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犹太老人的8000余册藏书漂洋过海来沪,昨晚送达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分享至:
 (31)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20-09-03 06:31
摘要:8000多册书凝聚了科特·威克一生的心血,将首批进驻纪念馆。

9月2日晚8时,两辆卡车载着十大箱8000余册不同寻常的书,停靠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边。

这些书的主人是一位居住在英国的犹太老人科特·威克。当晚,当他得知这些书终于被顺利送达纪念馆后,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我2019年来到纪念馆时,就感觉这里书太少了。正好我收藏了一辈子的书需要有个归宿,而上海正是当年收留我们的地方。”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说,打造一座权威的“犹太难民在上海”史料研究机构,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目标。眼下,随着纪念馆逐步扩建完成,一座集中展示犹太民族历史的图书馆也将亮相于世。这背后最功不可没的就是科特·威克,8000多册书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将首批进驻纪念馆。


      古稀老人寻根上海,承诺捐赠至爱藏书

82岁的犹太老人科特·威克与上海的缘分要从81年前说起。1939年,为逃离纳粹德国的迫害,年仅1岁半的科特跟随父母和4岁的哥哥Siegmund从维也纳来到上海。为了谋生,他的父母用带来的一台缝纫机,在东大名路开了一家制作手提包的店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二战后的1948年,科特一家由英国的亲属担保,离开上海到伦敦定居。科特在伦敦完成基础教育后,继承了父母做手提包的生意。在业余时间他喜欢收藏关于犹太历史的书籍,政治、经济、文化.....只要是和犹太民族有关的书籍,他都会买来收藏。70多年来,他已累计收藏将近1万册,排满了家里各个房间的多个书架和书柜,其中还包括很多关于犹太人避难上海的书籍。

2019年2月21日,科特和太太卡里尔(Caryl)以及女儿阿曼达(Amanda),女婿哈维(Harvey)一家4口到亚洲旅行时特地来到上海。时隔71年后回到儿时生活和成长的地方,科特感慨万千。当看到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幸存者名单墙上当年自己一家四口的名字,他非常激动,指着自己的名字高兴地说:“对,这就是我。我家原来的姓氏就是Wickelholz。”

纪念馆志愿者杨艨陪同科特一家寻访了他曾经就读的嘉道理学校旧址,还去了当时居住的东有恒路(今东余杭路)爱尔考克路(今安国路)一带。回忆起童年的玩伴邻居,科特十分感慨。他至今还清楚的记得自己家住在爱尔考克路口的第3个房子一楼,房间里当时的布置和朝北的小厨房。 他说路口第一家是老虎灶, 他还保留着当时用来买热水的竹签子。第二家是犹太人在家里开的简易理发店,第四家是犹太人开的香肠肉食店,第5家住着德国来的一个很著名的拉比,而他的女儿是科特4岁时第一个“女朋友”,71年之后她的名字仍然是脱口而出。

这一切,陈俭都看在眼里。他知道如今还能见到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十分不易,希望老人能多聊聊当年的故事,于是邀请他们共进午餐。老人被陈俭的诚恳打动,当听说纪念馆计划扩建并建立一座图书馆时,让陈俭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撼的是,老人竟然说自己家里收藏了上万本犹太历史文化书籍,愿意捐赠出来。 “目前看来,这里是最合适的地方了!”科特小声说着。原来科特前几年被查出患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个肺,这次亚洲旅行的一个愿望就是想给自己毕生收藏的这些书籍找到一个合适的归宿。

深知史料搜集工作不易的陈俭送走老人一家后,多次主动联系他们,确认捐书事宜。按照书籍跨境流程规定,需要先报送一份书目。然而,整理近万本书对于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工作量实属浩大,哪怕是按纪念馆建议的派一名志愿者去他家里帮忙也并非易事。“一连几个月过去了,老人并没有回复整理书目的请求。我知道事情有点麻烦了。”陈俭回忆。

更棘手的是,就在这时,陈俭得知英国一历史名城要建一个犹太文化中心,对方还找到自己希望谈合作。英国伦敦一家著名博物馆也对犹太难民在上海这段历史感兴趣。这些引起了陈俭的警觉。近万本书是老人回到欧洲后,从50年代一直买到今天的全部积累,价值已经不能用金钱衡量,如果被英国方面捷足先登,哪怕到全世界去采购可能也买不到了。

心急如焚的陈俭想到了一个办法,能否走特殊程序?先将书籍运送到上海自贸区保税仓库,再组织人员到仓库整理书目,发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书籍就运到纪念馆馆藏,不通过的则按照海关规定处理。

想到便要做到,陈俭开始奔波协调,最终上海公共外交协会领导被陈俭的执着的打动,开始与上海海关、上海市外办和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自贸文投)等多方协调,终于将这一想法变为现实。


     历经艰辛的异国搬迁之旅

2019年7月31日,科特珍藏了几十年的书开启了异国搬迁之旅。自贸文投第一时间派人到科特先生家,准备整理清点图书。困难的是,科特先生年事已高,对于图书的存放管理,有心却无力。自贸文投先后四次派人上门,终于集齐8100本珍贵书籍。经过两周的努力将所有的图书装箱并存入仓库。这一刻大家心才稍稍安了一些。

12月初这批图书登上了前往中国的货轮。大家满心期待的图书扬帆起航了!自贸文投做好了接货准备,当完成所有审读及海关申报手续后,它们便可前往有缘之地安家。

经过一个多月的海运,这批书籍于今年农历大年初一抵达了上海港。但受中国新年和接踵而来的新冠疫情影响,港口迟迟无法正常作业,导致船未能第一时间靠港。幸而中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在有序复工的第一时间,自贸文投就积极联系并展开操作,远渡重洋的书籍终于在2月下旬顺利进入自贸区保税仓库,大家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

4月初,纪念馆组织了一支由10名志愿者组成的团队进入仓库对图书进行编号整理。在自贸文投团队的协助下,仅用了2周时间就完成了繁重的书目摘录整理工作。为了确保图书尽快完成相关进口手续,自贸文投团队即刻组织审读工作,并在审读完成后进行快速清关。

随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新馆开馆的临近,这些跟上海有着特殊缘分的书籍昨天(9月2日)终于送达纪念馆,安顿在了它们上海的新家。这8000多册书包含英语、德语、希伯来语三个语种,涵盖面很广,讲述了犹太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以及犹太人来上海避难等故事,保存十分完好。

栏目主编:徐敏
图片拍摄:蒋迪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提供
视频拍摄:王清彬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