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产业观察 > 文章详情
中国长征运载火箭家族“论资排辈”有何讲究?
分享至:
 (10)
 (1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锟 2016-06-25 18:59
摘要:“长征十号”是“大跃进”时期提出的一型火箭,原计划1975年首发,50吨至150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用于重型货运或载人登月。显然,按照当时中国的国力和科技水平根本无法实现,因此并没有真正发射。如今,也少有人再提起。

 

从46年前的长征一号,到如今的长征七号的发射,再到今年下半年即将迎来首飞的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日益壮大,备受世界瞩目。

 

也许有人会问,长征五号还没发,为啥长征七号先“出征”啦?这是不按套路出牌呀。

 

关心航天发展的人也许已经注意到,其实早在2015年9月长征家族中的“老六”长征六号、和“老十一”长征十一号就先后发射了。

 

翻看中国火箭发展历史,从“长一”到“长四”系列,确实是按照发射时间排序的。而后续的火箭序列之所以发生变化,与火箭研发的难度系数有关。

 

长征五号早在2006年就立项了,可以说在长征六、七、十一号之前。对于难度和挑战都更大的长征五号来说,用十年时间研制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从原来的不管是长征二号系列还是长三甲系列火箭,还有国外同类型大运载火箭,不管是美国的“德尔塔”火箭,还是欧洲的“阿里安”火箭,从立项研制到整个完成成功首飞,大概都花了八到十年时间。

 

长征七号2010年正式立项,相比较“长五”,研发难度稍小。长征七号火箭的最早原型是长征二号H型,即利用长征二号F型的成熟技术,在大体不变的情况下换成新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在同一时间上,研制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也分为大、中、小三型,其中中型与长征二号H型有一定的技术和用途重叠。于是,最后决定研制一种新型中型火箭,其综合长征二号的成熟技术又同时运用长征五号的新技术,并赋予新的编号“长征七号”。

 

“长六”是我国2009年立项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在运载量上比长征七号要小,研制的难度相对比“长七”要小一些,因此首飞稍早一些。

 

“长十一”。相较于其他新一代运载火箭,2012年立项,作为一枚四级固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情况下微小卫星发射需求,难度较之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要小,虽然序号靠后,但在首飞时间上也是早于“长五”和“长七”。

 

因此,可以看出,排序还是有内在规律的,大体上按照立项时间排列,之所以发射的时间与火箭的序号有所颠倒,与研发的难度系数有关。

 

从“长一”到“长七”,再到“长十一”,按照立项的时间排列火箭序号,确实没问题。

 

但有人也许会关注到,现在发射的火箭已经排到“长征十一号”了,其中的长征八号、九号、十号在哪?说实话,这三型火箭在长征家族中确实是一个特殊存在,也很少进入公众视野。

 

长征八号是我国正处于论证阶段的运载火箭,是太阳同步轨道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曾向外界证实,长征八号和重型火箭也正处于论证阶段。他说,“长征八号是太阳同步轨道火箭。中国的火箭在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不够,可以在现有火箭的基础上研制一型新火箭。” 而所谓的“重型火箭”,则是指“长征九号”,也是目前正在论证的新一代重型火箭,其推力为30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至少100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至少50吨,与美国土星5号运载火箭运力相近,将可能被用于我国的载人登月任务,或将于2030年左右实现首飞。

 

“长征十号”则是“大跃进”时期提出的一型火箭,在钱学森《航天岁月》一书中曾提到,长征十号火箭,原计划1975年首发,50吨至150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用于重型货运或载人登月。显然,按照当时中国的国力和科技水平根本无法实现,因此并没有真正发射。如今,也少有人再提起。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liukun0905@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