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建言|加强上海产业链治理能力 ,确保上海产业链安全
分享至:
 (1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陶纪明 张申 2020-05-15 06:21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随着全国各地的严格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上海市的经济社会运行已逐步恢复正轨。然而全球疫情大流行的爆发,已经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上海经济发展带来冲击。目前,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如欧美以及很可能接棒欧美进入第三波蔓延的东亚、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几个人口过亿的大国皆是上海重要的进出口区域。此外,由于尚未掌握疫情传播的基本规律,许多国家迫于无奈出台了无时间表的“限航”、“断航”的断然举措,极大地限制了人员和物资的跨境流动。更进一步地是,进入五月,多国经济衰退预警频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跌入负增长,“出现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状况”。在此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开始强调“经济主权”和“制造独立”,奥巴马时期便已提出的“再工业化”又开始甚嚣尘上,一些国家已经出台了实质性的企业回流方案,不论其效果如何,都可能对上海产业链的安全带来潜在的影响。

总体观察,本次疫情已经导致上海的进出口双向受阻,并逐渐开始威胁到部分产业链的安全。如果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封国封城”加剧,不排除上海部分关键产业出现“断链”的风险。当下不仅要给企业吃“定心丸”,注“强心剂”,更要采取断然措施,强化政府对产业链的治理能力,切实保证关键产业链不断不乱。

重点是“保产业链”安全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大窗口,上海诸多产业已深刻地嵌入到了全球产业链中,且“两头在外”特征明显,因此受疫情的影响会更为严重。按照近期连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上海应把“保产业链”作为本年度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方面,2020年对于上海而言,要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双胜利”这场硬仗,同时也要积极准备“十三五”收官并超前谋划“十四五”开局。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要塑造好若干条上海具有领导力和控制力的产业链:产业链稳定了,“六稳”才具备坚实的基础,“六保”也便有了更有力的抓手;上海“十三五”预定的“两个翻一番”目标才有希望实现;产业链控制住了,才有具有构建并攀升价值链和创新链的基础。同时,从城市功能看,航运取决于外贸,外贸取决于产业链,守住产业链这个核心,上海“四个中心”的目标就能如期实现。

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基础能力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具有坚实支撑。因此,上海应该把实现“双胜利”当作考验上海治理产业链能力的试金石,特别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能动性,全力调动政府资源,为上海产业链的恢复、稳定和畅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务服务,并有计划地引导产业链在疫后的重构、升级,逐步培育其在全国的控制力以及在全球的影响力。

在当下,上海产业链治理能力至少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敏锐收集、全面整理全市产业链受冲击情况的能力;二是协调长三角各省市信息和政策资源,协调和调动各类进出口平台、管理服务部门、驻沪商会、驻外华人商会、友好城市及所在国家行政资源和信息的能力;三是全市职能部门形成分工明确、目标一致,从而做到“全市一盘棋”的行动能力;四是保证各项政策切实落地的能力;五是保证出口产品质量,体现上海品牌的能力,特殊时期更需要展现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责任心、公信力及服务能力。

“保产业链”的重要抓手是“保外贸”

稳定外贸是上海产业链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到全国10%以上的份额,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为此,上海市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来扶持外贸企业,如商务委适时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外贸企业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高度重视信息的收集、交流和及时公布。非常时期,原有产业链的秩序纷纷被打断,信息随即成为了修复产业链的一项关键要素。信息的大量汇总和有效分享,将很大程度帮助企业获取以前未知的市场、订单、航运物流、供给替代、海外仓等信息,可一定程度弥补企业“下游没订单、上游无供给”的困境,提高交易发生及链条重新搭建的可能。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是要把掌握各种信息的人和机构集聚到一个平台上,因此应建立政府、商会、大型外向型企业以及信息平台的合作机制,搭建一个面向企业的信息交流和跨境采购平台,广泛纳入全市外贸企业、在沪外资企业以及有外贸业务的企业,并与重点地区的驻外使领馆、华人商会以及各国驻上海商会等建立密切联系。平台主要公布海内外需求和供给信息、航运物流信息、由疫情引发的突发信息和有关企业的预警信息等。

二是高度重视金融在危机期间稳定实体经济的功能。金融支持是让企业维持经营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应尽可能打通贸易和金融的藩篱,加大金融对外贸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有订单的企业的扶持,包括信用证额度,信用证受理资格、保理业务和供应链融资等,简化手续,降低费率加大信保理赔的力度和效率,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远期结汇、掉期保值、汇率掉期、外汇期权等业务,切实降低由于汇率大幅波动为企业带来的风险,必要时可由国企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予以信用背书。另外,也应积极推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例如开展与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通过“消费券+电商”,在一定程度缓解外贸企业产品积压、产能空置境况。

三是把自贸区打造成“保产业链”的战略缓冲区。打好自贸区这张牌,即充分利用自贸区的特殊经济功能和政策,将其打造成上海进出口的战略缓冲区。对于重要产业链,应鼓励自贸区内企业加大对区外企业在关键零部件、重要原材料上进行战略性采购。同时,鼓励自贸区内外资企也通过母国跨国公司把海外停产的产能积极引入区内,必要时可由政府出面进行协调。另外,还应鼓励区内贸易企业进行战略性储备。对于这样的企业可采取临时性政策降低其资金和运营成本,也可积极争取中央在关税、进口增值税上对其有所优惠。此外,可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率先实现长三角区域内自贸区一体化,互通信息和政策资源,共克时艰。

未雨绸缪,下好稳定上海产业链的“先手棋”

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生产格局乃至全球化本身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跨国公司近岸布局已经初露端倪,大概率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而疫情可能会加快这一进程。这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重大变化。虽然中国及上海在全球经济体系及产业链中的地位已不可撼动,短期内难以被取代,但必须高度警惕发展趋势,实时予以动态跟踪。通过提升产业链治理能力,牢牢把握对几个关键产业和关键领域的领导力和控制力,加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国际话语权。

一是全面梳理、排摸和评估各产业链受冲击的情况。特别是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关键产业和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产品、化工等重点产业,深入分析哪些环节可自主突破、哪些可进口替代,哪些必须要同境外企业深度合作。要做到心中有数,总揽发展全局。

二是对于受冲击较为严重但并非上海关键和重点的产业链,可采取两类对策。对于其中的核心环节,可通过“以大带小”“抱团取暖”的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于其中的低附加值环节,可顺势将其转移出去,把为企业纾困和“腾笼换鸟”进行打包运作,战“疫”的同时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另外,对于产业链的治理视野可进一步拓展到长三角的范围,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框架下,把“产业备胎”企业也列为上海政策扶持对象,甚至推进“备胎转正”。

三是紧密跟踪位于境外的关键企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与发展趋势。受疫情影响,诸多跨国巨头已经关闭了部分工厂和门店,预计这一趋势还会进一步扩大。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关闭工厂时,上海要充分展现地方政府的最大善意和诚意,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力争做到股权合作或业务协同,必要时也可采取绿地投资的方式直接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补足自身短板。

四是进一步优化细化2018年发布的《关于本市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从优化供应链的视角出台鼓励外贸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政策。充分利用新基建投资的机会,围绕产业链升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布局新基建。

五是建立长三角自贸区一体化机制,探索长三角自贸区同日韩以及东亚国家的自贸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力争形成一个“长三角版”的“东亚自贸区”或者“中日韩自贸区”,形成以近岸布局为主的自我循环的经济区域。也可考虑先打造一个“上海版”的自贸区合作机制,然后再扩围到长三角其他自贸区。

六是加大科创板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短期内能形成进口替代的科技型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助推其迅速做大做强。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
作者单位: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