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体育 > 运动+ > 文章详情
张文宏为啥对冬奥冠军杨扬羡慕嫉妒恨?他太想在暑假有时间陪儿子跑步打球!
分享至:
 (6)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华 2020-06-22 06:14
摘要:爸爸应该尽可能花时间陪孩子,而运动是很好的方式。

6月21日,是很多国家和地区过的父亲节。这一天,由姚明发起的“姚基金”邀来体育界、医学界和教育界的6位重量级嘉宾,开启线上论坛——战疫新常态下的青少年体育与健康。

中国第一枚冬奥会金牌得主、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透露,自己只要不出差,每天都会安排专门时间,陪伴两个孩子一起运动。听闻此言,一起参与线上论坛的网红医生张文宏,“羡慕嫉妒恨”。

他透露:“临床医生要站在病床边,现在我能陪孩子打打球、跑跑步的时间非常少。我非常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回到正常情况。暑假马上来了,我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运动。”

一直上网课是个大麻烦


新冠肺炎疫情进入新常态,“神兽归笼”的短暂复学学期结束后,暑假即将到来。学校在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同时,如何帮助孩子的文化体育协调发展?父母在家如何助力孩子强身健体?即将到来的暑假,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运动计划?

作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上海专家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聊体育属于跨界,但他透露自己近期没太多时间陪孩子运动。“马上暑假了,我希望父母和孩子能一起欢聚,多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我自己非常希望能回到正常情况下,和孩子打打球跑跑步。现在的这个时间,是非常少的。”

张文宏还是直来直去的发言方式,“我个人觉得,网课一直上下去是个麻烦。没有运动,人类智能可能进化,但身体机能肯定退化,因为这脱离了我们人类祖先的进化轨迹。所以,暑假里,我期待更多学生回到体育运动。”

图说:此前网上流传的体育网课动图。

在张文宏第一个发言时,杨扬一直给予点头肯定的回应。“张爸说的非常对,孩子应该多参与运动。”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现场6名嘉宾中唯一的女性,杨扬十分理解张文宏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无奈,“我有两个娃,我会尽可能陪伴他们。运动不但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对智力发育、动作协调性、自我保护、社交能力大有帮助,包括运动中也能学习规则意识、团队意识。我是体育人,也是孩子的妈妈,所以十分担忧青少年体育的社会理念缺失。在两会期间,我也多次就青少年体育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期待学生暑假回归体育


杨扬透露,疫情期间孩子呆在家里不去学校,家长的压力肯定大,“我们每天会有陪伴孩子的计划,不全是运动,也有阅读、画画等。我们家两口子分工,孩子的运动肯定我来负责,游泳、骑自行车等。一开始其实我也焦虑,但每天把时间表格列好,孩子也一清二楚,家长也明白。时间过得很快,收获也很大。”


“杨扬非常自豪,晒和孩子一起运动的时间计划,我真是羡慕嫉妒恨。”张文宏微笑回应,“很多像我这样的上班族,管也管不到孩子。杨扬可能在家里也能办公(笑),我和葛均波院士都要在医院,每个工作都很具体,临床医生就要待在病床边。之前我特别盼望学校赶快复课,因为开学了杨扬就没优越感了(笑),孩子也都去学校了。”

玩了一把幽默后,张文宏也切入正题,他对疫情之下的体育运动防护给出建议。“疫情之下,学生刚回学校,一开始体能肯定下降,甚至智力水平也有下降。考试成绩,会有体现。”

他认为,近期零散性病例的出现,并不代表叫停体育运动,“接下来的体育运动,首先要满足疫情防控的要求,比如尽量选择户外通风的环境等。其次,运动肯定不能戴口罩。有氧运动就是提高人类的心肺功能,戴口罩运动实在太搞笑,还会伤害身体。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的风险都很低,只要有空旷的环境、打篮球选择通风好的场馆等,就算有点距离、有点身体接触,都是没关系的。”

运动背后是健康意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教授,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他曾多次提交关于青少年健康科普的提案。“我原来是儿科医生,后来当内科医生,也一直在思考我国青少年的健康问题。”

他认为,中小学体育课,可以加入更多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健康饮食,而不是现在吃出那么多胖墩,现在很多孩子都有高血压、脂肪肝,体质也很差。小学毕业,有些学校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是近视眼。健康教育可以告诉他们,玩电子产品几个小时后就要让眼睛休息。包括到操场跑圈,也可以让孩子知道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作为体育人,杨扬马上站出来投反对票,“葛教授,我知道全国的情况是,学校的体育课已经数量不多,很紧张了,您说要把健康课放进体育课,感觉不如减少一节语文课或数学课……”


对此,葛均波教授以急性心脏病猝死救治为例,强调注重生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每年全国有50多万人死于这个病,我们能不能在小学五年级上一节课,让更多孩子知道第一时间的救治办法。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抓他们有时间表,能循序渐进,等他们成年就养成了好习惯。”葛均波透露,他对健康课的呼吁,源自对国内青少年素质下滑的担忧,“高考的时候,有些考场100%都是近视眼,这是我非常担心的。”为了做好科普,他甚至在线上论坛的现场,亲自上了一堂急性心脏病猝死救治的教学课程。

毛振明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首任院长,他透露,学校复课后,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都出现下降,“长期缺乏运动,让孩子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都下滑。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比如视力严重下降,体形体态因久坐伏案明显变化,也就是变胖了。不容忽视的还有心理变化,长期在家没有和同学交流,有些孩子变得孤独,极个别还和家长发生了矛盾。”

毛振明介绍,疫情后他们推出针对学生和家长居家锻炼的线上抗疫锻炼指导,第一期的点击率达到10万+,两个月后跌到只有几千点击率,“这说明大家的体育锻炼,有一定功利心理,或者说还没形成习惯,这是我们感到遗憾的地方。”他还建议,复课后需要推行一些衔接性体育课程,不能简单照搬疫情前的体育课模式和节奏,“要做一些瑜伽活动,发展柔韧性;也要做一些视力恢复训练,缓解下降;还要加强孩子的心理拓展;另外,这段时间不提倡耐力训练,容易造成身体伤害甚至偶发猝死。”


参与运动是人格情绪塑造


中国大体协副主席、首都体育学院原校长钟秉枢则认为,孩子的体育锻炼要得到家长的重视,“时间永远不是挤,而是安排出来的”。他认为,很多人都知道体育对大脑发育、骨骼神经的联系功能,却忽略了运动对人格情绪塑造的价值。

“打一局乒乓球,孩子就能经历成功和失败的反复转换。体育比赛只要有计分,就有输赢,今天赢了但可能明天会输,这局输了那局会赢。运动还会经历表扬和批评,‘这球打得真棒、这个球打太臭了’,这就是表扬和批评对孩子的反复熏陶。这个过程,也是建立神经和情绪的联系。”他认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胜不骄败不馁、一切从零开始、屡败屡战。

毛振明当年在日本读了体育教育学的博士学位,他对日本的体育教育有独到体验研究。“中国文化重文轻武,几千年都是如此。日本的文字、文化都从中国这里产生,但他们们非常崇尚体育。相比之下,他们对体育的感性、理性认知,值得我们借鉴。”

他认为,感性层面,部分中国家长对体育的认识还不正确,惧怕运动,认为跑跳玩闹是玩物丧志,认为搞体育的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很多人还是把身心二元合一强行分裂,以为身体是身体、头脑是头脑。理性层面,是能否清楚认识到体育教育的意义、陶冶情操的价值。极少数中国家长会为了孩子上一所好学校而放弃体育,“感性多了,成为习惯;理性多了,成为文化。日本孩子的锻炼习惯、日本父母对孩子支持锻炼的理念,相对要比我们要好一些。”

“其实,日本教育也是应试教育,甚至他们把整个日本叫做‘应试地狱’。过去我们说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这其实很难,我们有14亿人口,在就业竞争、择业观念的压力下,没有应试教育很难。不过,在应试的条件下,做好体育教育、素质教育,这是可以做到的。日本学校往往是这边抓应试,那边抓素质,两手都硬。这方面,我们可以好好和邻国日本的教育学习。”

图说:只要不出差,杨扬都会陪伴孩子参与体育运动。

图说:姚明现身路边野球场,只为陪女儿打球。

作为论坛嘉宾唯一的女性,杨扬提醒各位父亲:“父亲节这一天体现父亲的责任。我特别理解张爸说的,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但我还是提醒,父亲的角色对孩子成长特别重要,不可替代。爸爸应该尽可能花时间陪孩子,而运动是很好的方式。作为一家之长,父亲能带动全家运动。我退役已经十几年,平时也一直到处出差,但我自己很开心,自己出差忙的时候,能把老公哄好、沟通好,他也是一个超级体育爱好者,也喜欢和孩子一起玩,作为父亲陪着孩子一起运动。”

作为姚基金发起人、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也特别对接下来孩子们的暑假运动寄予期望:“实践证明,科学体育运动是健康的基石,能增强心肺功能免疫力,也能为心理健康奠定基础。我们始终坚持体育育人的理念,相信体育能帮助青少年成就更好的自我,相信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给予青少年和家长的指导建议,能让这个暑假更有意义,让青少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优秀其学业,成长为更好的下一代。”

张文宏也认为,“特别注重心智锻炼的中华民族,在下一阶段民族腾飞的时刻,一定要更关注体魄强健。没有体魄、光有聪明大脑的现代人,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祝中国的青年一代越来越身体强健、心理健康!”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文内插图:新华社、海沙尔、赖鑫琳、周萍、蔡靖、受访者提供  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