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申聊】上海无县,崇明无岸
分享至:
 (53)
 (1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渊 2016-07-23 06:00
摘要:和7年前物理形态的“上岸”不同,这次撤县建区,是崇明行政建制的“上岸”。其实,崇明不仅要“上岸”,也要“离岸”,甚至“无岸”。

 


7月22日上午,上海召开“崇明撤县设区”工作大会。从此,上海无县。

 

与此同时,这也被认为是崇明岛的又一次“上岸”。当然,和7年前物理形态的“上岸”不同,这次是行政建制的“上岸”。

 

其实,崇明不仅要“上岸”,也要“离岸”,甚至“无岸”。

 

 

上岸

 

崇明的历史是用长江水书写的,数十年来崇明人心心念念的事,就是想“上岸”。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的成长性让人侧目。解放初,崇明的面积为600多平方公里。而现在崇明官网的数据是,它已长大到1267平方公里。60多年时间里,面积增加了整整一倍。

 

但是,它在上海的经济地位,始终难以水涨船高。随之而来的,是在行政上也长不大。前些年,上海陆续有9个县改设为区,唯余被长江阻隔的崇明依然是“县”。

 

对崇明来说,长江是道天堑。1896年,清政府开辟从崇明到上海市区的轮渡,这是第一条官方航线。此后百余年,水运是唯一的对外交通工具。

 

毋庸讳言,崇明对这样的局面,一直颇有焦虑。2004年,就是连通崇明和市区的长江隧桥动工之前数月,我曾去岛上采访了好几天。印象最深的,是崇明坊间流传的一句话:“机遇错失一瞬间,积重难返几十年。”

 

好几个当地人跟我说,崇明至少错失了两次历史机遇。先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崇明和深圳、厦门、珠海、汕头一起,进入了经济特区的比选方案,但最终落选。后来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中央同意上海建一个特区性质的新区,崇明跃跃欲试,但浦东显然区位优势更明显。

 

我去的时候,长江隧桥建设还没有正式官宣,当地官员已经心知肚明,但民间还有些担心。记得一位崇明驾驶员对我说:“说崇明处在大开发前夜,已经至少说了十多年了,这个前夜也太长了。”

 

有了隧道和大桥,崇明就可以“上岸”了,在此设厂办企业的成本能够大大降低,岛上会是热闹的建设景象,岛民迅速富裕起来,这是民间朴素而殷切的愿望。直到2009年10月底,长江隧桥建成通车,“上岸”后的崇明人发现,热火朝天不再是这座岛屿期望的未来。

 

 

离岸

 

虽然此后每逢节假日总是习惯性拥堵,但长江隧桥的存在,还是让崇明改变了原来的古典生活方式,投入了南岸大都市的怀抱。众所关注的是,崇明的平静与悠闲是否会因此被打破?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崇明岛下一步怎么发展,曾有两种思路。一是按照常规,不管付出多少代价,先进入工业文明再说;二是跳过工业文明,直接进入初级水平的生态文明,在这个基础上,把崇明岛的开发主要定位为旅游和生态开发。

 

这牵涉到对崇明的价值判断。

 

崇明究竟应该是重化工业的储备地,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区?如果定位为前者,崇明的优势就是港口条件和纵深腹地;如果定位为后者,崇明的宝贝则是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以及污染较少的土壤。

 

这十多年来,上海对此已经形成共识。崇明岛作为世界上特大型河口的岛屿湿地,是上海最能体现原生态景观的地区。建设一个生态型的岛屿,不仅对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崇明岛和上海市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这个共识,即便是后来上海经济增速一度位居全国后端时,也没有动摇过。2012年,时任市委书记俞正声接受央媒采访时曾感慨:“上海连续4年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提高GDP并不难,比如在航运条件好的崇明,实施重化工工业和高强度开发,几千万吨钢铁和几千万吨石化工业不难形成,但代价却是留下难以恢复的生态环境。”

 

崇明发展慢有慢的好处,至少给人们有一个思考的空间,避免成为又一个热气腾腾的工业开发区。因为正是长期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保护了这里的环境和意韵。

 

而在如今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不应再以交通闭塞和经济落后为代价。在崇明“生态岛”的建设上,应当尝试由过去的被动走向主动,在交通便捷的开放环境下,走出一条环保与经济发展相契合的新路。

 

换言之,就是要在物理形态“上岸”的同时,保持生存形态的“离岸”。当然,这是有难度的。

 

 

无岸

 

 

比“上岸”和“离岸”更难的,是“无岸”。

 

一般而言,在城乡二元状态下,县是农村,区是城市,“撤县设区”也需要满足一系列城市化方面的标准。而在设区之后,伴随而至的往往是进一步城市化的高潮。

 

不过,崇明应是例外。

 

前些年,在讨论崇明发展路径时,就有人表示,崇明要建的是“生态岛”,而不是“野生岛”,这就必须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岛上居民不能富起来,生态岛建设将只是纸上谈兵。

 

人们把崇明从农耕文化的沉睡中唤醒,并希望赋予它更高层次的宁静。但在现代社会中,在一般状况下,心静的前提是小康。生态与富民的深层矛盾与互动,或许会伴随崇明未来很长时期。

 

应该看到,富民至少包含两层内涵,不仅要增加收入,也要提高保障。而崇明“撤县设区”,给岛上居民带来的重大利好之一,就是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能更公平地共享上海改革发展的成果。

 

保障提高了,收入靠什么增加?这些年来,崇明一直希望引入旅游服务业大项目。十多年前,当地发改委一位领导曾呼吁世博会择址崇明,为此撰文提出八大好处。后来,当地做发展规划时,公开招标的4个方案中,就有两个方案预留了主题公园用地。尽管最终这只是纸上谈兵,但也说明了某种共识。

 

在富民的问题上,是没有争论的。矛盾的焦点在,不靠传统工业,是否也能尽快富起来?对上海而言,要建设好崇明“生态岛”,就必须化解它今后可能面临的较大的工业化发展压力和人口发展压力。

 

去年10月,公务繁忙的市委书记韩正拿出一天半时间,到崇明做了深入调研。他再次明确,凡是与生态岛建设不相符的任何项目与产业都要拒之门外,上海要通过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增长,为全国稳增长作更大贡献

 

崇明发展的彼岸应该是生态与富民的高度和谐统一,而两者又是互动的,是无止境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崇明“无岸”,将一直在路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题图摄影:张海峰 图片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