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做流调就像探案,他们就是上海街头的“福尔摩斯”
分享至:
 (85)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宝花 2020-02-18 16:39
摘要:新冠病例的活动轨迹公布令人拍手称快,这些信息正是由流行病学调查队员们日夜追查才得来的。

经历了又一个没有休息的双休日,39岁的吴萃眼神中透出些许疲倦,声调也比平时低沉了些。

作为宝山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技术支持组和流行病学调查组成员,这些天来,吴萃和同事们日夜奔走,追踪每个上报病例的活动轨迹,第一时间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一场场争分夺秒地“赛跑”,只是为了将病毒感染人群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已经忙到根本不知道日期和时间,每天24小时待命出击和现场调查,生物钟也全乱了。”吴萃这样形容流调队员们的工作节奏。

图说:吴萃(右二)和同事们在医院流调及整理报告。

【每一次流调都像是在打仗】

此次新冠肺炎被归入甲类流行病管理,及早切断传染源是防控病毒扩散的重要一环。这也就意味着,流调队员必须及时、准确地获取每一个病例的流调信息,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消毒及隔离措施。对于吴萃和她的同事而言,每一次流调都像是在打仗,在和病毒传播的速度赛跑。

1月23日这天晚上,吴萃在手机里继续学习了相关防控知识,过了12点才睡下。按照安排,她和另外两组流调队员轮值1月24日的班,吴萃被排在第三组。她原本觉得,轮到自己的流调组出发可能要24日晚上,没想到才躺下一个多小时,她就被单位来电惊醒:有新的病例上报,需要即刻赶去医院现场做流调!

吴萃迅速抓起衣服穿上,用橡皮筋胡乱扎了把头发,赶去单位和同事汇合前往病例所在地。按照规定,一旦接到病例报告,流调队员需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在接到报告两小时内完成核心报告。这份核心报告的内容,涵盖了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就诊情况、有没有外地旅居史和病例接触史、有哪些密切接触者等,信息量不小。

到了医院后吴萃得知,这位因眼睛发炎来就诊的患者有发热情况,肺部有炎症但并不严重,患者没有重点地区旅居史和确诊病例接触史。为了及时完成核心报告,吴萃和另一名队员紧密配合,她负责对病例提问,同事负责整理资料,赶在两小时内完成了核心报告。

打完这两个小时的开场战,他们才能继续接下去的调查,详细了解病例的暴露史、可能的传染途径、是否有其他感染源等。为了尽快切断传播途径,流调队员还要对已经确定的密切接触者落实医学观察措施,对病例涉及的活动范围落实消毒。吴萃说,即使进展顺利,处理一个流调案件最少也要花7到8个小时。后续的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跟踪环节,则可能持续两周到一个月不等。

最开始,吴萃所在的流调组按照每天三组、每组3人的方式排班。但随着疑似病例增多,一天三组人根本不够用,经常是手头的案子还没完成调查,下一个病例又报上来了。流调组不得不紧急扩容,变成了25组人排班轮换,来一个案例就派出去一组,下一组人就进入了随时准备出击的待命状态……

这种任务“随机”模式,有时会令吴萃焦虑得睡不着觉。2月3日凌晨00:15,刚吃好一份夜宵的她身体无比疲累,却因为还差三组人就轮到自己出击而睡不着,不得不开始了“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的数羊催眠法。


【追踪病毒轨迹的“破案者”】


考验流调队员的,绝不仅仅是体力和速度。要在最快的时间里准确获取信息,并根据流调报告分析出病例的感染途径和传播链,这些都要求流调队员们变成一个个“破案高手”。

1月29日,被吴萃称为“流调专家”的同事向伦辉,接手了一个一家三口人均被确诊的病例调查。向伦辉从询问中得知,这对小情侣和女方母亲曾在1月份去过安徽蚌埠参加婚礼,他们是乘坐高铁往返的。小情侣中的男性是健身教练,曾在当地一家健身房锻炼过。但是,他们说自己并没有重点地区旅居史,身边也没有确诊病例。

图说:向伦辉(右三)和流调组同事在社区作进一步调查。


这样的一起聚集性病例流调结果,让吴萃和向伦辉在分析病例报告时颇为迷茫。婚宴、高铁、健身房,因人群聚集及环境封闭,都是感染的高发场所,但究竟哪个场所才是真正的“元凶”?一时理不出头绪。于是,他们先把三种可能都写进了流调报告。

转机出现在3天后。2月1日,向伦辉偶然得知,安徽蚌埠宣布有3名确诊病例去过当地一家健身房。他心里一个激灵,立刻登录流调报告管理系统查询信息,发现那家健身房的地点和名字与之前宝山病例报出的名字完全一致。显然,出现过多名确诊病例的这家健身房,正是年轻男性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罪魁祸首!悬案由此破解。

不过,吴萃坦言,并不是每一个案子都能那么顺利地破解。由于流调队员需要对病例发病前14天,直到发病就诊、被隔离观察这段时间所有的活动轨迹、接触的人员、去过的地方等一一询问,有些病例没法回忆起这么长时间内的具体轨迹,还有人对流调队员的询问有抵触情绪。

为了尽力拿到准确信息,吴萃和同事们想出了种种提问办法:大年夜那天有没有和别人一起吃过年夜饭?最近的朋友圈发过些什么?有哪些移动支付记录?短信记录里有没有涉及到外地?……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受访病例通常都能回忆起具体的细节,为流调报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月初,一名出现发热和肺炎症状的列车乘警,来到宝山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就诊。得知自己因为有流行病学史而被判定为疑似病例后,这位乘警情绪上有些焦躁,对流调队员提出的问题,大多以“不知道”“不清楚”之类的回答搪塞而过。流调队员“软硬兼施”,讲完道理讲法律,乘警依然不松口。最后,吴萃和同事们找到了乘警的单位负责人,告知情况,终于获得了与之相关的密切接触者的信息。

图说:流调组在社区现场排查密切接触者。



【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到2月17日为止,吴萃和近80名左右参与现场流调的同事,共对240多人次的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每个病例身后都是一张网络。

吴萃所在的宝山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有402个居委会、103个村、近70万户居民,还有众多外来人口,流动性大。这也意味着,她和同事们的流调任务更为繁重。目前他们做过的流调案例中,超过一半都是外来人口。

吴萃说,她参与的最近一次聚集性疫情流调中,负责消毒的同事从医院的消毒到病例涉及的购物场所消毒,一直忙到凌晨4:30才收工。而吴萃和同事们在对这起案例的社区调查中,每个人都走了2万步以上。

图说:经过一个通宵的忙碌后,流调队员在办公室的躺椅上小憩。

“流调队员们的工作,是尽快切断所有可能的病毒传播途径。还会根据流调报告分析传染病流行特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否则病人可能越治越多。”向伦辉说。他直接参与和主导了宝山第一例、第二例确诊患者的流调工作,曾一连40个小时不眠不休做流调、写报告、分析案例。

据市有关部门统计,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整个上海活跃在一线的流调队员达700多人。疫情初期因疑似病例多,承担流调数量较多的浦东、宝山、徐汇、静安等区,流调队员们每天平均工作时长达16小时,超过7成流调队员一天也没休息。2月9日起,随着疑似病例下降和流调队伍扩充,他们终于有了轮休。吴萃说,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希望所有人和疾控人一起努力做好自主管理,将新冠病毒传播压缩在最小范围,直到疫情消失。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姚勤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