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公务员论坛 > 文章详情
中央公务员谈挂职:基层说我们“镀金”,多是工作方法上差异
分享至:
 (95)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万俟岱 2016-07-14 06:00
摘要:从北京到地方挂职,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地方领导职务,下面资历深的同志尊重归尊重,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服气。更重要的是,一些工作方法上的差异,也容易让地方同志认为挂职干部不接地气、难以亲近。

日前读到《上海观察》上的文章《某央企干部下贫困县挂职,一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说部分挂职干部,到基层挂职后有些“找不着北”,关键是他无论做什么,都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言语中既看不起当地群众,也瞧不起基层干部,甚至对其他同级领导,也随时在言行中表达自己的优越感。


文章说,这样的挂职干部只是将挂职当成了“休假旅游”、当作“镀金途径”,那种到处显摆,却又不干实事的派头,令当地干部群众生厌。


作为一位中央机关干部,身边也有同志下基层挂职,回来后也听他们谈及挂职经历,他们的观点或许与基层干部的观感并不相同。


从中央部门到了地方工作,习惯上的不适应、或者说双方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比如,地方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一般没有中央机关那么完整规范,部门之间开展工作的个人色彩还比较重,新挂职的干部难免心里没底。


此外,从北京到地方挂职,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地方领导职务,下面资历深的同志尊重归尊重,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服气。更重要的是,一些工作方法上的差异,也容易让地方同志认为挂职干部不接地气、难以亲近。


因此,不少挂职干部到了地方一开始保持低调,但要开展工作就必须学着当地干部的样子,成为他们当中的“自己人”。这个坎儿并不好过,一般要经过个一年半载,一起做成过几件大事才行。


再说下挂职这件事儿,对于各级政府都并不陌生。中央机关向下挂职,大致分为这么几种情况:


最常见的是跟对口支援相关的挂职。连片扶贫开发以来,每个北京部委都对口承包了一个扶贫开发地区,加上之前有对口支援的革命老区,除了给钱、给政策之外,派干部过去直接挂职也是有效的办法。地方往往很欢迎这些挂职干部,因为他们对国家政策熟门熟路,争取国家支持总能找到点上,思路一般也比地方同志开阔。


其次是援疆、援藏项目,每年都会固定选派人选,去新疆西藏工作一年到三年不等。最后,是一些同志因为大学毕业直接考进了机关,提拔处级干部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单位就会安排去直属单位或者北京市某个区县挂职个一年半载。


总体来说,中央机关选派的挂职干部都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在我们这个四五百人的部委机关,真正能够出去挂职的每年也就十来个人。对于年轻干部来说,经常待在中央机关,到地方去挂职是个接地气、长见识的好机会。而对于部长、司长们来说,也把那批挂职干部看成了解地方真实情况的调查员,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关注。


当然,如果去新疆西藏等艰苦地区挂职,回来之后一般能够得到职位上的提升,并且北京市在子女就学等方面也会给予一定的照顾,所以每到有挂职机会,大家报名非常踊跃,竞争比较激烈。


中央机关干部到地方挂职,一般会高挂半格,担任所在地区分管相关工作的副职。比如农业部的一个处长到地级市,一般会挂副局级的分管农业副市长;同理,正科级的主任科员到县里挂职,会挂副处级的分管农业副县长。


挂职工作跟中央机关工作大有区别,中央机关往往接触的都是宏观政策,很少具体去算微观的经济账、社会账,而到地方挂职就必须做一些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有时我打开朋友圈,一些挂职的同事简直就变成了淘宝店主,整天帮着农民卖各种当地特产。当然这些都是经过现代化生产和包装的特产,把原来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宝贝,按照城里人的喜好给卖出来,价钱还挺不错。有的挂职干部发挥原有的社会关系,利用各种机会推荐地方优势产业,帮助地方招商引资,效果也相当不错。


挂职给干部带来的改变还是比较明显的,级别越低的干部越明显。一个在部委里平时也就是写写文件、摆摆会场的科级干部,到了地方突然变成管理好几个部门的副县长,一拨四五十岁的科长们向他汇报工作、听取指示,“赶鸭子上架”也得有个当领导的样子。


挂职一两年下来,看上去人明显成熟了好多,从穿着到走路到讲话都有了那么点小领导的样子了。在地方挂职,接触的不仅是本系统的机构,政商团体、基层群众、上级下级都要直接打交道,横向协调能力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回来之后跟其他部委协调也容易协调沟通,却是比那些只在办公室待着的干部高出了一个段位。


挂职交流不光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也有不少。在我们这个部委,从地方上来挂职的一般是局级干部,数量不多但比较频繁。挂职干部到来,部里也不会特地搞个什么欢迎仪式,只是发个公文,未必所有人都会留意。机关定期更新电话表,如果看到哪个司局突然冒出个从来没见过名字的领导,那八成就是挂职干部了。


下面过来挂职的干部整体给人感觉是比较谦虚低调,毕竟从块块上来,对部委专业性很强的条条工作不是那么熟悉。


他们讲话一般都照本宣科,不像机关里干部那样游刃有余,然而讲话的气场和条理又明显看得出坐镇过一方的痕迹。也有来挂职的处级干部,他们在地方上也是一个部门的一号领导,然而在部委处里也只能做一些比较具体的工作,刚来的时候都得有一段的心理适应期。毕竟在部委里面,处级干部也只是个小办事员。


挂职干部下去地方或者从部里回地方之后,基本都成了地方跟部委联络的最主要力量。每次部里或者司里开会,一看名单,地方来的代表经常要么是部里下去挂职的干部,要么是曾经在部里挂职的干部,朋友相见分外亲切。


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仅靠每年开几次会部委和地方之间关系还是不够紧密。有了挂职交流,互相就觉得有了“娘家人”,沟通协作起来能明显感觉到顺畅了许多,制订执行各种政策心里也更有底气了。

 

(本文编辑:洪俊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