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10万+”正在毁了全球新闻业?
分享至:
 (27)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左流之 2016-08-26 06:11
摘要:互联网上的内容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更像一门生意,而过去100年来逐步形成的新闻专业主义正在坍塌。

 

1

 

8月份的十大新闻是什么?

 

作为一个手机深度依赖症患者,我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王宝强被劈腿,洪荒之力少女,郎平王者归来,郎咸平与前女友争夺房产……

 

每天数亿条微博、2000万个微信公众号和1000多个新闻类客户端,每天收到成千上万的信息,我们能够记住的,往往不多。

 

对那些传播力惊人的讯息,微信公众号有一个特别深入人心、特别简单粗暴的标准——这就是新媒体人的魔咒和梦魇、旧媒体人的艳羡与五味杂陈:

 

“10万+”,要命的“10万+”。

 

 

2

 

你知道微信一天有多少“10万+”吗?

 

新榜监测的8月份数据,基本在600-700篇之间。而按照微信公布的数据,每天微信公众号提交的群发信息在70万,就算每条群发信息只有一篇文章,也就是千分之一不到的概率。

 

那你知道“王宝强离婚”催生了多少篇“10万+”吗?293篇。注意是1天!其中20篇推送于凌晨(他是接近凌晨0点时宣布的)。

 

也就是说,当热点够爆的时候,有一半的“10万+”是关于同一个话题。

 

新闻客户端同样不能免俗,今日头条统计过,当天有8715个头条号写了王宝强离婚;10629篇与王宝强相关的文章和视频中,有106篇超100万阅读量的爆文,832篇“10万+”;这一天,阅读量百万级文章中,三分之二是写的王宝强。

 

那天,你有没有给活活看吐?

 

这是一个极度同质化的世界,可又有多少人依赖这个世界?

 

根据《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60.8%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将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作为近三个月中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同时58.9%的用户将手机新闻客户端作为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全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总量大概是8亿左右。

 

也就是说,大概5亿人和我差不多,我们在手机上阅读。而那些“10万+”,争夺了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

 

 

3

 

2015年8月,“馒头大师”曾经在《解放日报》上记录过一个故事:8月6日,方小东一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完成“深八影视圈”当天的推送时,正好传来了宁泽涛在喀山游泳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历史性夺冠的消息,还没吃晚饭的方小东立刻意识到这是个“爆点”,他很快又打开笔记本电脑,决定熬通宵再写一篇。第二天早上6时56分,《你只看到宁泽涛的阳光帅气,却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伤痛》一文推送到了“深八影视圈”的所有粉丝手机上。

 

今年8月,王宝强深夜宣布离婚,“深八影视圈”凌晨4:43就推文《王宝强自曝校花老婆出轨经纪人,从一见钟情到狗血离婚这七年发生了什么》。又是妥妥的“10万+”。

 

“10万+”,不仅左右着新媒体人,也在改变着传统媒体。中外皆然。

 

去年在南加州大学见到《洛杉矶时报》的前总编辑、普利策获奖者迈克尔·帕克斯,我问他:美国新闻业最棘手的挑战是什么?

 

他以《洛杉矶时报》举例:“最困扰编辑部的是下一个Ronda Rousey在哪里”。Ronda Rousey是女子UFC(终极格斗冠军赛)轻量级卫冕世界冠军,还是电影明星,在洛杉矶居住,拥有极高的人气,有比赛时她的每篇新闻点击量几乎都是当天第一——想想看美女在八角笼里比赛是不是很血腥刺激!

 

今年《洛杉矶时报》母公司Tribune索性改名了,从publishing Co(出版公司)改成了Online Co(线上公司)。脱口秀《上周今夜秀》借机制作短片《红灯》,模仿奥斯卡获奖影片《聚焦》,讽刺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长得像猫的浣熊”比“波士顿政治腐败”点击率更高,更容易获得主编的认可。

 

这真的是一个疯狂的世界。

 

 

4

 

《纸牌屋》第一季里有张政经大报叫The Washington Herald(一看就是映射《华盛顿邮报》)。这张报纸在新媒体冲击下日子难过,但主编对出版人(老太太,一看就是映射Katharine Graham)说:

 

“什么微博博客富媒体,他妈的都是个狗屁。他们不是这张报纸生存的根基!我们有着一批渴望严肃新闻的读者,他们才是我每周工作80小时的动力,我不会迎合那些所谓的潮流。”

 

——诸位传统媒体的看官,看到这里,有没有击掌叫好的冲动?!

 

可说完这话主编就卷铺盖走人了。电视里的《华盛顿先驱报》在自己最具优势的业务——政治报道中,被一个叫slugline(有人说是映射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的新兴网站打败了。这家网站的办公室没有桌子,大家席地而坐,记者在iPhone上写作;也没有三审制,主编要求记者“在我在别的地方看见它之前把新闻发上网站”。

 

话说美国人还是图样图森破。国内的2000万微信公众号别说三审制,别说桌子,很多连iPhone也没有一个。精英化和专业化曾是这个行业顶尖人才赖以自豪的地方,用央视评论员杨禹的话说,“是媒体,就要提供负责态度、客观信息、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建设性能力,要守得住自己的品质和格调”。不要以为这只是CCTV的胡说八道,美剧《新闻编辑室》里的男主也有大段内心独白:

 

“我们不是餐厅的服务员,不会按照你要求的方式奉上新闻大餐……”

 

只是,无论中外,这种坚守及背后的高昂成本,在社交媒体时代都显得不合时宜。

 

 

5

 

自媒体深深地改变了世界,它曾让我们相信,我们会在一个更好的世界里。

 

就如同自媒体的定义讲的,“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2010年的时候为了评职称我还写过一篇论文《论新闻“众包”的可能》,鼓吹自媒体春天的到来,说社交媒体兴起后,新闻的生产将不再职业化,而变成无数公民自发的行为,就像有了维基百科后大英百科全书没必要出一样——自以为是的媒体人,很快就会失业。

 

我猜中了开头,但没猜中结尾。

 

媒体人没有失业,反而是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8月是微信公众号4周年,新榜发了一篇文章叫:《假如没有公众号,我可能要多奋斗十年》,采访了众多成功的自媒体人。我对朋友圈一句话印象很深:你们真的相信没有微信只用多奋斗十年吗?

 

这确实是内容生产者的春天。但对新闻来说,也许不是。

 

从传统媒体转行自媒体的熊太行曾经组织10个小编唱过《十万+之歌》,总结“10万+”的关键词:你骂了贱人/群众他就转发/养生谣言/要抓住男人呀/可怜我纯爷们/也要爱藕霸……

 

互联网上的内容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更像一门生意,而过去100年来逐步形成的新闻专业主义正在坍塌。

 

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时,在公开信中说:格雷厄姆家族的两类勇气我希望能够学习。第一种勇气是,他们会说:等一等,要确认,不要急,再找个信源,因为新闻报道关乎实实在在的人,这和他们的声誉、生计及家庭都利益攸关;第二种勇气是,他们会说:追踪报道这件事,不管代价有多大。

 

在我们这里说这两句话也许有点矫情,但“10万+”以外,我们还是值得拥有更好的。

 

(本文编辑:朱珉迕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