制约制度优势转化为效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什么有些国家有好的制度,却产生不了好的治理结果?关键的一点,就是缺乏文化支撑。他进一步提出,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以下几条路径:加强制度调适力以防范风险,用现代化理念规制执行制度的主体,培养支撑制度有效运行的文化基础,推进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建构释放制度优势效能转化的功能体系等。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教授指出,在推进智能化治理过程中,要警惕部门利益驱动,避免借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机构管理方便却给老百姓办事增添麻烦。要用法治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依法治理。必须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把是否符合“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是否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从而维护社会公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马西恒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分析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问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需要充分考虑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要放在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强调共同体内在的价值性、有机性、科学性。

本次会议是上海市社联第十四届(2020)学会学术活动月活动之一。来自本市党校系统、高校等单位的30多名学者参加了研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文内图:王珍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