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时事 > 文章详情
“塞上江南”乘风破浪奔小康,脱贫致富路上各有高招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科技日报 2020-07-27 12:13



◎王迎霞 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张景阳

宁夏自古就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她既拥有与众不同的自然环境,也孕育着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书写着怎样的脱贫攻坚故事?

从山村小镇到田间地头,再到扶贫车间,记者跟随“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走进宁夏,聆听故事的主人公们讲述他们的脱贫历程。

因地制宜,是我们最深的感触。

两张名片

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赶上枸杞上市的季节,中卫市中宁县的枸杞庄园里,红艳艳的枸杞缀满枝头。采摘工们双手熟练舞动,新鲜的果子顺着指尖滑落篮筐。

枸杞是宁夏的特色农产品,也是远近扬名的“红色名片”。如何把枸杞产业做大做强,让小红果成为支撑脱贫攻坚的大产业?这是很多枸杞产区梦寐以求的目标。

“目前枸杞产业在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30%左右。”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娟介绍,现在全县枸杞种植面积约20万亩,综合产值超100亿元。

中宁县作为中国枸杞产业的高地,全国60%的枸杞干果在这里交易。但中宁枸杞的雄心不止于此。参观完红果遍野的枸杞庄园,记者在中宁县枸杞产业创新研究院看到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枸杞面膜、枸杞啤酒、枸杞压片糖果……

该院常务副院长余君伟告诉记者,现在中宁枸杞的主要产品是枸杞干果和枸杞汁,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创新力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相关核心技术。

在中卫市,还有不少村民的脱贫致富依靠一张颇有名气的“绿色名片”——硒砂瓜。

站在沙坡头区兴仁镇的瓜田里,只见翠绿的秧吐着黄色小花,在砂砾遍布的石头地里蜿蜒。石头缝里顽强生长的果实备受追捧:高品质硒砂瓜一颗就能卖168块钱。

沙坡头区环香山硒砂瓜产业带串联着5个乡镇。据介绍,2019年该产业带种植硒砂瓜46万亩,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坐落在硒砂瓜产业带上,兴仁镇拓寨村的脱贫攻坚自然少不了它的帮忙。

“2019年,我们人均纯收入10719元。”拓寨村党委书记吴岩山说,马上就到硒砂瓜销售季节,村里计划依托硒砂瓜产业,继续帮助未脱贫户增加收入,带动大家脱贫。

盘活资源

让乡村经济风生水起


即便没有醒目的“名片”,山窝窝里的小村庄也可以盘活乡村经济,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闯出一片天地。

固原市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坐落在深山里,只有300多户人口,集体经济却搞得风生水起。近几年村里通过开展股份制改革,成立了农家超市、醋厂、油坊、小杂粮初加工厂、农机作业服务队,整合资金419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民从此成了“股东”。

从村口往里走一走,就能闻到醋厂、油坊的香气。这个小村庄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年产醋20吨、胡麻油9吨,规模不大,但产品销往宁夏各地。

“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小儿子娶个媳妇。”在李士村的油坊里,55岁的齐国史一边翻炒着香喷喷的胡麻籽,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每月能从油坊拿到3000多块钱工资,作为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已在去年实现脱贫。

同在山脚下,彭阳县红河镇却勾勒着不一样的脱贫蓝图。

这个镇希望培育“四个亿元”产业:圈里养上一个亿(牛)、棚里种上一个亿(菜)、地里栽上一个亿(果)、劳务挣上一个亿(务工)。

红河镇的苹果园里,人们正忙着给苹果套袋。红河镇党委书记郑小义介绍,镇里种出的苹果酸甜可口,优质苹果9个一箱,一箱能卖168块钱。目前全镇林果种植面积接近两万亩,计划今年年内收入就达到一个亿。

“发展设施农业,我们农民自己总结有三变:冬闲变冬忙,泥路变水泥路,穷人变富人。” 郑小义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200元。

精准扶贫

盲目“输血”不如巧妙搭台


扶贫不是盲目“输血”,关键是授之以渔、巧妙搭台,让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这样的精准扶贫,才算扶到老百姓心坎上。

装艾绒、缝艾包、套包装,彭阳县古城镇的艾蒿产品加工扶贫车间里,妇女们在各自的工位上忙活。车间生产的艾蒿产品销往国内各地,吸引附近几十位村民前来就业。

44岁的回族大姐马玉莲在扶贫车间工作了几个月,她告诉记者,以往收入主要靠种地、喂牛,现在又到车间打工,每月能再给家里添2000块钱收入。

“这个艾蒿产业,一方面通过扶贫车间解决了群众家门口务工的问题;另外还有一部分产品,农户可以拿到家里去加工,也是一部分收入。”古城镇党委书记王克祥介绍,除了艾蒿产品加工扶贫车间,镇里还发展了饲草加工、绿化苗木等扶贫车间。

中卫市海原县的扶贫则紧紧抓着“牛鼻子”不放,让养牛变成村民们的存钱罐、摇钱树。

这得说说“基础母牛银行”模式。这几年,华润集团结对帮扶海原县发展肉牛产业,以赊销方式为建档立卡户投放基础母牛进行养殖。每头牛由华润公司垫付赊销款6000元,政府补贴2000元,农户只需自筹2000余元就可赊购一头母牛。

养殖3年后母牛所产的牛犊,母犊由村民自己留着继续繁育小牛,公犊养到8—12个月后由华润公司高价回购,或抵顶赊销款。

“基础母牛银行”深受欢迎,赊购养牛的村民络绎不绝。海原县曹洼乡脱烈村的雷保军老汉就通过这一模式养了8头牛,每年刨去草料成本,收入三四万元,跟在外打工的大儿子挣得差不多。

“大儿子说,俺爸喂牛喂得好,想着今年就不打工了,回去帮忙喂牛去。我说,那行,你回来咱们再拉几头牛!”提起这事儿,66岁的雷老汉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宁夏采访手记(二)


跨越,不是不可能!

科技日报记者 郭姜宁

在人们的印象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是明显的,在实现小康生活过程中应该是不平衡的。然而几天的宁夏采访,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

落后并不是西部的标签,某种程度上,在某个领域,他们同样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甚至走在全国前列。6月12日上午,我们采访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民大厅,就用响当当的事实佐证了记者的观点。

走进设施现代、宽敞明亮、12万平方米、7层建筑、规模居全国前列的政务大厅,首先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封存了60多个公章而用1枚公章代替的纪念柜,如今已是“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新时代。

在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中,他们推出“1230”新模式,即通过先照后证、全程电子化、多证联办等措施,实现开办企业1日办结;通过税务交易登记综合窗口、“信易登”改革、登记保险等措施,实现不动产登记平均2日办结;通过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多验合一、联合验收及容缺办理等措施,实现项目报批从立项到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办结;依托“一网两端”(银川政务服务网、i银川和银E通APP手机客户端、自助服务终端),实现银川政务掌上办新体验……

由此,银川成为全国开办企业用时最短、不动产登记效率最高、项目审批速度最快、政务服务效能最优的城市之一。在2019年国家首次营商环境评价中,银川综合成绩位居41个参评城市前列,其中政务服务、开办企业、登记财产、获得电力4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11项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在全国推广。

银川如此,宁夏其他地区也有在全国独领风骚的产业和领域。石嘴山市的黄河生态环境治理、蔬菜瓜果制种、现代化奶牛养殖,吴忠市红寺堡的生态枸杞等,也都走在全国前列。

联想这些天,我们九路记者从全国发出的海量信息:贵州的大数据、云南的旅游、宁夏等西北地区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我坚定地认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不仅不会掉队,而且在许多领域可以弯道超车,实现跨越,个别地方有可能还会引领发展!而今年以来,独龙族、毛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整体脱贫的喜讯更加证明了,在我们伟大的国度,只要想作为,就一定会有为有位!

走在塞北江南宁夏的田野村庄,看着黄河治理、生态保护“先行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分享各族人民充实、健康、和谐的幸福生活,我深深感受到了习总书记所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是的,实现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中,中华民族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放眼世界,这点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中国人民完成了,这也是跨越!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