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海上医聊 > 文章详情
“知心小弟、暖男教授”王晓平提醒:带娃老人谨防劳累中风
分享至:
 (15)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艳辉 2016-07-16 11:51
摘要:他和别的医生不一样的是,在电脑旁边,他还有一本小本子,全是记录他治疗的患者的各种信息。因为很多患者在外地,来上海一趟不容易,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电话回访病人的病情,叮嘱他们怎么吃药和随访。我很感动,真的,父母和我少跑了很多路啊……

“才60多岁的老人一天早晚嗜睡,突然发了脑梗离开人世。家属对老人之前的发病征兆毫无察觉。如果早点送医院,就会抢回一条命……”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晓平教授,一位资深的神经内科专家,见多了各种因突发疾病而猝死的患者,一次次叹息生命珍贵的同时,也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责任和担当:做老少患者的健康守护者,让生命不再颤抖。

王晓平教授

 

► 老年患者最信任的“知心小弟”

 

每年的暑期,是神经内科接诊量最多的时候。不仅头痛、头晕、脑梗的老年患者增多,放暑假的孩子们也加入到集中治疗的队伍中。忙碌中的王晓平教授在接受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专访时,不愿多谈自己,牵念的都是门诊中的老年患者:“神经内科以危、急、重患者较多,尤其是老年人病情很复杂,大多涉及多系统的疾病,稍不留神会酿大祸。中年人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要多花点心思在老人身上,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身体基础不够好的老人,发现蛛丝马迹要及时就医。”因为王教授的细心关爱,他成为了门诊中长期随访老年患者们眼中最信任的“知心小弟”。

 

“大脑是每个人体内的司令部,指挥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而为这个司令部传达命令的,就是遍布全身的神经系统,一旦神经系统出现瘫痪,司令部的命令无法传递不说,司令部也会被疾病占领……”这段话,王晓平教授不知对多少患者说过,提醒他们,只有保护好自己的大脑功能,失眠、头痛、卒中等神经内科疾病才会远离。但在门诊中,却常遇到累出各种脑部疾病的患者,这让他忧心不已。

 

常患头痛、失眠的齐女士多年前一直在王教授的门诊看病,直至痊愈。没想到,今年夏天,齐女士又被家人送来诊治了。原来,自从外孙降生后,齐女士从伺候女儿坐月子到照顾外孙,忙里忙外。除了既要照顾小孩,还要照顾尚在工作的老伴,齐女士常常心挂两头,不仅以前的头痛和失眠复发,而且出现发烧的症状。儿子陪她赶到40公里外的市一医院找王教授,检查后发现,齐女士患了脑梗,幸亏发现得早,治疗及时。

 

对于患者多年的追随和信任,王教授感动不已。他指出,门诊中类似齐女士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生养二孩的家庭多由老人照顾。照顾小孩子的艰辛,加之现代育儿观念和传统育儿方式的冲突等,给老年人带来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由此产生的老年人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去神经内科看紧张性头痛的,有相当多的是老年人,很大部分是因为带小孩睡不着觉睡不好觉。

 

王教授提醒,生活压力的增大,加上生活方式的变化,会使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大幅增加。老年人闷热天气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血液黏稠度加大。一旦出现视物模糊、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行为异常等,要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肝豆”患者拥戴的“暖男教授”

 

一到暑假,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常常收治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肝豆病”患者,一些正在求学的小患者常常利用两个月的暑期来沪看病最多的时候病房人数会超过20人。

 

王晓平教授告诉记者,“肝豆病”是一种隐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于个人基因而导致的疾病。“肝豆病”的症状既多样又复杂,所以临床误诊率非常高。王晓平教授带领的医学团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手段下,让“肝豆病”患者的生存期远超10年,其中80%的患者更是可以基本治愈。多年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神经内科南部和北部病房,先后成功举办了十次以上的“肝豆病”医患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欧美、南亚的“肝豆病”患友专程门诊咨询和治疗。也因此,他们在“肝豆病”的治疗方面名声远扬。

 

在这些外地患者的心目中,王晓平教授是当之无愧的“暖男”。帆帆今年刚满17岁,但他走路却像个小孩一样,踉踉跄跄,特别容易跌倒,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近十年。最后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俗称“肝豆病”)趁暑假千里迢迢来沪就医的他,一提起王教授,就感动万分:“每次找他看病,我都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和别的医生不一样的是,在电脑旁边,他还有一本小本子,全是记录他治疗的患者的各种信息。因为很多患者在外地,来上海一趟不容易,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电话回访病人的病情,叮嘱他们怎么吃药和随访。我很感动,真的,父母和我少跑了很多路啊……”    

 

说王教授是“暖男”,真的一点不夸张。记者发现,许多网络就医平台上患者的留言更加印证了平日里低调、实在的王教授的“暖男”气质:

 

“他不但医术高明,而且特别照顾外地患者。看到我是福建赶来看病的,就在做MRI检查的申请单上特别注了‘外地,请照顾’的字样,还在申请单上盖了章。本来要四五天才能完成的检查提前了三天,给我们节约了很多时间和人力财力……王主任对待病人如同自己的亲人。我在他病房住院的时候,他看到我的饭量比别人大,就小声嘱托打饭的师父,每次多给我一些。这些事情很小,但让我感动不已……”

 

马路上多次抢救发病患者

 

在传递临床技能与知识之余,王晓平一直告诉学生,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具备三心:爱心、耐心、细心。医生是健康的“保护者”,更是患者的“贴心人”,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为他们提供各种方便。

 

在这位“暖男”教授脱下白大褂的生活中,也多次遇到过紧急发病的患者,有的是突然发病,有的是送医途中。王晓平教授坦言,只要被他碰上,属于他治疗领域的,那种危机时刻,没有时间去多想,唯有两个字:救人!

 

一次他在路上行走,遇到一位突发癫痫的中老年患者,当时患者趟在地上口吐白沫,全身抽搐。随行家属却拼力拉动,想让他坐起来。王教授看到后,立马跑到患者身边,向家属亮明身份,然后让患者平躺,取出他的假牙,解开他的衣扣。急救车赶到的时候,患者已在王教授的救治中症状平稳。家属感谢万分,他只是淡淡的一句话:“每一个医生遇到,都会这么做的。

 

在神经内科领域,王晓平教授不仅是位出色的治疗者,在学界也是权威。即将在沪召开的国际帕金森病暨运动障碍研讨会,王晓平教授是两位大会主席中的一位。该会议由国际帕金森运动障碍协会MDS(世界发展中国家)教育计划、中国教育部及其985子项目等支持,将本着交流与传播神经退行性疾病,加强基础临床转化医学及海内外的沟通与合作的宗旨,引发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罕见脑血病、头痛事件临床对策及未来发展的思考与讨论。

 

每一次国际性的交流会议,从筹备到联络,从准备演讲议题到各种学习交流,王晓平几乎投入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医学路漫漫,他一直在探索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编辑:许莺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照片由受访人提供。其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