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海上医聊 > 文章详情
照顾孩子操心大人 儿科医生心有多累
分享至:
 (9)
 (1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秦小雁 2016-07-07 15:52
摘要:一位儿科大夫在同一天接诊了两对夫妇,两对父母,对孩子和医生的态度迥然不同。医生要随时应对情绪管理不当的父母。然而,孩子生病不是医生的错,照顾患儿,配合治疗才是最首要的,家属的情绪不稳,也会给医生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

三八妇女节下午,整个科室只有我和一位刚怀孕的年轻大夫值班,她在病房,我出门诊,整个下午病人不断,一个接一个。

 

► A患儿家长:不乱用药,听从指导

 

四点过,门诊一下子涌进来四五个人,背着大包小包。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对外国夫妇,带着他们才领养两天的宝宝来看病,另外两位是翻译。一开始,听他们用英语相互交流,我以为是一对儿美国夫妇,后经沟通了解,他们其实是意大利人。

 

患儿一周前曾因咳嗽吃过五天药,目前已经停药两天。昨晚,这对夫妇发现孩子哭闹频繁,夜间咳嗽,担心孩子身体不适,今天专门带到医院来看病。

 

我做了仔细诊查,患儿嗓子略有不适,伴有稀涕和间断性鼻塞,气管、肺部及其他器官功能均正常。他们随身带着孩子所有的病历和手术资料,我翻阅过后,得知这个孩子正处于唇腭裂修补术后阶段。综合所有情况,我给她开了一种儿童专用的化痰药和抗过敏的小药片,安慰这对夫妇,孩子的病很快就会好。

 

在交流的过程中,这位母亲还从包里拿出好几种药,有抗生素、化痰药、缓解喘息的喷雾剂等,均是意大利医生开给小儿的过敏预备药品,他们拿着药品,逐一征询我的建议,看是否能用。在此之前,他们并没给孩子服药,因为不能肯定患儿是否适用这些抗过敏药。很快,孩子父亲付了钱拿回我开的药,详细询问了我用法后,再三感谢,离开了医院。

 

这对夫妇对我们医务人员表现出的尊重和绝对的信任,让我心里很感动。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看上去年龄大概在四十岁上下,自身应该多少经历过一些疾病和不适,肯定有些相关的用药经验。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十分谨慎,没有随意给这个孩子喂原来配的药,而是带齐孩子过往所有的病历和预备药,详细听从我们医生的指导。这样科学的做法,和我们国家有一些父母,孩子生了病先自作主张喂两片药,看看没什么效果再抱过来看医生的做法是迥然不同的。

 

►  B患儿家长不愿化验,不辞而别

 

意大利夫妇离开后,我继续出门诊。将近六点,又有一家三口到诊室问诊。

 

乍一看,父母年轻时尚,谈吐得体,小孩子穿戴卡通,但身体瘦小,精神状态不佳。我了解到,这个宝宝五天前曾在儿童医院就诊,目前仍鼻塞明显,总有黄色粘稠的鼻涕流出。之前,医生给他开过几种药,效果不明显。从昨日到今日,咳嗽明显增多,五天前曾化验过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

 

当我向他们索要病历和化验结果,以便做进一步诊断,却发现他们根本没带相关检查结果。我只得仔细观察患儿,详细询问病史,问诊之后,大致判断问题还是限于鼻子和咽部。我建议复查血常规,可是家长却直接拒绝。我反复解释复查的必要性,家长勉强同意了,于是我开出化验单后,就在办公室一直等他们拿着检查结果回来。

 

时间慢慢过去,我的下班时间早就过了,接下来的工作,原则上应该由病房值班大夫负责。但正值过节,科里剩下的只有刚怀孕的年轻医生。我与年轻医生聊到,刚才那个患儿流黄脓鼻涕,若不及时干预,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听力慢慢下降。但是干预的手段也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方案。想来想去,我决定等那对夫妇回来,处理完这个患儿的问题再走。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这一家人还没回来。“难道是因为不愿意化验血常规不辞而别啦?”我心里忖度着。回诊室一看,果不其然,我刚刚填写好病历放在桌上的患儿病历本已不翼而飞了。我又专门到收费处问了一下,原来他们根本没有交费,也就是说根本就没化验,直接走了!

 

想到这个患儿才一岁零一个月,软糯可爱,只是长得特别瘦小,体重才8公斤。脸几乎就比他自己的小巴掌大不了多少,鼻子周围满是黄鼻涕擦干后的痕迹,皮肤非常粗糙。但从这对年轻夫妇的穿戴、谈吐及孩子的打扮看,他们的生活应该是比较宽裕,不至于是因为经济原因而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可能是由疾病所致。

 

而我之所以坚持让孩子化验的理由有两个:一是看血象是否升高,要根据化验结果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二是判断是否有营养性贫血的状况,如果有,除了用药,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家庭饮食习惯,要指导家长给孩子合理膳食,而不仅仅是用药。这两层意思在尚未确认以前我没有告诉这对父母,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护。我请他们信任我,听我的建议,不论以上哪种状况,我都有办法让宝宝好得更快些。可是这对夫妇竟然就这样走了。

 

不管这对父母是不愿意让孩子化验,还是对我医术的不信任,我内心感到受伤的同时,很为这个宝宝的状况担忧,更为这对父母的看护方式而忧虑。

 

我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生病后的做法已经更为科学和理性了,希望我碰到的第二对父母只是个例,也希望更多父母能像第一对父母那样,尊重和信赖医生的专业判断。

 

(本文转载自“杏树林”,有删改。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编辑:许莺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周寅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