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假如人工智能会出错,对哪些人来说是好消息?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0-07-12 16:57
摘要:艺术与AI结合,追求的是什么?

“去年6、7月,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谷仓画廊举办了一个展览,名称很有深意,叫‘没有担保的未来’。这个展览中,用自己的眼睛和机械手臂进行创作的是一个名叫艾达的人工智能艺术机器人。再往前,2018年,一幅AI创作的肖像画在拍卖场上创造了43.25万美元的成交价,甚至超过同场的毕加索作品。有意思的是,这幅作品的签名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道数学函数。这是颇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并不是说AI对人类艺术家的作品或艺术市场带来如何的冲击,更多的是标志一个纪元的开始。”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期间,在上海报业集团、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与科大讯飞的战略合作框架下,上海明珠美术馆与科大讯飞开启艺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合作。在主题为“AI与艺术创造力的未来”的论坛上,明珠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李丹丹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AI研究院副院长竺博、留法青年艺术家陈俊恺等展开一场讨论。

“人工智能对于艺术家个体而言,给予我们另一种思考的方式。通俗一点说,就是创作开始之际,除了自己的构思之外,有了另一种可能性,或许可以训练、教会一个系统去创作。然后,用平行的方式与这个系统一同创作。最后,比较AI能创作出什么,我自己又能创作出什么。这样的比较会带给艺术家更多思考,拓展艺术创造的空间。”陈俊恺说。

明珠美术馆曾举办的“(重)塑世界: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Le Fresnoy)数字艺术创作二十年”,正是一场以新媒体、新科技将世界数字化全新呈现的前沿展览。陈俊恺在展览中带来的作品名为“和鸣”,从两首诗歌中汲取创作灵感,一首是来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Correspondance(应和)”,另一首是王维的《鸟鸣涧》,作品的互动装置让参观者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实时指挥出一场充满诗意的交响乐。眼下,陈俊恺正在研究和创作一个名为《一天》的新作品,将信息输入作品系统中,与AI产生对话,就将自动生成一段叙事场景。“这个作品给我带来的是巨大的未知。成功的工程师、科学家团队或许能生成接近百分百精确的模型,而我大多数时间在做的是对技术的摸索。这个过程中,机器可能失误或者说人工智能可能产生错误,但对艺术家而言,这种不够完美恰恰是最有趣的。”

“艺术与AI结合,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技术的目标是精确,包括AI在一些竞技游戏领域的应用,所谓‘战胜人类’,其实都是有客观标准的。但AI与艺术结合,我们看到的是更多不确定性。”竺博坦言,这给予技术人员很大的启发,“AI的可能性不仅来自AI领域的技术从业者,还有可能是其他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带来的。他们的视野与思考方式与技术人员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将两者结合,可能会产生更多不同的火花和结果。”

“站在技术角度,AI的确提供了客观性和准确性。假如AI作曲,每个音都是准的,假如AI作画,每个像素红蓝绿的比例一定是特别精准的。但艺术需要一点不准确和变化,这是需要靠人去完成的。让技术与人真正做到有机结合,是未来我们追求的方向。”竺博说,今天看待AI技术,更多地定位为工具;当AI从工具成为伙伴,能帮助艺术家解决一些未知问题,或者在技术陪伴的过程中产生更多新内容,这是AI未来可期之处。

“历史上科技的发展总会触发艺术创作的变革,立足当下的艺术与科技,特别是艺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对话与交流,将为高速发展的科技增添审美与伦理的维度、人文的观照与创意创新的驱动力。”李丹丹总结道。

题图为陈俊恺作品“和鸣”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