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她洗了20年衣服,成了上海洗染行业唯一的技能大师
分享至:
 (5)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頔 2016-08-24 16:51
摘要:“洗衣和中医一样,讲究‘望闻问切’。”每一件衣物在陈爱华看来,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工艺品。

 

婚礼穿的旗袍不慎染上污渍,却没有一家洗衣店愿意收。一天,一位满头是汗的老先生捧着一件红色旗袍,走进了位于中山南一路的正章洗衣店,他的儿媳很直接:“国内肯定洗不好的,我还是带到国外去洗吧。”


店内的首席技师陈爱华没有让他失望:不仅污渍无影无踪,锦缎的光泽也恢复如初。老人家专程打来电话:“感谢你们让我向儿媳证明,阿拉上海的实力,一点不比外国差。”


这只是成千上万在陈爱华手中“重获新生”的衣物之一。


每一件衣服都是艺术品


1996年,18岁的陈爱华成为正章洗衣的一名三级营业员,20个年头过去,“70后”的她,身份已是正章洗衣的首席技师,同时更是上海洗染行业唯一的技能大师。


“洗衣和中医一样,讲究‘望闻问切’。”每一件衣物在陈爱华看来,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工艺品,精心洗涤修护,与当前洗衣行业追求效率提升,并不矛盾。“顾客将他们送来,就表明了他们的珍贵。”工作室里堆满了“疑难杂症”,她凭借长年积累的100多种操作技术法宝一一破解。许多工具,都是她平时自己“淘”来的。

 

 

有一位80多岁老人,将一件视若珍宝的真丝旗袍送到正章,她跑遍了所有洗衣店,都无人接受。陈爱华听到老人讲述这件旗袍的故事后,为满足老人再穿一次的心愿,冒着寒冬跑遍大街小巷,配齐掉落的珍珠与水钻,并与另一位技师经过洗涤、补色、修复等十多道烦琐的工序,将焕然一新旗袍送到了老人的手中。老人瞬间泪流满面,将身上的2万元塞到了陈爱华手中,却被她婉言谢绝。


陈爱华的精湛技艺,不仅得到顾客的赞誉与行业的认可,也经受住了重要任务的考验。世博会期间,她184天未休,每天23点至凌晨3点进驻场馆服务,回来后在单位稍作休息,白天又继续工作,确保宾客的特殊面料、衣物织品得到保养维护,得到各场馆一致好评。


2014年亚信上海峰会,陈爱华接到了为峰会118个国家熨烫国旗的艰巨任务。峰会各国国旗都是“度身定制”,采用贡缎中优质面料,但最大缺点就是,折叠时间一长折叠痕迹就难以去除,如果熨烫不当,一不小心极易把整面旗帜熨坏。她来到世博中心,一待就是三天,几乎每天9个小时一刻不停地在熨烫。在此期间,小陈攻克了地方小、断水源的一个个难题。在顺利完成“零损坏、零褶皱”的任务后,陈爱华提出了唯一的要求,那就是与平整的五星红旗合影留念。


拆机器钻研的洗染大师


除了细心与耐心,陈爱华还有一股“钻劲”。“虽然自己从来不买,但那些奢侈品的包包、衣服,我比谁都了解。”只要市面上有新面料产生,她总是第一时间了解其特性,并研究洗涤方法。


“我拆过一台机器。”作为一名洗衣技师,陈爱华起初对功能各异的洗衣设备并不在行。五年前,当制造商、维修工都对一台故障设备束手无策时,陈爱华却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自己查自己问,拿起扳手修好了机器。她戏称,自己的性格“像个男孩子”。“凡事我都爱多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这里是一颗螺丝,那里却有两颗,我都要弄明白。”这段钻研机器的经历,也让陈爱华萌生了改良设备的念头。


为改进洗涤工艺,提高效率,深夜她还在工厂摸索、研究。在她提议下,公司委托制造商自主研发的后整理熨烫设备,使原本人工需要20分钟才能完成的工序缩短到了5分钟。效率提高了,陈爱华付出的是比工人多出几倍的工作时间。有时车间温度高达45度,她反复试验上千次,汗水浸透了工作衣,烫到蒸汽也是家常便饭,常常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作为国家职业技能裁判员、国家级高级考评员以及上海市洗染质量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陈爱华也希望,能将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传授出去。“一花独放不是春。”在她的带教下,已有多名徒弟分别获得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等证书,而且有多人在全国技能大赛上分获金、银、铜奖。入行八年的张小清在陈爱华的指导下,如今也已成为了一名首席技师。“从不轻易说‘不’,这是我从她身上学到的。她会考虑每一个顾客的感受,所有交到她手里的衣服,都像对待艺术品一样,这大概就是时下大家都在说的‘工匠精神’吧。”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