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他用生命铸就邮轮防疫的铜墙铁壁……王友农的十天、十年和十个瞬间
分享至:
 (75)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20-07-29 18:01
摘要:作为一名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他就像一位守望者,在并不漫长的一生中,守望着邮轮的归期,守望着港口的成长,也守望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昏迷了75天之后,7月11日,王友农走了。 

7月15日那天,大雨如注。人们为他送行。 

宝山区以及邮轮界人士的朋友圈里,弥漫着哀伤和不舍。“你的眸中有大江大海,胜过一切不朽。”宝山区副区长苏平写道。

“珍惜,十年和您在一起为共同事业奋斗的岁月;珍惜,您留给大家的阳光、真挚,还有实干。”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中国区市场总监徐颖写道。

“风走影随,雨过窗蚀;音容笑貌,恍如昨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欣梁写道。

王友农,生前任上海吴淞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和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因抗疫劳累过度,突发脑出血昏迷,终因伤病医治无效,享年51岁。

作为一名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他就像一位守望者,在并不漫长的一生中,守望着邮轮的归期,守望着港口的成长,也守望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倒下前的最后10余天:守望邮轮的归期

4月13日,宝山区滨江委办公室。记者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认识王友农5年,这会是对他的最后一次采访。

当天,听闻记者到了,他亲自到一楼迎接,看起来精神状态不错,脸上笑眯眯:“现在是防疫期间,人员管理很严,多体谅。”

采访中,王友农一如既往地,用不紧不慢的语速侃侃而谈。他把今年的邮轮业概括成三阶段:转危为安、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然后,充满期待地说:“我们通过努力,渡过了第一阶段的艰难时刻,现在处于第二、三阶段,疫情深刻地改变了邮轮市场格局,但我们一定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机会。”

他说起邮轮港年初遭遇的惊心动魄——

1月14日,邮轮港就率先启动防疫机制,对武汉籍游客采取错峰登船措施,那时起,他心里这根防疫抗疫的弦就始终紧绷。

王友农(右二)生前检查邮轮港防疫工作

从1月22日至29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共靠泊8艘国际大型邮轮,出入境旅客达30595人。作为亚洲最繁忙的邮轮母港,截至目前没有发现任何与港口有关的感染病例。

“这意味着,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做到了零输出、零输入、零感染!”说到这里,他的声调微微抬高,微笑了一下。

后来,记者采访他的同事,才知道他隐去了所有和自己有关的细节:1月24日,大年三十,上午8点,地中海辉煌号靠泊吴淞口国际邮轮港,3500名游客下船,由于要对每位游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而一直持续到了晚上。有3名武汉籍游客体温异常送医院进一步检查核实,作为密切接触者的8位家属情绪激动,拒绝接受隔离。正在公司开会的王友农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往现场劝说了半个多小时。

家属们同意接受隔离后,他还不放心,又驱车跟到了隔离点大场医院,去附近的超市买了泡面、饮料、香肠、饼干等一大堆食品送过去。当得知眼前这个始终和颜悦色、鞍前马后忙碌的大个子竟然就是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后,家属被感动了,再也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回到公司已是深夜,王友农这一天忙得午饭晚饭都没吃,他取出一碗方便面。这,就是他的年夜饭。

二、三月份,邮轮停航。宝山区滨江委主任江瑞勤知道,这段时间王友农依旧一刻不闲:研究国外邮轮在疫情中暴露的不足、研究邮轮复苏条件、制定行业相关标准。“他是一个站位很高、深谋远虑的人,从来都是站在整个中国邮轮行业的角度来看问题。”

王友农生前慰问港口工作人员

就在4月13日两个小时的采访中,王友农接了不下5个电话。“马上就有邮轮要陆续停靠,中国籍船员要回家,这可是一点差错都不能出的大事!”尽管方案已经制定得十分完备,但依然能看得出他眉头的一丝担忧。

闲聊中,他又提起了自己担忧的另一件事:“女儿在英国读书,现在国外疫情严重……”此刻的他,和任何一位心疼女儿的老父亲并无二致。

然而,就在第二天,意外发生了。4月14日傍晚,王友农向宝山区委区政府做了“量子号”邮轮回靠方案的汇报后,准备回公司进一步细化方案,却在楼梯台阶上重重地栽了下来。120急救车把他送到医院,诊断为腿部四头肌群损伤撕裂,医生建议静养,不宜走动。因为他住的房子没有电梯,当天晚上是邮轮港的几名员工轮流把他背回了家。

可是次日一大早,上海吴淞口开发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刘晓军等人惊讶地发现:王友农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根拐杖,一瘸一拐地来上班了,随身还带着一大包衣物,为了不再麻烦员工背自己上楼,他干脆住进了值班室。

直到4月23日量子号回靠,这期间,王友农没日没夜地忙碌着: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方案、现场踩点确定作业流程、召开各种协调会议……4月22日,量子号回靠的前一天,他在参加一个直播论坛时不小心从椅子上摔了下来,这是他一周左右时间内第二次摔倒。

在长航公安吴淞派出所所长于镭看来,这大概是老朋友王友农最累最辛苦的一天,他看到王友农拖着伤腿反反复复地踩点、走路线。于镭感慨道:“因为他不能出差错,这里是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母港,任何闪失都会对整个邮轮业产生巨大的打击,尤其是在钻石公主号事件后,所有的眼睛都盯着这里。”

4月22日晚9点,距离量子号靠港还有不到8个小时,王友农接到一通紧急电话:船上有一名外籍船员宫外孕出血,需要紧急救治。原本疫情下规定外籍船员不能下船,现在不仅得下船还要展开救治。王友农迅速与海事、急救中心等各方面取得联系,协调完整件事后他匆匆睡了不到3个小时,凌晨4点他又站在了码头现场进行指挥。

4月23日清晨,353名中国船员的手机上都收到了一条来自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温馨提示”:亲爱的“量子号”船员,欢迎您回到祖国。离船后,我们专业的工作人员将会对你的行李进行消杀……这条温馨提示是王友农特意嘱咐公司准备的,许多船员看到后热泪盈眶。当晚8点52分,王友农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在转发了一篇《我在量子漂泊了60多天,终于回归上海啦》的文章后,他写道:“山河无恙,欢迎回家!”

4月26日,完成一大摊收尾工作后,晚上9点,王友农在手机上回复了最后一条工作短信。一个小时后,他因突发脑溢血再一次重重地摔倒,昏迷不醒。

他的办公室,至今保留着他离开时候的样子:摊开的《邮轮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有他反复修改的痕迹;他用来涂抹伤腿的扶他林药膏、用来充饥的泡面还放在桌上……


     事业转型的10年:守望邮轮港的快速成长

眼前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失去了昔日船来船往的繁忙,被浩瀚的江水环绕的东方之睛,有一种独特的静谧和悠远。

她不仅见证了邮轮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更见证了20余项充满创新基因的探索在此落地生根。这些创新探索的背后,处处留下了王友农的身影……

10年前,宝山区抓住国际邮轮产业东移的先机,启动建设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从那时开始,王友农的人生,便与这个向海而生的梦想紧密相连。

2011年,时任上海市宝山区滨江委主任的王友农,亲身参与了全国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的申请创建工作,为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初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5年的一天,他接到了组织上要求他调任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通知。离开熟悉的公务员系统,转而担当一个刚起步的邮轮港公司掌门人,这样的角色转变,对于已经45岁的王友农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当时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的办公楼,还只是宝杨路1号一幢不起眼的灰白色小楼,这里是王友农邮轮事业生涯的新起点。在这里,他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第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快乐港口、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共赢港口、示范港口”,并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一流邮轮母港。

王友农上任伊始,正值邮轮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黄金期,所谓居安思危,他并没有因为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跻身亚洲第一大邮轮港而沾沾自喜,而是清楚地认识到港口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旅客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船票超卖现象如何避免?旅客登船体验如何提升?宝山邮轮产业如何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随着大客流的常态化和游客体验期望值的增加,短平快的节奏让港口的服务面临重大考验。客运服务部的郭婉婷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她正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游客提供轮椅车,碰上来现场检查的王友农。“王董说这些爱心服务的做法很值得推广,提出要把我们的一些服务变成标准的可操作的指导文件。”在他的提议下,打造了“客服部服务规范手册”和“五心服务”承诺,2018年9月11日,上海吴淞口邮轮港作为全国首个邮轮港口服务标准化试点成功验收,成为中国邮轮产业的行业标杆。    

2017年,正值中国邮轮处于低谷时期。全国所有邮轮港都没船票,存在监管、经营、安全等诸多问题。王友农敏锐意识到建立邮轮船票制度的重要性。“2017年10月31日,上海吴淞口邮轮港开始试点邮轮船票工作,游客的通关速度从原来的30秒缩短到目前的3秒左右。2019年起,这项邮轮船票制度开始在全国邮轮港口推广应用。”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亚太区主席刘淄楠印象深刻。一张船票,承载着王友农对打造智慧港口、示范港口的坚定信念。

游客在线值船

在他的引领下,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不断呈现创新之举:通关条形码、自助办票机、弱光子安检仪、微米波探测仪、通道式红外测温仪打造“无摩擦进港”,高效的通关服务流程带动全国邮轮港口向前发展。

邮轮港的泊位岸边,有一组巨大的集装箱式白色设备,这不仅是目前世界最大邮轮变频岸电系统,也是亚洲第一套邮轮岸电系统。这套系统的诞生,源于王友农一个绿色的心愿。

2015年,他在一次专家研讨会上得到启发:“使用岸电可使船舶每次靠港减少高达95%的污染物排放量”。这个论断让王友农非常兴奋:如果岸电项目落地,将使港口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航运”成为可能。

然而,当时世界上没有这么大的变频变压岸基供电系统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王友农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不断地进行岸基供电项目的调研、学习,编写了项目工可报告,制定了岸基供电项目建设方案,协调各方推进实施……2016年7月13日,世界最大邮轮变频岸电系统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试运行成功。

和王友农合作过的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他总是有那么多奇思妙想!他挂在嘴边的话是:“没试过,怎么就知道不成功?怎么就知道不能做?”

他发现私家车在港口接人效率不高,就设计了一个拿号系统进行约车管理,让车辆进港时间和客人下船时间相匹配;他发现船员通道口的三级台阶,让一些拿着行李的船员上下不太方便,立即通知工程部建设斜坡,方便船员出入;他看到邮轮港的行李笼功能简单,能放的行李有限,马上和现场的操作人员沟通交流,找设计公司设计出了三层式的行李笼,成为全国邮轮港首创。

风正劲,帆高悬。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建设赶上了中国邮轮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宝山区明确了“迈向更富魅力的国际邮轮之城、打造千亿规模邮轮链”的战略布局。

自开港以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三年登顶亚洲第一、五年问鼎全球前四,游客接待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开创国际邮轮经济中国时代,创造了世界邮轮经济发展史的上海传奇。

作为邮轮经济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亲历者,这十年,王友农守望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用他那温和却又果敢的目光,见证这一“传奇”的诞生、成长和壮大。


      众人追忆他的10个瞬间:守望人生的理想

王友农曾说: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在和他接触过的人心中,他独有的人格魅力,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他工作这么多年,此前就连区里的荣誉都很少获得!为什么?他自己不要!”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党委副书记徐红哽咽着说,“遇到事情,他总是帮我们一起做;遇到荣誉,他都是让给我们。他说,‘你们获得荣誉,就是对我们团队的莫大肯定,这足够了!’”

与他认识十年的刘淄楠说,“印象中的他,总是从早到晚,一直工作,从来没有听过他唉声叹气。”在王友农昏迷的日子里,刘淄楠和徐颖,两位皇家加勒比的老朋友,一起给他写了一张卡片:“那些一起奋斗过的日子,是我们执着的青春最好的注脚。2020有些难,但是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他既风趣,却又无趣。”这是宝山区发改委副主任沈邵军对王友农的评价,“他说话很幽默,可就连吃顿饭,十分钟以后也会情不自禁开始谈工作。大家外出休闲,他忍不住要说工作计划。”

上海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邱羚说:“王友农董事长对于邮轮产业是高瞻远瞩、锐意进取的,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很可爱、很温暖的人。小伙伴们开玩笑说他‘萌萌的,笑声就像弹簧,有着音乐DO、RE、MI一般的节奏感,在这熟悉的笑声中就化解了难题。‘

王友农生前喜欢打乒乓球

对自己苛刻,对他人无私,也是王友农的真实写照。叶欣梁记得,有一年,他和王友农一起去美国参加世界邮轮大会。在迈阿密开完会后,转机去纽约,只停留半天。这几天,正好一份比较重要的材料要赶,当时指定的执笔人是叶欣梁。王友农问叶欣梁:“你来过纽约吗?”在听说他没有来过后,主动揽活:“你去转转吧,我来过两次了,我来写材料。”还请他的一位当地朋友陪叶欣梁转,自己写了一上午材料。这让叶欣梁十分感动。

2019年Seatrade亚太邮轮大会期间,担任大会总协调组长的王友农董事长就像一个不停运转的陀螺。吴淞口邮轮港员工陈昊哲回忆道:“我们晚上8点左右接到任务,要为一位重要嘉宾修改发言稿。第二天一早就是大会开幕式,他带着我们逐字逐句斟酌、修订。改到凌晨4点,他看我们很疲倦了,就对我们说你们先去休息吧。”早上6点,陈昊哲发现王友农依然坐在桌子前静静地审核稿子。

也是大会召开的前一天,负责后勤的吴淞口国旅员工丁伟突然接到王友农的来电,让他预定一个生日蛋糕,并要求先汇总宝山几家甜品店的蛋糕式样。第二天,丁伟将自己汇总的几十款蛋糕样式递交给了王友农。“他看着手机屏幕,用手指认真地滑动着,随后指着一张照片兴奋地说:就这款!”丁伟一看,“原来是一款大胡子式样的蛋糕,就是卡通片中大力水手的样子”。他心里暗暗觉得领导的品味有点“谜”。当天的欢迎晚宴上,当这款“大胡子”蛋糕出现在餐桌上时,蓄着大胡子的嘉宾、英富曼海事集团的总裁安德鲁先生从惊讶到激动,并热烈地与王友农握手、拥抱,还像个孩子似地和“大胡子蛋糕”合影留念,丁伟这才恍然大悟。

王友农在滨江委时的下属刘晓军,曾经想考市里的公务员,却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偏高。王友农当时没说什么,却在一次出差后,给单位里的小伙伴都买了小礼物。送给刘晓军的,是一个当时并不多见的运动手环,他说:“加强运动,一定可以把血糖控制好。”

王友农的妻子李国苹提到了一件不为人知的旧事。1988年高考那一天,王友农正紧张地站在考场外准备参加数学考试,这也是他最擅长的一门学科。谁料有个同学突然发现准考证忘带了,身为班长的王友农二话没说,跨上自行车就飞奔去帮同学拿准考证,结果那场考试他迟到了,失了不少分,与自己最心仪的复旦大学失之交臂。

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王友农一家依然住在一栋没有电梯的老旧房子里。在房价低的时候,他们也曾想过要换房子,但王友农实在没时间去看房,这一拖就到了现在。

因为丈夫的常年晚归,在家里为他“留一盏灯”是李国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妻子说:“现在想来,他留给我的就是一个背影,我留给他的就是一盏灯。我和女儿说,爸爸没走,他永远在我们的心里。”

宝山区滨江委滨江开发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斌,和王友农共事十年。“这十年,邮轮已经成了宝山一张名片。回想起来,过程难忘、不易,却是愉快的。现在我们一遇到困难,还是会第一时间想:如果王友农董事长在,他会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带我们去做?他的精神会时刻激励着我们攻坚克难,用行动再续邮轮行业的辉煌。”

斯人已去。但那个守望者的身影,却始终都在。人们相信,他的眸中有大江大海。他最终守望的,是内心那永不熄灭的理想。

栏目主编:徐敏 题图来源:宝山区
题图设计:邵竞 视频拍摄:司占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