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思想者|姜鹏:司马光砸缸是假的,但为何这个故事值得讲?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姜鹏 2020-04-06 06:31
摘要:看历史的目的是要看自己。所有的历史故事,都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现在,更好地把握未来。

【编者按】《资治通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史学经典。但你是否知道,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其实记载了一些“并不真实”、甚至他自己都不相信的历史故事。这样一个受人尊敬的历史学家,为什么要写“不真实”的历史?他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姜鹏是研究《资治通鉴》的专家,在他看来,司马光写史书时对故事的取舍,启发我们学会在真、善、美之间寻求一个平衡。以下是他在“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上的演讲


我们这个系列讲座的名称是“思想点亮未来”,思想如何去点亮未来,靠什么培养思想,大家思考过这些问题吗?

人们常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能启迪智慧。今人学习历史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史学经典。史学经典汗牛充栋,怎样读才是正确的?今天的演讲,我就围绕这一点和大家作一下分享和交流。

为什么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假的?

我们经常讲起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这个历史故事,它有可能是假的?这就是思想的来源,你要敢于去质疑,不要轻易接受别人告诉你的任何一件事情。所有珍贵的思想,首先都来自质疑,这就是人文学科给予大家非常宝贵的一条经验。

那么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为什么说不可能是真的,一定是后人编出来的呢?因为在司马光生活的宋代,根本就没有这么大圆口的缸。宋朝的缸,专有名词叫瓮,它是小口的,小朋友应该是掉不下去的。这么大圆口的缸,根据技术考古研究,应该是到元代以后才出现的。这里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大家看历史,千万不要用我们今人的生活经验,去猜想或假设古人的生活环境。每个物件,它在我们生活当中生根,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都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今天看上去极其平常的事情,在古人那里可能是没有的。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如果你看一个清代的宫廷剧,里面的人在吃苹果,这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我们今天吃的苹果,是1871年一位美国长老会的传教士,把种子带到中国进行种植的。为什么烟台的苹果特别有名呢?就是因为那位传教士是在山东登陆的。又比如说你们现在坐着的这样一种姿态,不是我们中国古人一直就有的。高桌高椅,不是我们汉人的文明,是游牧民族带进来的,唐代后期在生活起居当中开始出现,南宋以后才普及。而且南宋以后很多家具仍然是很低的,到明代人用的家具,才是今天的高度。

但如果这个电视剧里面,汉武帝在喝葡萄酒,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告诉你,这个事情有可能是真的。因为,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很大一片区域就在今天的新疆,那里有很多贵族、有钱人,事实上已经掌握了酿造葡萄酒的技术。所以通过跟西域的交流,把葡萄酒带来给汉武帝喝,倒是有可能的。因此,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各种各样的问题,你要问清楚每件事情、每件物器的来龙去脉,而很多讲故事的人,他可能没有办法照顾到这么齐全的信息量。

回到司马光砸缸。虽然这个故事是后人编的,但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的意义。其实,故事里的司马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善于逆向思维。什么是逆向思维?就是跟别人反着想。我一上来就跟大家说,要善于质疑,要打破框架。不要觉得别人告诉你的就是对的,就马上接受。这其实也是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是一种逆向思维。故事里的缸就像是一个框架、规矩或障碍,你如果不打破这个规矩,就束手无策。但你要是有这个勇气,拿起石头把这个障碍打破,那么问题就解决了。

因此,很多历史故事,它不一定是真的。但即便这个故事不是真的,它却有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平时经常说,大家要去勇敢地追求真、善、美。但真、善和美,并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完全重合。我们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中,未必能在同一时间、同一件事情上,把三者同时包含进来。当发生矛盾的时候,如何去取舍?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接下来,我还是以司马光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不信鬼神的司马光,为什么记载“鬼故事”?

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一辈子中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写《资治通鉴》。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的史学著作,一共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四个字,其中“鉴”的本意是镜子。以史为镜,我们也可以叫作以史为鉴。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资治通鉴”的意思,就是把历史当做一面镜子,获得治国理政的智慧。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历史给未来提供借鉴,以迎来更好的政治。宋神宗为《资治通鉴》所作的序,概括起来就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一句话,以往事为鉴,有助于归纳、提炼治国的道理,这就是“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以提供治理经验为目的,以政治家的眼光重新选择、解释历史,这就是《资治通鉴》最大的特点,有别于以往的所有史学著作。

我们为什么要通过历史来看自己?因为很有可能我们不知道现在的行为是不是正确,所以要看看历史上类似的事情,看他们做这个行为的时候,是怎么决断的,产生了什么后果;我今天像他们这样做的话,会不会也有同样的后果。因此,看历史的目的是要看自己。所有的历史故事,都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现在,更好地把握未来。从这个意义去说,很多历史学家讲述的历史可能不一定是真实的,但一定有它的价值在里面。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是一位非常认真严肃的学者,但是在书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不那么严肃的故事。我举一个例子。

司马光是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的,因为他是一位纯粹的儒家学者。《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鬼神,儒家学者的态度是存而不论。但是在《资治通鉴》里面,出现过一个“鬼故事”。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司马光不是不信鬼神吗?他写这样的故事,还能称得上是一个严肃的学者吗?

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鬼故事”说的是什么。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叫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有很多军队发动叛乱,老百姓也武装组织起来发动民间起义。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军阀叫尔朱兆。尔朱兆掌握了朝廷大权以后,开始大规模地杀害朝廷中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个贵族,即城阳王元徽。他为躲避尔朱兆的追杀,一直往南跑,跑到一个经过他的提拔当了大官的老部下家里。那个老部下叫寇祖仁,寇祖仁家中还有三位刺史,都是这个王爷提拔起来的。城阳王对这个家族很有恩,但寇祖仁不仅仅是一个忘恩负义之辈,还是一个见财起意的小人。

城阳王元徽逃难的时候,随身带了一百斤黄金、五十匹马,这在当时属于巨额财富。寇祖仁看到这么多钱,再加上这个王爷是被通缉的要犯,他就把城阳王给杀害了,并且把黄金和马占为己有。他还想得到更多的好处,就把王爷的首级砍下来送给尔朱兆,向他邀功。那天晚上,尔朱兆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个被杀害的王爷来托梦,对军阀说:“老寇光把我的脑袋给你了吗?我还有一大批财产留在他那儿,他没有给你,这人太坏了,把不值钱的给你,值钱的自己私吞。我告诉你,我在他那儿一共留了两百斤黄金,一百匹马。”梦中的这个说法比实际的数字翻了一倍。第二天,尔朱兆找到寇祖仁说,我知道你还有东西藏着,赶紧交出来。寇祖仁心想既然他知道了,就不要跟他硬抵赖了,他把一百斤黄金和五十匹马乖乖地献出来。尔朱兆大怒,说你撒谎,还有一半没给我。接下来,他把寇祖仁的家里里外外全部搜了个遍,最后把他家里原有的30斤黄金和30匹马搜出来,但加起来仍然不够城阳王在梦中说到的数字。最后,尔朱兆就把寇祖仁吊在树上活活打死了。

这是一个托梦报仇的故事,属于典型的因果报应的故事,故事的用意在于希望人们多做好事,不要做坏事。司马光作为一个严肃的学者,为什么要讲“鬼故事”?我刚才说,我们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当中,很多时候真实、善良和美好,不一定能同时包含。一个能够把大家导向善的、把生活引向美好的故事,未必要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有很多历史学家在讲一个历史故事的时候,最终的目的事实上是教育我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要想方设法让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讨论真实。也就是说,正确的价值观念比枯燥、无意义的真实更重要。当然,这并不是说真实不重要。但首先要有明确的、好的价值引导、价值立场,然后我们再来谈真实,它才有意义。

为何要讲“武氏女王代有天下”的故事?

《资治通鉴》中还有一个“怪力乱神”的故事。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整体上生活在唐朝,也一度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周”。我为了讲故事方便,还是说在唐朝。

唐朝第二个皇帝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我要说的故事就发生在李世民的时代。当时,民间出现一个谣言,说唐朝三代以后“武氏女王代有天下”。就是说唐朝的皇帝传三代,就没有了,有一个姓武的女皇帝要君临天下了。李世民就很害怕,这个天下是他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他已经是第二位皇帝,按这个说法唐朝到他儿子就结束了。对于李世民来说,他无法接受,他要把她逮出来杀掉。

有一次,李世民请很多武将一起喝酒。唐朝的文人是很雅的,喝酒的时候可以赋诗、行酒令。但是武人不会写诗,不会对对联,怎么办?唐太宗想了一个办法,他说你们每个人把自己的小名说一遍,讲了让大家哈哈一笑,我们今天就开心了。结果轮到一个武将,这个人叫李君羡。他就很不好意思,说我小时候叫五娘。你想想,他是一个将军,或许还满脸络腮胡子,小名却叫五娘。这种反差实在太大,于是在场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可是李世民突然感觉到不对,因为他联想到了前面的那个谣言“武氏女王代有天下”。李世民想,也许那个不是女人,但他身上某一种特点跟女性有联系。这个武将叫五娘,再加上他是大将军,造反抢皇位前提就是要有军队。李世民越想越有可能,他再一查发现,这位将军的官职是左武卫大将军,有一个武字。他是哪里人?武连县,有一个武字。他封什么爵位?武安县公,有一个武字。李世民觉得他虽然是个男的,但符合“武氏女王”的特征,后来把他杀了。

当时唐太宗觉得大患已除,他找到身边最重要的智囊李淳风,一个当时非常著名的占星学家,请他看看自己的心头大患有没有除掉。结果李淳风一看天相,告诉他没有除掉,李世民感到非常恐惧。他跟李淳风说,实在不行,我把所有有嫌疑的全部杀掉,一个不留,如何?李淳风说,千万不要这样,因为天命不可违逆,星相已经形成了,所以只能顺势而为。如果滥杀无辜,势必会有更大的报应。后来,李世民没有大开杀戒。

那这个故事,司马光他信不信?这属于典型的“怪力乱神”,他都是不相信的。而且这个故事一定是后人编的,因为后来研究语音学的专家发现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在普通话中,数字“五”跟武则天的“武”是同音字。但在唐朝的时候,这两个字的读音不一样,数字“五”并不能联想到武则天的“武”,这个故事是不成立的。那么司马光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他是想表达,李世民再厉害,也不能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滥杀无辜。滥杀无辜一定会受到更加严重的惩罚。这就是告诉以后的帝王们,手握生杀大权,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残害别人。儒家学者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间最大的美德是生,你要给人希望,给人生命的意义,给人以生的价值,而如果你这样滥杀无辜的话,就不配成为一个政治领袖,不配坐在那个位置上。所以即便这个故事不真实,但司马光认为它值得讲,它对于以后的皇帝,对手握生杀大权的人来说有教育意义。

要用一种思想史的方法来读《资治通鉴》

最后,我想简单讲一下如何阅读《资治通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著作,在几万册的史学典籍中,如果要挑几部最具代表性的,必有《资治通鉴》。但由于它篇幅巨大,从战国三家分晋开始,到宋代建立之前的陈桥兵变,有1300多年历史,共294卷篇幅,因此,一般读者想把握其中的精义,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然而,对于《资治通鉴》这样一部经典著作,如果只关注它的表面文字,不探究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哪怕读得滚瓜烂熟,也不见得会了解这部书。所以怎么读,很关键。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谈的就是怎么读《资治通鉴》。以往大概有三种读法。第一种,训蒙童的读法。这样读《资治通鉴》,除了了解历史,主要是通晓句读。这当然是《资治通鉴》最简单的读法。第二种读法,也是大部分普通读者的读法,就是通读《资治通鉴》,借以了解宋朝以前的历史。但是,这样一页页往下翻,即便能坚持一天读一卷,读完294卷至少也得294天。由于时间拉得太长,阅读的效果不会太好,往往看完第二本就忘了第一本。第三种读法,就是通过读《资治通鉴》来做研究。这是专家们的事情,和多数普通读者没太大关系。我提出,要用一种思想史的方法来解构、理解《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我们今天给他的头衔是历史学家,而回到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最重要的身份是政治家。司马光可以说是北宋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几乎他都参与。比如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领袖就是司马光。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司马光就写过很多文章,揭示、研究了北宋的社会危机,所以他本身也有改革主张。司马光所反对的,不是改革本身,而是王安石变法的策略与具体内容。反对失败后,司马光离开京城开封,来到洛阳,一住就是15年,而这15年就是《资治通鉴》完成的重要时期。一位对时事有着深切观察和思考的政治家,在编修历史的时候,难道会像普通历史教师那样仅仅讲述历史吗?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资治通鉴》里面很多看似讲不通的地方,其实有它的深意。很多看似是漏洞和不能明白的地方,如果你用思想史的方法来读,就会发现,这些表象上的“错误”其实背后有它的思想背景,是经过司马光深思熟虑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讲了很多故事,不同的故事会有不同的指向。但我觉得有一点贯穿了整本书,那就是他试图告诉我们,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不要光想着求真,要求得三者的平衡。这也正是我今天的演讲所要表达的一个主要意思。我为什么特别要提醒大家这一点?因为在我看来,今天的科学教育,特别注重对大家求真的训练,这点没有错。但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帮助大家、引导大家走上求真道路的时候,非常忽略对于求善和求美的教育,所以就导致很多缺失。我们看到今天这个社会上,很多成年人缺乏一种人文关怀。所谓缺乏人文关怀,就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缺乏一颗善良的心灵,没有在真、善、美之间求得一个平衡。这是我们人文学科,是历史学、文学、艺术着重要带给大家的。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在求真知、求善良、求美好的道路上,取得一种平衡。

整理人王珍 周丹旎


【思想者小传】

姜鹏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中国史学史、思想史。曾在央视十套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系列,《姜鹏品读〈资治通鉴〉》系列。代表作品有《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姜鹏品读〈资治通鉴〉》《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