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访谈 > 文章详情
“新冠”纪闻录:从小汤山到朱桥道口的骁克|为最后一幕“泪奔”
分享至:
 (81)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郭泉真 2020-03-13 06:16
摘要:时隔17年再次拨通她手机号码,这位当年收起婚纱、从上海奔赴小汤山那支医疗队的队员说,自己已转业法院,正率上海高院首批防疫一线服务队执勤在朱桥道口……


虽然人生的蝴蝶在17年前扇了下翅膀,不过做出选择的,始终是人本身。就像原本正要在那年5月结婚的24岁新娘骁克,悄悄写好遗书,报名参加了从上海紧急奔赴小汤山的第二军医大学援京医疗队。她至今记得,当时二军大操场上,播放的送行音乐是《送战友》,在长海医院学员队时的队长紧紧拉着她的手,哭着不肯松开,而妈妈打来电话说:“同为医务工作者,我支持你的决定。”时至今日,她也从未后悔过自己当时的选择。

也像今年2月14日,骁克再次报名增援。

不同的是,当记者找出17年前的号码拨通,电话那头她说:我不在武汉,也不在医院,不过同样在防疫一线,而且有了19位新的“战友”。

他们在朱桥道口。

※  ※  ※

离大年初一零点越来越近的守岁时刻,骁克被一段视频打动。画面上,除夕、雨夜、出征,人民解放军医疗队奔赴武汉。已转业到上海法院系统的这位小汤山老兵,感慨许多认识的战友朋友奔赴,喟叹经历过的人会更触动。一位认识27年的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战友发来微信,说自己可能要去“武汉小汤山”了,向小汤山的前辈致敬。她回复:平安,凯旋!

2月17日,当入城高速站点疫情防控执勤工作需要增援,她和19名队友来到朱桥道口。

从这时起,上海高院先后有100人向高速道口、社区门口、海关关口等防疫一线增援,不少至今还在坚守。

也从这时起,朱桥道口执勤一周,骁克和队员们始终没看到过彼此口罩下的脸。直到完成任务,也只认识眼神,骁克笑道:“摘下口罩,我不一定认得出他们。”

不过,像有句歌词所唱——“确认过眼神,我遇见对的人”。嘉定区指定宾馆放下行李,道口警察站站长接引、培训注意事项,卫生防疫站同志现场指导穿防护服,全队20人分好两个班次之后,守护上海战疫第一道防线、把好城市安全第一道关口的七天就开始了。

骁克记得,那天是上海周期性的一次气温低点,特别冷。

※  ※  ※

道口的工作,并不难,但挺苦。

为了尽量快速通行,他们每班,往往一站就是连续6小时,常常一分钟都不离岗。

为了确保没有遗漏,他们每组,给车内旅客测体温,询问从哪来,比对身份证,每天重复无数次“请出示您身份证”“请打开健康云回复短信”等,填报健康码,逐人筛查、逐车检查后备箱,确保不留死角,全部具备才可放行。

“累点”之一,是不停地重复询问,到最后嗓子沙哑。

“累点”之二,是从白天到子夜,从“烤箱”到“冰箱”。

7天,他们总共检查了6384辆车,检测了21006人。算下来,平均每班岗在6小时里,在四五条车道上,共询问查测了456辆车的1500人。也就是说,他们要以大约每四五分钟查问一车4人的速度,连续重复6小时。

道口风大。白天日晒下,全身防护服闷,特别热,“全身是汗”。而到了傍晚五六点,风大以后,又特别冷。郊区夜晚,气温往往低至零下。他们担心测温的额温枪,有时会因过冷而失灵,容易“罢工”,怕测不准,于是为了确保,便会在执勤时靠前一步,请乘客先把窗摇下来,再拿出捂在手心的测温枪进车窗内测温。有的队员还把暖手宝贴在手心,为测温枪保温。

骁克说,累是累,不过自己在医疗一线做过,体会得到现在身处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们有多么不易,“我们做好一点,他们就减轻一点”。队友们也深有感触:自己体验过连续穿6小时防护服的感受,就更加佩服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们,我们的工作同样不容忽视,要为城市安全守好第一道关。

他们增援之前,道口每条车道,大约能提前两到三个车位查检。

他们到位之后,每班10人,每组2人,分散到5条车道,大约能提前三到四个车位查验。

也就是说,他们“等于增援了五个车位”,每条车道一个。

就这五个车位,已让骁克他们很是开心于自己的价值。

还有一个令人高兴的“很巧合”:他们执勤这一周,全市新增病例很少,其中两天是“0”报告。

大家击掌相庆:我们也算为这个数字,做了一份小小的贡献。

※  ※  ※

虽然道口防疫主要是日复一日不停重复的辛苦活、体力活、耐心活,几乎没有需要技术层面发挥的空间,和法院的本职工作更是明显八竿子打不着,但动足脑筋的队员们,还是把专业领域的一些特长,用到了一线现场。

比如,几天下来,一位民事审判庭法官逐渐发现,平时办案养成的工作习惯和经验积累,也可用于防疫服务。

其一,第一次参与执勤,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不多,遇到新情况会忐忑、有压力。这就像收到新案子一样,你要先了解基本情况,熟悉案情,层层推进,找出关键点,逐渐消除自己的焦虑,接下来也就顺理成章。

其二,在检查返沪司乘人员时,身份证、“健康云”登记是硬性要求,但其他有的证明,一些来沪务工人员一时无法全面提供。面对他们的无助迷茫,这位民事审判庭法官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这样处理:先观察车内人员情况,是否带着小孩、老人;再查看行李情况,是否有大包小包蔬菜干粮;从中,观察是否做好准备自行在家隔离;进而,再结合询问情况,发挥法院人的专业优势,根据民事证据的高度盖然性规则,酌情放行或复检。

高度盖然性,被认为是根据事物发展的高度概率,进行判断的一种认识方法;是在达不到必然条件时,不得不采用的一种认识手段。这在法院的民事诉讼领域,是一个专业常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3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

而今,这被用在了“法理情有机融合”的道口防疫。

原则,是坚持不放过一丝一毫,也不“一刀切”,传递执勤的温情和包容。

※  ※  ※

朱桥道口,即G15沈海高速公路朱桥收费站的特点是:车流量大,重型集卡多,工作任务繁重、强度大。

执勤第五天,车辆逐渐增多,返沪人员日益增加,道口最长堵车路段一度长达10公里。

服务队员们的体力也到了一个峰值。

为了减少接触,检查车辆后备箱,都是他们去抬起盖下。

这天上午,经批准,服务队临时党支部在驻地成立并召开全体会议,骁克为支部书记,会上认真学习,大家交流心得感受,表示要继续一丝不苟,发挥专业优势,“严之又严”“细之又细”。

面对日益增多的车与人,他们注重了更加与道口同志团结协作,更加提前预判车流,更加耐心与乘客沟通。

遇见外籍人士,主动充当翻译,用流利的外语引导。

发现车主眼睛不适,立即上前帮忙联系,开通绿色通道。

……

第七天,2月23日下午3点46分,进入简易休息室短暂轮休的骁克,看到了这样一幕:两位年轻队员,身穿防护服,坐在椅子上,一位身子前倾,头低着,脸朝下,一位靠向椅背,头仰着,脸向前,而双手都下垂交握搭在腿上,眼睛都是闭上的。屋外,车声风声。屋内,寂静无声。

他们就以这样的姿势,戴着口罩,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骁克瞬间“泪奔”。

当夜,子时,结束一周执勤之际,骁克写下这样一段话:“疫情原因,大家见面时从未摘下过口罩,我们甚至没看见过彼此最真实的模样。但你们纯净的眼神,此刻,永远刻在了我心里。从此,生命中又多了19名战友。道一声珍重!祈愿,岁月静好。我们,初心不改。”

20人,七天,还留下这样一串数字:检查车次6384辆,21006人次,查出健康云信息未填报人数4552人,体温异常人数287人,协助劝返67人……

骁克感慨:最后一幕“泪奔”之前,是七个昼夜的竭力付出与持续积累。短短七日,也只是无数奔赴与连续坚守之一。

她喜爱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里的一段话:“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

栏目主编:陈抒怡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