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化危为机!开拓新市场,激活新要素,畅通新循环
分享至:
 (41)
 (1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评论员 2020-09-11 07:37
摘要:【上海的“变与不变”③】外部需求长期低迷或成大概率事件,传统的“大进大出”模式难以持续,何以培育新动能?

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依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就上海而言,不仅要实现自身的更高质量发展,还要为全国的高质量发展带头探路,方不负“排头兵、先行者”的使命。

把上海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没有变,但发展的动力源泉有了变化。适应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不断培育新动能,构筑新的增长极。而这些,必须来自对新市场环境的准确把握,对新发展理念的坚定遵循,对新生产要素的充分激活。

作为经济中心城市,长期以来,上海发展都侧重强调要素资源集聚带来的支撑作用,强调“在上海、为世界”。但如今,受全球化遇阻等因素影响,外部需求长期低迷或成大概率事件,传统的“大进大出”模式难以持续,亟需开拓新的市场、畅通新的循环。

上海已经明确,要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扩大内需是一个重要基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进出口部分相对削弱产生的缺口,也要及时通过投资、消费的增长予以弥补。

这要求我们对本地市场、长三角市场和国内市场给予充分重视,主动寻求分工合作的领域和契机,努力锻造长板、拓宽扇面;特别是在城市群、都市圈日益成为重要增长极的大趋势下,要充分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放大长三角和上海都市圈的整体优势。同时,也要在更高层级上进一步做强开放优势,主动融入全球分工合作,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

当然,上海扩大投资,必须强调“有效投资”,要落实在能级高、质量高、效益高的产业项目上;促进消费,也要着重提升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

上海还要充分利用自身作为超大城市的功能优势、平台优势、场景优势,为全国的生产者匹配消费需求、为全国的消费者匹配产品服务、为全国的创新者匹配应用场景,在带动整体转型升级的同时提升自身实力。

与之相应的是,整座城市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都需要作出优化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曾支撑上海近30年的六大支柱产业,如今不同程度面临转型需求;上海的有限城市空间,也到了进一步盘整优化、提升效能的时候。金融、贸易、航运等优势产业如何进一步升级?服务经济如何在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新业态、新模式、专业化、精细化上做文章?传统的六大产业,能否尽快蜕变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产业构成的“3+6”新重点产业体系?中心城区、郊区新城、东西两翼、南北两极如何各自做强特色、提升能级?这些都需要从现在开始着手破题。

培育新动能、构筑增长极,还要充分把握要素之变。传统要素的驱动力依然不能小觑,但同时,更要充分注意并把握知识、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作用。智能时代,这些要素愈发成为关键生产资料,甚至是新的“石油”。我们应当对这些方面的变革趋势高度敏锐,踏准浪潮、抢抓机遇,充分将其用上、用活、用好、用对路,用新生产要素的活力换来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张海峰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刊于9月11日《解放日报》,原题为《开拓新市场 激活新要素 畅通新循环——论辩证把握当前上海面临的“变与不变”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