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春来野菜亦可口
分享至:
 (7)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柴焘熊 2020-03-20 11:42
摘要:又是春来草自青的季节,多么想到乡下去,再挖挖那些令人思念的野菜,一来为解馋,二来为怀旧。


在儿时的记忆中,乡间春天能吃的野菜特别的多。记得年年秋末冬初,地里的棉花拾净了,田垄间的麦苗也露出了头。这时候,一棵棵的蓿(崇明称荠菜为蓿)布满了田间。我们这些乡下小孩,便会到空旷的田野上去挑蓿。

那时候的天气,远比现在来得冷,不一会,两手便冻得通红,有时候,不小心被棉花的细枝给划上一下,手背上便会露出道道白痕。由于气温实在太低,蓿不是很多,稀稀落落的,挑不到多少。挑回去的一小撮,母亲只能用来烧汤吃。但是一过立春,虽然还是春寒料峭,地脉里的暖气上来了,蓿就长得特别快,麦垄间,河沟旁,竹林里,凡是有空地处几乎到处多有。这时候我们挽着篮子去挑它,不用多少时间,就会装得满满的。我们也就用手拼命将蓿压实,直到无法再装。回到家里,母亲会将它们用来做菜馅,拌上一点肉糜,用豆腐衣一包,这可是崇明乡间赫赫有名的豆腐衣肉包子,待客的名菜。当然,如果不用豆腐衣,用油豆腐嵌,做成油豆腐肉包子,也十分有味道,一点也不输于油面筋塞肉。乡间百姓还喜欢用蓿做圆子馅,那带着幽幽清香味的圆子,也远胜鲜肉馅的汤团。至于包裹兜财(崇明人称馄饨为兜财),剁碎的蓿更是内馅的首选。蓿芯馄饨哪一个崇明人不爱吃?现在虽然蓿已成了人们种植之物,市场上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得到,但是和乡间那些野生的蓿相比,其清香程度是远远不及的。

马兰头拌豆腐干

年年春暖花开的时节,随着柳树的枝头悄悄吐露出鹅黄色,万物蓬勃生长,小沟的边沿上会长出一种嫩绿的野菜来。它生得密,层层叠叠,绿得苍翠娇艳,可爱诱人,我们乡下都把它称之为“蟛蜞头”(马兰头)。在姐姐的带领下,放学后我们常常拎着篮子,拿着剪刀去剪。用不了多少时候,就会装上满满的一篮。回到家里,经母亲用开水一焯,沥干水分后切细凉拌,那清香扑鼻、入口略带苦涩的味道常使人回味无穷。家中有几个余钱的时候,母亲还会买上几块豆腐干,把它剁成碎末,搅拌在里头,那就更好吃了。母亲常常笑说我们是筷子伸得快来,像掘烂泥。

随着一天天转暖,小沟边上的“蟛蜞头”好像越剪越多,剪后新长出的更茂密,好像从来不会变少。这时候,我们这些小孩也会遵照大人的吩咐,手脚更勤快起来。特别是在星期天,一天要拎着篮子上小沟沿跑好几个来回,把“蟛蜞头”剪回家中。晚上看着堆得满满的“蟛蜞头”,心下满满成就感。第二天清晨,父亲或母亲会早早地起来,赶至镇上去卖。换得的几角钱币,大人们常常会给我们买几本写字的练习簿或几支铅笔回来,过年的时候再拿出来当奖品一样赏给我们。小学时的文具用品,就是这样靠自己的双手换来。当然,有时候我们从小沟边上剪回来的“蟛蜞头”实在太多,既吃不掉又卖不完时,母亲就会将它们焯一下,然后趁着春末夏初的融融暖意,把它们晒在帘子上。一两个日头晒下来,便成了“蟛蜞头”干。待到夏秋之际,把“蟛蜞头”干放在碗里,倒入一点油盐隔水蒸熟后下饭,这独特的风味多少年来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考究一点的人家,还用它来烧红烧肉,油而不腻,又散发着令人舒畅的清香,真叫人直咽口水。

蒲公英

现在,在专卖崇明土特产的商店里,也常常可以看到“蟛蜞头”干的身影,它们都有了华丽的包装,被塑料袋装着,上面标着它正宗的学名:马兰头干。营业员介绍,马兰头干清热、解毒,能降血脂,是理想的绿色保健食品。很受人们的欢迎,为热销品。真没想到,这普普通通的乡下野菜,竟成了吸引城里人的珍品。

早年崇明的乡间,还有着一种在大田、河边、沟沿、埂岸随处可见的野菜,它就是猫耳朵草。猫耳朵草有着圆形的叶盘,叶片虽小却肥厚,上面长着短短的细白绒毛,像极了小猫的耳朵,所以乡人们这样称呼它。猫耳朵草很小,每棵生长的范围大致只有一寸方圆。初春露出泥面时,嫩嫩的,没有茎秆,匍匐在地。但是,由于它大多成片集中生长,小巧的叶片水灵灵嫩艳艳,望上去满眼绿油油,闻起来有一股隐隐的清淡香味,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别看猫耳朵草不起眼,却也开花。随着长大,叶盘中间会绽出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尽管它的花每朵只有谷粒大小,很难辨清细小的花瓣,但像油菜花似的黄得好看。开花时,花下会伸出一条或几条茎,顶着花不断上长升,形成分枝。就这样,本来伏在地上的猫耳朵草就变成了风姿绰约的小姑娘。

印象中,猫耳朵草生长期比较短。春天,大地开冻了,杨柳露芽了,猫耳朵草也从地下探出了自己的脑袋。在去冬种植过大白菜的地里,它特别的多,长得极为迅速,用十几天开花,又过十几天种子就成熟。猫耳朵草嫩时没有茎,待到有茎出来就老了,所以,人们摘它最好是在尚嫩未长出茎的时候。乡间食用时,一般大多凉拌。由于猫耳朵草叶子带有绒毛,容易粘尘土,所以从田间挑回来后要用水多次漂洗,洗干净后再放入开水里焯一下。焯后的猫耳朵草要马上放到凉水中去激,激透后再捞出攥成团,这样能使它的颜色依旧翠绿不变黄。切碎后加入麻油、米醋、精盐、味精一拌,颜色翠绿诱人,吃食清香可口。如果把猫耳朵草和鸡蛋一起炒,口感鲜嫩细腻。

老实说,对于这样好吃的凉拌猫耳朵草,我小时候仅仅吃到过一次,那是跟母亲去一户人家那里喝喜酒,其中的一道冷盆就是它。这么好吃的猫耳朵草,在人们的记忆中,为什么少见有人家经常食用呢?当年队里的三好婆告诉我,主要缘由是猫耳朵草实在太小太嫩了。大人没时间去采,小孩子们爱玩没心思。日子一长,人们也就慢慢地淡忘了它的美味。

荠菜银鱼羹

写到此,又记起20世纪60年代初物质匮乏的岁月里,笔者曾经吃过几次猫耳朵草的经历。那时我在县中寄宿读书。一个月仅分配到28斤口粮。正是我长身体的时候,每天只能按“三三六”的标准订饭,即早上和晚上为16两制的3两粥,中午6两饭,菜也只有清汤寡水的、氽着几点油花的菜汤。天天饿得慌。一个星期天,和我上下铺的同学一起外出挑野菜。饥荒年代,什么荠菜、蟛蜞头早就给人挑走了,于是两人就挑猫耳朵草回来。在脸盆里用开水把它焯了一下,因为没刀,也不切。那时不要说油,就连买酱油和盐都要凭票。没办法,就这样无油无盐地吃开了。这淡而无味的猫耳朵草啊,几口下来就倒了我的胃口。后来,从一位家中带酱油和盐来的同学那里,讨了一点盐,才吃了下去。以后,我回家也搞了点酱油和盐在身边,和上下铺的同学又采了几次猫耳朵草吃。工作后,生活一天好似一天。有一次回家,突然记起了早年跟母亲喝喜酒时吃过的凉拌猫耳朵菜,想要去寻找时,却极少见到。母亲说,这猫耳草虽然喜肥,要在肥沃的土地上生长,但不喜欢化肥。过去小菜地里常见,现在很少见到,因为不施农家肥了啊。老人家的一声叹息,引起了我无限的惆怅。

又是春来草自青的季节,多么想到乡下去,再挖挖那些令人思念的野菜,一来为解馋,二来为怀旧。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编辑:邵竞
题图说明:荠菜肉馄饨
本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C photo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