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周总理吃完饭,为何总拿汤水涮碗再喝下去?
分享至:
 (66)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文祺 2020-08-16 11:05
摘要:“一粒米七担水”,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哪怕每个人只浪费一粒米一棵菜,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反对浪费”近日成了热门话题,让我想起小时候吃饭时,一不小心把碗中的饭粒掉落在饭桌上,爷爷敲敲筷子,口气严厉道:“小鬼头!把饭粒拿起来吃掉!”“不就是一粒米吗?”我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爷爷用竹筷敲了一下我的头:“不知天高地厚,一粒米七担水啊,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古训,要牢记,不能浪费!”

从小,家里就是这种氛围,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不断重复“一粒米七担水”的话题,从此,吃饭不落一粒米,碗里不留一粒饭粒,习惯成自然,到老了也改不了。

“一粒米七担水”,说的是稻生长离不开水。过去生产落后,灌溉全靠人力或畜力,灌溉用水对农民来说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至于七担水,那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米当然是“粒粒皆辛苦”。首先是种子,把它放在秧田里培育,它慢慢发芽,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把秧苗拔起来,移植到水田里,农民弯着腰,面朝水田背朝天,倒退着插秧,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直至插秧完毕,等着水稻慢慢长大成熟,收割脱粒进仓,再到轧米厂去壳成米。从一颗种子,经过灌水、施肥、锄草、打虫、收割、去壳,最后到人的嘴里,其中的不易,我们可有切身体会?

“一粒米七担水”的古训,自古至今在民间传承,珍惜每一粒粮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十分注意,一粒米饭,也不随意糟塌。每次吃饭完毕,他总要用汤水洗涮碗盏,然后喝进肚里。这些故事,全国人民感动至今。如今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富裕,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了餐饮浪费现象,当真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堪称奇迹。今年,在前有新冠肺炎疫情、后遇洪灾旱灾的情况下,我国夏粮再获丰收,产量达到2856亿斤,相较去年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再次增强了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还要强调树立危机意识,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为何要反复敲响杜绝浪费的警钟?说到底,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连年丰收、自给自足的背后,是我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始终对粮食安全抱有危机意识——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哪怕每个人只浪费一粒米一棵菜,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自古以来,敬天惜粮、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粒米七担水”的古训,提醒人们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近年来各地开展“光盘行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有所改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再度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显然,前期已经作出的努力,如今需要再加把劲。而要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制止浪费,归根到底要唤起全民的内心自觉,要想一想“一粒米七担水”的来之不易,要想一想面对“紧平衡”应有的危机意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约粮食,是美德,更是责任。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