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连中文系也很清楚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确认车距、保持清醒才是超车正确姿势
分享至:
 (1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20-09-26 07:59
摘要:这个要“跑”30年的“大计划”,无疑是马拉松,是拉力赛,要从跟跑到领跑,要从跟车到超车,不可能在“第一个五年”的起步阶段就提前完成总任务。

在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共42所,其中超过半数近期均发布“双一流”建设专家评议结果。从清华、北大到人大,以及沪上同济大学等,评议结果的“措辞”诸如:“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全面实现了首轮‘双一流’建设目标”“全面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等。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根据我国“双一流”建设方案,在2016年到2020年的首轮建设收官期,各相关高校组织专家对建设成效进行自评,因此这只是各校阶段性的自我总结、自我评估。

由此,非官方的坊间“评议”也不一而足——我们到底有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也是明显的”】


听闻一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中文系老主任几句话,“忠言”似乎有点“逆耳”。属于中国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做到“世界一流”还有什么难度吗?但日前,现任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主任、任重书院院长的陈尚君,在中文系2020级新生大会上,设问道:“很多同学都关心复旦大学算不算一流的学校?”

这位研究古代文学的复旦文科资深教授坦言,可以说,在中国,复旦大学算是好的学校,“但我也可以告诉各位,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也是明显的。”

他清醒地指出:“复旦的好处在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很清楚知道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所以我们都在努力地用国际的眼光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中文学科各方面的问题。”

中国人来钻研中文,就必是世界第一吗?陈尚君希望新生学习的是整个世界、是整个人类:不管以前你们的学习经历是怎样的,来自一个大城市或是一个小山村,进入大学以后,有一点是共同的:你们所学习的应该是人类文化到现在为止所有科学文化的结晶,你们学习到的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遗留,也要学习许多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

面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大版图,正视名校林立的美欧诸强,连最懂中文的中文系也应有这样的视野和胸怀。这视野必须高清,这胸怀必须广大。

因为,如果你在驾车,想要并驾齐驱,甚至变道超车,那么确认车距、保持清醒才是超车的正确姿势。



【她提到了“清醒”,不止一次】


对视前车,对标一流,可能有一千种比法,可能有一万种指标。不论四大全球大学排名系统的哪一个榜单,中国高校凭借已有的某些学科实力,当然可以在某些指标上跻身一流之列。

若排行榜上有的高分指标权重较大,恰与一些国内高校的所长相匹配,比如论文、比如经费,那么他们就可能由此上位。

然而,反过来说,也总有些指标是中国的短板,很难抓分、不易补齐。譬如陈尚君就说,中国大学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就在于图书馆藏书的国际化程度不够。

他举例子,自己曾在香港几个大学任教,一个大学图书馆有七层楼,其中中文书籍只有一个楼面,其他都是各种外文书籍。“我们的外文图书比例没有那么高,但是复旦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上海,始终用国际的眼光来看我们从事的学术研究。”

需要承认的是,从书籍到人才,尚在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高校,在国际化方面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这种差距也并非很短期内就能弥补。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也表示,经过这五年的建设,相关学校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要进入世界前列,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艰巨的任务,所以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她提到了“清醒”,共两次。



【是集体项目,更是长距离项目】


“双一流”是一个集体项目,看点上突破,更看整体实力、团队实力、全能实力。而且,“双一流”更是一个长距离项目。

按总体规划,“双一流”建设第一个节点是2020年,第二个节点是到2030年,第三个节点则是到本世纪中叶,依据这3个大节点,设计了梯次性的建设目标,正以五年一轮在推进。

这个要“跑”30年的“大计划”,无疑是马拉松,是拉力赛,要从跟跑到领跑,要从跟车到超车,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可能在“第一个五年”的起步阶段就提前完成总任务。何况,一流无止境,没有终点线。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罗马”不是一天可以通达的,一路上也不是平川坦途。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他认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基础研究虽然取得显著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明显的。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基础建筑”,“双一流”建设在打基础时的厚度决定将来整个建筑的高度。之后,总书记又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我国高校要勇挑重担,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

或许那一日,种种“卡脖子”问题一一解开,中国高校可以放开喉咙呼喊着世界一流:我们真的来了!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内文图片来源:受访单位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