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时事 > 文章详情
【新春走基层】从38到176,神山村“逃山”的后生们又回来了!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江西新闻客户端 2020-01-18 11:27

4年前的腊月二十四,恰逢农历南方小年。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来到井冈山神山村,给乡亲们拜年。他深情地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井冈山神山村,村民们正在村口交流。摄影丨江西日报记者洪子波

时隔4年,又一个小年即将来临。我们顺着蜿蜒的盘山公路,驱车来到神山村。村里一派忙碌景象,大家正紧张地筹备着一年一度的村组年夜饭。孩子们欢快地跳着,大人们一边忙碌着,一边交流着一年来各自的收成和来年的打算,到处是欢声笑语。

“1、2、3……176,今年吃年夜饭的有176个人。”年轻的村支书彭展阳一家一户清点着人数,“好啊,比去年又多了8个人哩!”他说道。

“4年前,全村231个人里,年轻的后生们都出去了,只有38个老人和小孩守着这37栋土坯房,谁能想到,这4年里,大家伙又陆续回到村里来了!”村支部副书记赖志成高兴地说。

▲无人机航拍井冈山神山村公路。摄影丨江西日报记者洪子波

说起过去,79岁的老支书彭水生念起了村里流传已久的顺口溜——“有女莫嫁神山郎,神山是个穷地方;红薯山芋当主粮,青年儿女流外乡。”他说:“那年头,能往外走的都走了,我们管这叫‘逃山’。”

神山村位于黄洋界下大山深处,人均只有5分田,田地侍弄得再好,也只能勉强糊个口。对贫穷的记忆,扎根在一代又一代神山村人的心底。逃离大山,也成了村民们共同的选择。

“不出去能有什么办法?以前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山上虽然竹子不少,但砍下的竹子,还得靠肩膀一根一根背下来。”70岁的赖福桥回忆道:“为了家里能有点活钱,村里家家户户做竹筷子,做好后,还得爬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背出山外去卖,100双筷子最后也只能赚个2元3角钱,多的人家年收入还不到3000元。”

“为了能多赚些钱,村里的后生们都跑出去打工了,就留下我们这些老家伙守山。最少的时候,这半边山就我一个人守着,整天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孤单得很呐。”站在家门口,76岁的胡玉保扬起胳膊,向着近处山腰上几栋房子划了半个圈。

大山阻隔了神山村的发展,让神山村落下了“穷根”。2015年,神山村被评为省级贫困村,全村54户人家中,21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井冈山神山村新面貌。摄影丨江西日报记者洪子波

“是习总书记把我们神山村人的心点燃了。2016年的春节,大家只要聚在一起,就是商量如何发展,心气从来没这么齐过,劲头也从来没这么足过。”彭展阳说。这个春节后,彭展阳辞掉了一份年收入20多万元的工作,回村创业,后来被选为村支部书记。他说:“虽然现在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但我们不能辜负习总书记的期望,一定要带着大家把村子发展起来!”

▲井冈山神山村新面貌。摄影丨江西日报记者洪子波

越来越多精准扶贫的举措,加上越来越多回村创业的神山村人,让神山村“神气”了起来。

村里的土地经过流转,460多亩种上了黄桃树、200多亩种上了茶树。21户贫困户都成了黄桃、茶叶合作社的“股东”,每年单是分红就有3000多元。

5米多宽的盘山公路修通了,路灯也亮了,井冈山上的旅游大巴,顺着宽阔的新路开进村里来了。2019年,来神山村参观的游客达32万多人次。

“小华,咱家的农家乐人手不够,快回来帮爸妈一把!”老支书彭水生打电话把在山外瓷厂上班的小儿子彭小华叫了回来。

在浙江、广东等地打了10多年工的彭长良、彭青良、彭德良三兄弟,开办起了农家乐,养蜂卖蜜、销售“井冈红神山茶”、卖自制的“神粮竹酒”,年收入超过了40万元。

罗林辉、罗林根兄弟俩,从山下的龙市镇回到村里,在家门口开起了“旅游超市”,专卖神山土特产,年收入20多万元。

“逃山”的后生们回到村里,创业致富,各显神通,又吸引着更多的人回村。村委会长住人口“普查”显示:2016年38人、2017年73人、2018年168人、2019年176人——4年增加了138人。

“回来好啊,我再也不孤单寂寞了。”谈起变化,胡玉保老人说:“最大的变化就是随时随地有人说话了。”在一旁,彭水生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村里的后生仔,能人还真不少嘞!”

后生们回来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下,神山村人的生活也富裕起来了。

▲井冈山神山村村民彭夏英、张成德夫妇在自办的农家乐里给客人烧菜,目前该村已有21家农家乐。摄影丨江西日报记者洪子波

休息时分,彭展阳跟几个村民坐在一起,掰着指头做了个“盘点”:“1家、2家、3家……2016年以来,全村有22家在城里买了新房,37栋土坯房全都加固粉刷,小汽车也从7辆增加到了39辆,农家乐的数量则从0家发展到了21家。”

村委会会计李石龙在一旁补充道:“4年前,咱村里的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现在是2.2万元,以前我们村集体收入是个零,账都不用做,现在可是38万元哩。”

更大的变化正在酝酿!

2019年初,井冈山市一家公司看中了神山村,投了1000多万元打造神山村乡村振兴研学基地。目前,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研学基地已封顶,春节后就可以试运行。“研学基地建起来后,神山村的研学旅游、农家乐、民宿就可以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了。”彭展阳介绍道。

我们临下山时,见茶叶合作社的负责人唐潮,正站在村委会的门口,给21个贫困户“股东”分红。21个装着现金的红色礼袋摆放在桌上,笑容在村民们脸上绽放。

大山深处,寒意依旧袭人。但人心,早已热气腾腾!

▲井冈山神山村新面貌。摄影丨江西日报记者洪子波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