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外国专家曾提出上海土质不适宜建地铁,705公里轨交网从“豆腐打洞”起步
分享至:
 (4)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束涵 2020-08-14 20:40
摘要:凭着多年摸索实践,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口述人:上海轨交十四号线发展有限公司 孟凡光

1989年参与建设上海第一条地铁线路时,我们不会想到,上海地铁会以怎样的速度,从单一的线路发展至世界超大轨交网络。

上海的地铁梦,源于上世纪中叶。然而,前来勘测的外国专家提出,上海地区属于软土地基,建设地下铁道线路相当于“豆腐里打洞”,并不适宜。

尝试却并未因此停止。有一个人决心要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他就是刘建航院士。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他带领团队先后进行三次试验,拉开了上海地铁建设的序幕。

从1号线开始,我就已加入地铁建设队伍。当时团队主体是原市政局各单位相关人员,部分是院校毕业生、外地返沪的知青或是技术人员。建造地铁,多数人都是头一回,摸着石头过河,也因此有不少教训,比如挖土时支撑没跟上,地墙弯了,有的钢筋都露头了。设备从法国进口,工艺还不够成熟,出现了漏油、爆管等问题。

经过三年的摸索,1号线南段(锦江乐园站至徐家汇站)终于在1993年开通,上海正式迈入地铁时代。有了1号线的经验,之后的建设顺利不少,一条条线路相继开通。

对于我们来说,最为难忘的一段时间,莫过于2004年至2009年。为了迎接世博会,大家都撸起袖子加油干,五年间新建成线路长度达到330公里,创造了百台盾构齐头并进、百座车站同时建设、百公里新线同时投运等建设记录。我几乎每天都在负责的三个车站之间来回跑。工作到晚上两三点钟,第二天早上7点起床,是当时工作的常态。回想起来,那时真的好像有使不完的精力。

在几代人的奋斗之下,上海的地铁路网运营里程如今已为世界之最,达到705公里,施工设备由国外引进到国产唱主角。越织越密的路网对上海地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效率与安全的平衡如何实现?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围绕着智慧两个字探索。

去年上海地铁上线了“信号系统智能运维体系”。作为国内首创,它破解了地铁关键系统健康状态量化评估难题。车辆的状态会在系统平台上实时显示,一旦出现故障,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既提高了处置的效率,也节省了人力。

也是在去年,上海市轨道交通集控大楼网络化运营平台正式投用。在这个平台上,十多条线路的数据被接入。就像一个超级“数据中心”,实现了“一网统管”,对设备的管控力度更强,指挥效率也更高。

在乘客服务上,我们也在探索更多的可能。地铁目前已经实现语音售票、扫码乘车,未来还可以实现刷脸进出站。在上海三大火车站、两大机场设有语音购物机。只需对其说出目的地,机器便会听懂并自动搜索离目的地最近的地铁站点,显示换乘方案。另外,今年进博会前,将有望完成全市297座地下车站站厅、站台的5G网络覆盖。如能实现,那么乘坐地铁时上网将会是新一番体验。

我们一直在说智慧。实际上,智慧是手段,乘客体验是最终目的。这也是我们在14号线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的。车站标识是否明晰、指引是否科学、列车间隔是否合理,都需要深入研究。我们也正对标高铁,以提高地铁建设与管理水平。比如引入高铁铺轨技术,通过计算机测轨道的高低并进行调整,平整度可达到微米级,列车行驶将更加平稳。 

再过两三年,我就要退休,14号线将成为我参与建设的最后一条地铁线路。从1号线的蹒跚学步到如今的日渐成熟,我期待着,上海地铁不断有新发展。

(束涵 采访整理)

栏目主编:张奕 题图来源:申通地铁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