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中国进入“后普及教育时代”,对“00后”教育不能沉溺应试竞争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樊江洪 2020-07-13 20:14
摘要:中国教育面对的是“00后”一代,”如果我们尚缺乏危机感、紧迫感,沉溺于应试竞争的现实难以自拔,是令人担忧的。”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近日表示,面对互联网和智能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创新正在加速,全世界的教育都在换频道、换赛场。这是一场可以看得到的、真正决定民族命运的教育竞争。在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中国教育要有前瞻性的思维和整体性的布局。

杨东平是在《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20)》的网络发布时说这番话的。他说,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是我国从学前教育起,到义务教育、再到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普及目标后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发展和绩效水平、教育品质、教育公平、教育治理等不同维度,主要由其“软件”决定。在“后普及教育时代“,真正的挑战是教育“软件”的现代化,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促进教育创新和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构建“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教育生态,走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走向学习化社会。

“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教育的对象整体改变了。”杨东平说,中国教育面对的是“00后”一代,他们大多生活在比较富足的生活环境中,自制力、抗挫力相对较弱,同时又被称为数字化时代原住民,玩着手机长大。然而,教育却面临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借教育信息化之名,计算机、智能手机、App、电子游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机器人、编程技术等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宠”甚至标配,一些未经检验和评价的“高技术”也登堂入室,包括用于实时监测的电子头环,用人脸识别和大数据技术装备的“智能教学环境”等。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现实中,以提高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目标,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电子产品、智能技术、互联网的使用会严防死守,严禁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许多家长和教育者对孩子“网瘾”、手机控之类的问题几乎束手无策,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普及,孩子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又会出现什么新问题,也几乎一无所知。“如果我们尚缺乏危机感、紧迫感,沉溺于应试竞争的现实难以自拔,是令人担忧的。”

他说,面向未来,中国教育的布局,加快互联网时代得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都需要有新的突破、新的抓手,有可操作的路径和方法。他建议,允许打破常规、先行先试。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大城市,可以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新的教育目标、教育管理体制,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创新探路,带动整体教育的转型和提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