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流量研究所 > 文章详情
蒯佳祺:27岁创业,37岁掌门上海最年轻互联网上市公司,坚信越努力越幸运
分享至:
 (54)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栾吟之 2020-09-21 06:16
摘要:“幸运”二字别有深意。

在蒯佳祺布置极简的办公室里,有两样东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电脑桌上的一摞书,有稻盛和夫的《活着》、吴军的《见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余光中的《长长的路 我们慢慢走》等等,他一年能看100多本书,涉猎的范围很广;

还有落地窗边有一台落地式天文望远镜,从镜头里望去,脚下奔流的黄浦江和头顶浩瀚的天空,都令人心潮澎湃,出生、求学、创业在上海的他,常常通过这个视角看待这座城市。

蒯佳祺的办公室。栾吟之摄

看书,看天,成为这位“同城即配一哥”每天不变的习惯。或许这也造就了他的创业特质,简单直接,敏锐沉着,能够兼容并蓄又不纷乱,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很接地气,同时也能站高望远判断大势

37岁的蒯佳祺,是上海最年轻在线新经济上市公司达达集团的掌门人。他的企业拥有本地即时配送平台达达快送和本地即时零售平台京东到家,分别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社会化即时配送平台和最大的商超即时零售平台。成立6年的达达集团,于今年6月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值超过50亿美元。

记得今年6月上市当晚,记者在现场听蒯佳祺发表演讲,他特别提到“幸运”:“6月6日周六,我们会以16美元开盘上市。而且达达很快将迎来六周年生日。六六大顺,这是幸运的兆头。”如今面对记者采访,他又一次直言,自己在创业的道路上非常幸运,而且坚信越努力越幸运,因此心怀知足和感恩。

其实“幸运”二字别有深意。运气好、机遇好的背后,首先是不懈地努力、长久地坚持、一次次正确的抉择和面对迷茫时的乐观态度,在“九死一生”的创业道路上更是如此。蒯佳祺究竟是如何一直被幸运所跟随?这份幸运是否会对上海打造在线新经济高地有所启示,又如何可以眷顾更多创业者?以下就是蒯佳祺讲述的故事——

 


 年轻就该闯荡互联网世界

我出生在上海,后来在合肥度过童年时光,又回上海求学。2000年,我在同济大学念了物流专业,毕业后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工作。

当时中国的互联网井喷式发展,以门户网站和BBS产品为主流。我对互联网很有热情,觉得年轻人就该像搜狐创始人张朝阳、网易创始人丁磊那样,在互联网世界闯荡。当时很想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去继续深造物流专业,最向往的地方是硅谷。

在麻省理工读书的经历让我收获很多。学校里的牛人太多了,每个人都很勤奋,我每天读书到凌晨一两点钟,学习完拉开窗帘一看,竟还有一半宿舍亮着灯。互联网前辈张朝阳也是麻省理工物理系毕业的,当时我还特意和同学一起去参观过他的宿舍。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学霸,但我很有信心认为自己想做的事都能通过努力做到。后来我到硅谷的甲骨文公司做产品经理,负责供应链产品,那段日子可以说很安逸。

但我还是想回国创业。2010年,还在美国的时候,征求了一位如今上海明星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的意见,他给出的意见很坚定:回国创业,抓住国内这个奔腾的大时代。”那时,我们都看到了国家创新变革的大趋势,希望能学以致用,为推动行业变革做出一些贡献,创造社会价值、也实现个人价值。

27岁时,我回国后先后加入了易传媒和安居客,一直在做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创业,后来一个卖给了阿里、一个卖给了58同城。我离开了这两家公司,打定主意做自己的“老本行”物流。我坚信物流本身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赛道,同时又是整个O2O(线上到线下)的基础设施,物流和商流、贸易流永远是分不开的。当时整个电商的渗透率还很低,大量本地的零售业没有被渗透,这是真正非常巨大的机会。

中国过去20年的电商发展,可以分成三大段:最开始是远距电商,商品库存离消费者1000公里,送货时间需要几天或者几周;之后来到近距电商,库存距离以百公里计,当日达或者次日达。再就是微距电商,也就是本地即时零售,商品从门店发出,距离消费者只有三公里,时效变成三十分钟到一小时达。

很明显,这20年来,整个中国电商的大趋势就是,库存离消费者越来越近,履约效率越来越高,消费体验越来越好,这个过程就藏着我们的机会。


幸运而神奇的2014年

创立达达是在2014年,那是神奇而幸运的一年。就在那一年,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那时候,4G网络、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开始普及,使得我们的配送骑士有了手机接单的硬件基础。

2014年夏天,我拉了一群程序员和产品经理小伙伴,10个人在浦东民生路一家汉庭酒店租了3间房,没日没夜地工作,做出了基于网页的最小化原型。我们构架的产品是一个供需匹配的物流平台,当时线下就有大量的同城配送需求,批发市场和零售店始终有调货需求,我们通过众包方式做“最后三公里”配送,当时全世界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尝试——搭建一个双边市场,一头是商家,一头是运力。

谁来接单做配送,是我们最初遇到的问题。我们最先关注到保洁、保安和保姆这类所谓蓝领人士,他们的工作相对平凡,有不少闲散时间,我们想把他们集合起来,通过技术让他们的时间产生价值。最初我们在八佰伴附近的街上找别人聊天,渐渐有人愿意做我们的配送员。早期我们还摆摊设点,打开广播,扯开旗子,上面写着“日收入150元,还送洗衣粉、油、米。”地推拿着小喇叭喊“安装App就可以带东西回家。”摆摊的地点,选在配送站点、肯德基、麦当劳等有配送队伍的门店门口,还有城中村、工厂等人群聚集的地方。

刚开始,达达的兼职配送员很少,只有10个人左右。订单也很少,中午就留1个人做客服,其他人都在外面跑送单。我经常自己去跑单,有一次雨下得特别大,有个订单距离很远,我跑单时摔了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跤,回来时浑身湿透、鞋子里全是水。这也是我们至今对配送员很有感情,也特别注重配送员关怀和安全管理的原因。

蒯佳祺曾经穿着这双鞋跑单无数,他把它称作O2O鞋。

现在,我们的管理团队每隔一段时间仍然会出门送货。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一个用户角度来发现产品是否足够好用、该怎样优化,比如新手对路线和地形不熟悉,就要通过地图的优化让人更方便地找到目的地。

达达最早的100家商户大部分是花店,但我们很快发现送花是件低频的事。幸运的是,2014年冬天,外卖爆发。那时,成立6年的饿了么和成立4年的美团迎来外卖订单的暴涨,从10万单迅速增长至100万单,即时配送成了关键一环。我们抓住机会,获得了快速增长。后来,眼看订单量到达瓶颈,我们又幸运地赶上了新零售风口——对于餐饮、商超、生鲜等消费品,人们越来越多地趋向线上购买;电商市场“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需要即时配送进行运力补充;同城急件的快运需求,又扩展了即时配送的范畴……

不断地回望,是为了提醒自己永远保持最早期的创业动力,思索市场上有哪些可以创造价值的地方,然后去做好。就像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所说:“永远在Day 1(第一天)。”


两个独立开放的平台协同相融

2016年,我们与京东的合作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又是一份幸运的开始。

当时我们比较低调,谢绝了外部一切报道,专注做业务。因为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领域,就像很多人读过《三体》,会知道有黑暗森林有猎人等着你,你其实不希望迅速被猎人发现。然而这个行业里最敏锐的投资人、最敏锐的公司发现了我们,京东就是这样的公司。

当时京东负责战略投资的副总裁常斌专程从北京飞到上海“考察”我们。他当时很惊讶,我们已经拿到了上亿美元投资,怎么还在浦东一个很偏的商务楼里办公,连前台也没有?当时常总说:“将来我们如果合作的话,京东商城的订单可以交给你们来配送。”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在物流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京东,愿意跟我们这家还非常小的不知名公司合作,并且是以一个创新模式来做,我想这是他们很有远见甚至很大胆的想法。后来我和刘强东见面,我叫他大哥,他说:“那要不咱们就一块干吧。”

达达早期的办公环境。

2016年4月,刘强东发布一封内部信,对外宣布了京东集团对达达的战略投资。京东把整个京东到家的所有资产和业务团队都注入了达达,京东占47.4%股份,投了达达两亿美金外加一揽子资源。刘强东担任新达达(当时达达集团名为“新达达”)董事,这是他第一次担任外部公司的董事,但他放权很大,基本不干涉管理层。

那时,京东还做了一件很有气度的事,定出一条规则——到2016年12月31日,原京东到家员工可以回京东工作,这是为了减小合并对员工的影响。但事实上,京东到家的八九百名员工大部分都留了下来,成了“达家人”。我们两个独立开放的平台,协同相融、互促共赢,不仅形成了更多商业价值和业务优势,也塑造了共同的企业文化。

创始人之间的信任和支持对我来说十分重要。当年“618”,达达骑士已经开始接京东的订单,帮助京东在“最后三公里”对用户履约,达达平台的日单量一举突破200万单。后来京东和沃尔玛达成战略合作,刘总也特意引荐了达达,最后三方达成战略合作 。

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我们在即时零售时代赋能商超


在这个即时零售时代,中国的线下零售业和线上零售业,共同迎来了一个历史时刻,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最大的趋势和价值来源。

如今,全国近10万家的优质连锁零售门店均入驻了京东到家,但我们“完全不碰货”。京东到家吸引商超和店铺入驻,只做“用户引流”“即时配送”和“数字化赋能”这三件事,帮助实体商家把到家业务、把数字化转型做好。

对于一家有几万个商品的品牌连锁超市来说,要做到“到家服务”其实很难。传统操作方式下,店员要在偌大的店铺里找货,单子越多越难管理,常常找不到货或者配送时间超长,造成“低效率、高成本、高差评、弱管理”恶性循环。达达集团通过流量、履约、商品、门店、用户五大赋能模块,来帮助传统零售企业深度触网,共同打造一套完整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和数字化的服务体系。

 我们用自研的海博系统,为商家提供一套全渠道数字化解决方案。第一步是通过4000多万月活跃用户积累的销售数据,帮助门店更好地线上选品、拓品、汰换。

举个例子,海量商品中,商家可以只选部分购买率高的商品上线,在门店里辟一个面积不大的拣货仓,专门存放线上销售货品,降低拣货员“奔波成本”。此外,这个系统支持上万个商品同时在线,4倍订单量弹性区间不需增加工作人员;我们还可以把商家在所有平台接到的所有订单都聚合进海博系统,算法引擎为多个订单排序、为拣货员提供最为高效的配货方案,还会自动与达达骑手的上门取单时间进行匹配。目前海博系统已上线中百仓储、华冠、永旺、卜蜂莲花、农工商超市等近30家大中型连锁超市,部署应用超过1200家门店。

 今年“618”期间,我有朋友说,他一边看着京东到家的直播,一边下订单,直播还没结束,东西就送到了。这样“直播购物1小时达”的全新体验,也是我们的突破性升级。用户在直播间下单,商品从距离消费者3至5公里的京东到家门店即时发出,通过达达快送骑手的高效配送,1小时内就可送货到家。

 我们有个小目标,要通过技术和营销赋能,将这个模式复制到京东到家平台的所有入驻商家、门店及合作品牌,让整个直播行业迈入“1小时送达”时代。


未来将深拓下沉市场

达达集团的愿景,就是希望“万千好物 即时可得”,我们保持一颗不变的初心,希望全国更多地区的用户能够享受到“1小时到家”服务。

深拓下沉市场,是我们未来的重要策略。到今年6月30日,京东到家已覆盖约1000个县区市,达达快送业务已覆盖超过2500个县区市,将便捷消费体验带到更多三线及以下城市。我们正在把过往赋能全国连锁商家的优势经验带到区域商家,强化与区域零售龙头的合作,为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带去更多更好的商品。在这一过程中,还在带领品牌商快速下沉,帮助品牌与更多低线城市的门店建立连接,实现在下沉市场的渠道拓展。

我把自己定义为“滚雪球的人”,我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很看好。中国商超的零售总额将在2023年增长到3.6万亿元,其中最主要的增长引擎是超市O2O电商,其销售规模将从260亿增长到3900亿,复合增长率达到72%。而目前超市O2O的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2019年仅为1.4%,市场空间极为广阔。

总有人问,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我想我们与巨头已经共处多年、相安无事,但对于未来新模式的出现和颠覆,谁也无法预料,但我们会始终保持一份创业的初心,始终致力于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携手共赢,把握市场发展机遇。

 幸运,会一直伴随着我们。

栏目主编:张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