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花大力气保护武康大楼,不止因为她“颜值高”、“年纪大”
分享至:
 (1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0-07-11 19:15
摘要:如果武康大楼的外观没有那么漂亮,如果大楼不是一栋近百岁的老建筑,保护价值就降低了吗?

周末下午,虽然阵雨时不时光顾上海上空,但在武康大楼周围,打卡、拍照的人始终络绎不绝。看到人们对这栋优秀历史建筑如此喜爱,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的心中却有喜有忧。喜的是大家对老建筑的重视,忧的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

7月11日下午,徐汇区新一期“汇讲坛”在武康大楼底层展览空间举行。为武康大楼撰写口述史的作家陈丹燕、陈保平,为大楼主持修缮工程的徐房集团总经理丁曙,负责为大楼招商的上海新路达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华,以及为大楼历史风貌保护把握大方向的伍江,讲述了这栋历经时代变迁、乘风破浪而来的老建筑,为何会在新时代与上海的城市生活不断产生紧密关联。

如果武康大楼的外观没有那么漂亮,如果大楼不是一栋近百岁的老建筑,保护价值就降低了吗?

从淮海中路余庆路看武康大楼   舒抒 摄


保护

去年10月,武康大楼外立面完成了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保护性修缮,大楼底层千余平方米的商业空间也在过去2年中完成了业态调整。伍江用“保护、挖掘、激活”三个 关键词概括了大楼本轮变化蕴含的意义。在此之前,2009年武康大楼也曾经历一次大修,配合的是上海世博会前对武康路展开的保护性整治。

上世纪20年代武康大楼   供图:徐汇区政府

两次修缮,丁曙都参与其中。2009年大楼首次大修,接到任务的丁曙既兴奋又紧张。当时,上海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刚起步,经验和理念都无法与今日相比。作为一栋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武康大楼的外立面有两大关键特点:大面积使用清水砖;大面积使用水刷石和水泥仿石工艺。

“工人会做砖,但不一定会修砖。” 丁曙说。当时,上海已经提出了对历史建筑“修旧如故”的理念,但既要让老大楼的外墙达到现代化的防水标准,又要保留时间在砖块上留下的历史痕迹,挑战很大。于是,修缮团队采用最“笨”的办法,制作了大量试验砖,尝试不同的修缮方式,邀请专家来逐一把关。伍江也在这支“看砖、审砖、选砖”的专家队伍中。

完成“三合一”改造的武康大楼   舒抒 摄

第一轮修缮大大提高了徐房集团修缮团队的技能水平。当十年后,大家再次走进武康大楼时,经历的则是一次关于“保护”的理念革新。丁曙介绍,2019年这次大修,武康大楼成为上海首个试点历史建筑修缮、旧住房改造和高空坠物整治“三合一”的大楼,并增设了房屋安全管理的信息监控系统,任何的沉降、变形、墙体割裂,管理部门都能第一时间掌握。

2019年8月,修缮中的武康大楼    舒抒 摄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大楼居民对“保护”的认识更为超前。在撰写武康大楼口述史时,有居民告诉陈丹燕、陈保平,自己在大楼居住了半个多世纪,但从父亲那一辈开始,就没有对居住空间进行任何细微的改造,连窗框、门把手都原样保留,不曾更换一二,甚至空调也坚持安装窗式而非挂壁式,就是为了防止对大楼墙面产生影响。不对这栋老建筑有任何破坏或物理改变,是楼内居民从小养成的保护理念。

伍江表示,人类文化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一代代人情感的累计,而建筑则是人类文化遗产中规模最大、记忆最完整的物质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累积的文化价值将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何武康大楼会率先启动“三合一”改造,尽可能保留大楼完整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陈保平、陈丹燕    来源:汇讲坛

修缮后的武康大楼露台   舒抒 摄


挖掘

武康大楼口述史中包含16位住户的故事,涉及教师、演员、商人、作家、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人群,出生年龄从上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不等,入住时间跨越57年。伍江说,除了“人”的故事,大楼背后更映射着关于时代的庞大历史价值。

在法国巴黎街头,类似武康大楼这样的船型结构建筑并不鲜见。锐角结构的街区转角来自于19世纪巴黎市的“奥斯曼改造计划”,将中世纪留下的弯曲小道改建成笔直的大道,新旧路网相交,街区交叉口就产生了锐角。武康大楼所在的上海西区,街区面貌曾深受法式风格影响,尤其武康大楼所在交叉口有五条马路相交,建筑大师邬达克在此设计这栋犹如巨舰一般的锐角建筑,也就不足为奇。


伍江    来源:汇讲坛

武康大楼的外立面也糅合了不止一种风格。伍江介绍,大家都觉得法式风情浪漫无比,但事实上,英国才是浪漫主义的起源。相反,法国作为新古典主义的起源地,建筑风格讲究规整,大量使用石头等外形“规矩”的材料。即便没有足够的石材,也要采用水刷石技术仿造石头的质地和外观。有所不同的是,武康大楼的外立面继承了巴黎“水刷石”的风貌,同时也采用了浪漫主义风格的红砖。“上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已经开始影响上海,所以上海不完全是‘远东巴黎’,而是有自己的风格特色。”武康大楼就成为了这一“上海特色”最早的集大成者。


武康大楼内部   供图:徐汇区政府

伍江在演讲中提到,历史建筑的价值并非用金钱高低来衡量,而是看建筑本身的不可替代性。通过历史挖掘,武康大楼所承载的时代变迁,加上一家一户居民所讲述的历史记忆,组成了大楼完整的故事,也成就了大楼的唯一性——这才是今天上海花大力气保护武康大楼等一批优秀历史建筑的初衷。


激活

元龙音乐书店    舒抒 摄

日前,由同济大学教授童明带领团队主持运营的“城市交集Urbancross Gallery”展厅在武康大楼底层空间开放,成为市民游客了解衡复历史风貌区的又一据点。新路达集团负责大楼底层千余平方米空间的商业布局,公司总经理郑华坦言,招商团队在过去2年来都面临着一个“甜蜜的烦恼”:一方面,不少知名连锁品牌都愿意出高价寻租武康大楼底层的铺位;另一方面,在历史风貌区做招商,绝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

与一般历史建筑不同,武康大楼自建成以来,底层就规划为商业空间。上世纪20年代大楼初建时,底层设有酒吧、餐厅、食品店,配合当时住户多为洋行大班、高级职员的社会身份和生活需求;新中国成立后,汇丰大药房、紫罗兰美发厅等一批国营商户入住,居民日常买药、理发都在楼下解决;上海世博会后,人们的历史风貌保护意识加强,武康大楼的配套商业也开始面临新一轮转型。

从武康大楼俯视“五条马路交汇处”,五条路分别为淮海中路、武康路、兴国路、余庆路、天平路   来源:汇讲坛

去年10月,在上海古典音乐圈颇有名望的复兴中路“元龙音乐书店”在武康大楼底层开出分店、一家高品质但也着实小众的书店开在“网红大楼”,让郑华和同事们都开始思考,如何让这样的业态在当下的商业生态中得以生存。一番“纠结”后,郑华得出的结论是,既然自己对城市风貌保护有责任,招商时就不能只考虑投资回报、流量、坪效这些经济效益,而是首要考虑商业该如何与历史建筑融合,激活老建筑在今天的价值。

2019年8月,修缮中的武康大楼   舒抒 摄

近年来,新路达集团还参与改造了淮海大楼、衡山路西湖公寓等历史建筑的业态调整。巧合的是,它们与武康大楼一样都位于街区转角。郑华表示,服从公众需要为商业空间再赋能,通过混合开发增强历史建筑空间的多样性,用商业生态再造重塑风貌区的邻里关系和社区生活,最终将历史建筑打造为展现上海海派城市魅力的门户,是在“历史建筑搞招商”的团队所要分步完成的四个目标。

“城市不是舞台背景,是生活场景。”伍江说,只有当当代人发现,过去的历史是今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一座城市的历史才算真正被激活。建筑和它的故事,就是历史与当下最好的连接点。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舒抒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