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地评线】全球充满变数,有人想后退,上海为何要逆势向前?
分享至:
 (71)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 2020-06-29 08:14
摘要:无论挑战多大,无论外部环境有多么扑朔迷离,开放这个基本取向都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

全球疫情大幅影响了全球交往,但上海同世界的连接并未切断——市委全会前夕,有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陆家嘴论坛、暂时移到“云上”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有密集开展的中外政企高层“云对话”;市委全会后,有即将在线启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有正在紧张筹备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种种对外交往平台,形式或有调整,但坚定开放交往、坚定对外连接、坚定打造“战略链接”的初心,均未改变。

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是上海新近提出的目标,亦是这座城市彰显核心功能的重要路径。但更重要的,是其间提示的城市品格与身位:作为一座以“开放、创新、包容”为品格的城市,上海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将“开放”视作最大的优势、最深的基因。而考量这座城市的规划、建设、发展、治理,都需要置身全球的大格局,强化对外开放的大站位,做强“国际化”的大文章。

毋庸置疑,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在今天遭遇着空前的挑战。疫情前的外部环境已经充满变数,经此一“疫”,全球化遭遇的冲击更甚,并波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上海已是全球最大国际贸易口岸城市,经济外向度一向很高,受到的影响更大、面临的挑战更大,是可以预见的;上海也拥有全国客流最大的出入境口岸,全球疫情爆发后“外防输入”压力陡增,亦带来持续至今的严峻考验。

但无论挑战多大,无论外部环境有多么扑朔迷离,开放这个基本取向都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这是不可违抗的世界大势;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同样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

不久前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代表,上海在这个问题上,不仅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更要有主动突破、带动引领的勇气和志气,用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广的胸襟,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要求,也是当下和更长时期上海重要的努力方向。去年11月,总书记谈及此事,曾寄语上海,要“勇敢跳到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去搏击风浪、强筋壮骨”。上海有大批全球企业,有大批企业发展依托于全球产业链,需要集聚配置全球资源,也渴望集聚全球人才。不管是当前还是“后疫情时代”,这种同全球的关联都将日趋紧密;在经历了疫情带来的冲击洗牌后,一旦措施得当,更可能脱颖而出。

这方面,上海有历史底蕴,有平台机遇,有在今天可以打响的“王牌”——无论是迎来30周年的浦东开发开放,还是自贸区新片区、科创板、长三角一体化等三大任务,抑或是“年年都要办下去,并且越办越好”的进博会,各自的落地、推进、溢出,都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

2020年是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年,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之年。“五个中心”,都有“国际”和“全球”的定语,其含金量高下,很大程度上正取决于国际化程度。

“全球城市”,必须“胸怀全球”“志在全球”。能否不断扩大服务半径和辐射范围,畅通循环、打通堵点;能否充分对接乃至参与构建全球规则体系,对全球资源进行融通配置;能否掌握创新链、价值链的关键环节,进而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牵引作用,积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能否构建起全球网络枢纽节点,打造空海陆网“四位一体”的国际大通道;能否有效放大各种开放平台的溢出效应,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战略通道……回答好这些问题,做足“国际化”的文章,一座中心城市、全球城市的地位、能级和竞争力,才会真正名副其实。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刊于6月29日《解放日报》,原题为《坚持全球城市的定位志向——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