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这座城市谁在为“旧改”奔走,谁在为“企业”操心?上海人大给出实践样本
分享至:
 (82)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2020-09-17 06:21
摘要:要让更多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参与到城市法治实践中来,汇聚起共建共享人民城市的磅礴力量。

人民城市建设,需要怎样的法治保障?上海人大工作实践给出了一个富有特色的样本。

基层立法联系点扩围了:从首批10个增加至25个,实现16个区“全覆盖”;

刚需立法“出炉”更快了:全国首个省级人大疫情防控立法,从起草到表决通过,仅仅花了10天;

监督更具实效了:构建了“选题—组织—报告—审议—整改—反馈”的全链条闭环监督;

代表履职渠道更多了:5356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系点”成为日常密切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的平台……

“我们要让更多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参与到城市法治实践中来,汇聚起共建共享人民城市的磅礴力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说,人大工作要坚持人民观,立法监督工作要体现人民性,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力求“务实”,以法治之力引领和推动改革

近一年的立法实践可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快、准、实。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之力引领和推动改革,服务城市发展,使市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今年1月20日,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以前瞻立法促科创之城。2020年是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年”,这部法规立足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优化创新法治环境,推出一整套制度供给,可谓恰逢其时。

2月7日上午,50多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戴着口罩,审议并全票通过了全国首个省级人大有关疫情防控的法律性问题决定。赶在春运返沪高峰到来之前,市人大常委会作出这个决定,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也为政府采取最严格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了法律武器。这个决定从起草到表决通过,仅仅花了10天。

疫情当前,更需要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企业活力。4月10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即日起施行。对标世行指标,在一个月内审议通过条例,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作为立法出发点。两个多月后,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回应了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谓“干货十足”。

“新时代人大立法工作面临新形势。”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过去人大立法是成熟一件立一件,现在更注重立法针对性和有效性,只要中央和市委有要求、现实有需求、群众有期待,就能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听取意见、保证立法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地方立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这些立法实践透着一股务实之风:准确把握最关键、最迫切的法治需求,深入全面开展调查研究,看清楚哪些是关键问题、难点问题、瓶颈问题,搞清楚提出的措施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最大限度地用好立法资源,用最大的智慧制定出最管用、最有效的法规条文。

又一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 展翔摄

为了让立法更接地气,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点也在进一步扩围。在今年4月21日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扩点提质”会议上,首批10个联系点增加至25个,实现了16个区“全覆盖”,同步诞生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明确联系点发挥“接地气”的基层优势,向下延伸察民情、向上直通传民智,推动本市地方立法实现全过程民主。

构建“闭环”,从意见监督走向实践监督

盘点这几年的人大专项监督,围绕生态环境,问水、问气、问土、问食品……紧扣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小旧远”成为关键词。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城市之一。5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对《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或监督调研,推进老年综合津贴、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的实施和建立。“幼”同样不可忽视。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开展0—3岁婴幼儿托育工作专项监督。经过努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看护服务体制正在形成。

“旧改”被视为天下第一难,上海迎难而上,按下旧改“快进键”。这也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专项监督重点。老城厢的马桶是绕不开的话题,每到一站,都会掀起一场旧改难题的讨论对话。如何处理好保留保护和旧区改造的关系?怎么破解资金平衡难问题?大家一起探索破解旧改征收收尾难的政策和法治途径。

人大调研组走进田间地头 展翔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行产业兴旺是人大监督重点项目之一。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们走进浦东、松江、嘉定等地的田间地头、宅前屋后,了解家庭农场发展得怎么样、农民触网直播带货有哪些新势头、如何提升农业产业链等。

梳理这些执法检查,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特色,即“全链条闭环监督”。市人大农村与农业委主任委员孙雷说,通过专项监督,人大形成问题清单,及时反馈给政府职能部门,再通过“闭环”跟踪,发现一个问题、答复一个问题,推动解决问题。

这源自3年前的创新。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后,继续跟踪调研,提出评价意见,并首次将市政府研究处理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的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实施“选题—组织—报告—审议—整改—反馈”全链条闭环监督。

此后,在每一轮专项监督、执法检查中,市人大常委会都在不断推进全链条闭环监督。“这标志着市人大监督工作更注重程序性,实现了意见监督向实践监督的转变,提高了人大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和刚性。”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这样评价。

延伸“触角”,在离市民最近的地方听民意

6月18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陈宏等10位代表被任命为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委员,这10位代表分别来自文旅局、民政局、总工会、乡镇、医院、艺术剧院、勘察设计研究院、公交公司和保险公司。据悉,第二批代表人员名单也正在酝酿。担任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委员后,许丽萍代表深有感触:“履职平台更广了,发挥代表作用的空间更大了,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

这样的心声,很多代表都有共鸣:在把握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中,人大代表应该且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战“疫”时分,代表们全力以赴,迎难而上。他们或白衣执甲奔赴疫情防控一线,或大力捐款捐物,或推动复工复产,或立足本职献计献策,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在各类监督活动中,人大代表是主力军。《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常态化执法检查,和各区人大联动,发动各级代表,检查的足迹遍布全市16个区,开展了70余次调研和暗访抽查。代表深入社区、商场、学校、医院等各类场所,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市人大代表赵爱华感叹:“一直在翻垃圾箱,没有一次让我失望!上海垃圾分类已从‘盆景’长成‘风景’。”

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项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开门问策”,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汲取人大代表的智慧,代表们不仅被征集了意见建议,还成为意见建议的征集者。据统计,这份面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出的专项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8159份,文字建议1390条。与此同时,3570多位上海各级人大代表围绕“十四五”民生改善主题下社区,与1.2万余位居民座谈,收集到3900多条建议,共绘“人民城市”新蓝图。“社区中老人占比多,碰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多,但反映问题的渠道比较少,需要通过我们主动倾听、了解他们对‘十四五’规划的心声。”刘民钢代表说。

为拓宽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上海各级人大不断深化“家、站、点”作为收集社情民意平台的功能内涵,目前全市已建立5356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系点”,有的联系点直接开进了旧改征收基地、科技园区,开到了居民群众身边。“把听取民意的触角延伸到离市民、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才能反映真问题、实建议。”代表们说。

栏目主编:张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