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徐芳访谈 > 文章详情
【徐芳访谈】韩小蕙:今年高考作文题“老腔”,怎么一回事?
分享至:
 (5)
 (1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芳 2016-06-10 05:23
摘要:用副刊编辑们的行话来说,这是个悬念性题目,有难度,又有发挥的空间,能吸引眼球,又可彰显才华,且角度绝佳,让人无法猜破,在会心一笑中点赞。

徐芳:今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题为二选一。其中一个是:“老腔”,何以让人震撼。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老腔已超越了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这个文章来自于《光明日报》副刊,之前一些报纸副刊也有过文章被选为高考作文题,您觉得这样的出题方式是否具有“引导性”?类似这样的材料作文题近年较多,是否有助扩大孩子们除课本之外的阅读视野?使语文教育更凸显人文精神?更接地气?您如何评价这一发展趋势?

 

韩小蕙: 这道题源于今年5.13日光明日报《周末文荟·大观》上刊发的拙文《陈忠实为我们改稿》,那是在陈忠实老师去世后,追忆他忠厚谦和做人态度的有感而发。说的是2012年电影《白鹿原》摄制完成后,陈忠实老师不仅应邀为我们写了《我看老腔》一文,将原稿快递到北京;后来还应我们的要求进行补充,再次快递给我们;再后来又允许我们把他的题目改为《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这对于他这样一位中国当代文坛的巨擘,是非常令人感动的。该文发表后,不仅引发了人们对陈忠实的敬仰,也让他的这篇佳作再次进入读者的视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看到北京大学的陈旭光教授说,他作为考生家长也在猜题,但一看到题目还是愿意服输,因为“猜过陈忠实和《白鹿原》,猜过西北文化、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没猜出是以通过阅读陈忠实关于老腔的散文而设置文题。”

 

我个人觉得,这个题目卓有高度,内涵丰富:

 

一是切合现实,立意高远。大家都知道2016年 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就是陈忠实去世,考题通过认识陈忠实及其代表作《白鹿原》,引导学生们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热爱文学。同时,陈忠实坚持深扎于社会生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乃是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正宗,读书应读此类严肃文学和雅文学,而非怪力乱神一类的消遣品和消费品。

 

二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小小老腔只是中国民间艺术大海中的一小朵浪花,即能这样“撼人肺腑”,说明我们中华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

 

三是蕴含深意,循循善诱。对于即将结束童年期、进入成人阶段的高中毕业生们来说,他们今后亦不宜再一味狂追“韩流”、动漫、热舞、好莱坞大片……而应该把视野移向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

 

四是传播观念,升华境界。通过老腔而接触到什么是“民族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民间艺术的种子。

 

五是活学博读,善于学习。学习不能死啃书本,还应多读课外书,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六是智慧过人,新颖机巧。用副刊编辑们的行话来说,这是个悬念性题目,有难度,又有发挥的空间,能吸引眼球,又可彰显才华,且角度绝佳,让人无法猜破,在会心一笑中点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徐芳:这道作文题,在答题的技术性上是否有难度?答题点是否也可以丰富、多元、多层次、多角度呢?如果由您来答卷的话,您会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您认为可以获高分或者满分?网上各路高手代拟答卷中,有搞笑的,亦有“严肃的”,如果由您评卷,您会如何打分?

 

韩小蕙:如果是我构思写这个文章,应该是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白鹿原》里的老腔给我的震撼,那几位拿起锄头就种地,放下锄头上戏台的原生态农民艺术家,拿着大砖头猛砸条凳,用整个生命扑上去演,是血性满满的关中人乃至中国人的精神象征,其真实的激情确能感天地,泣鬼神。

 

2)“真诚”是文学的生命,也是表演艺术的立身基础,老腔的成功缘于此。

 

3)陈忠实作品的为人喜爱,他为人的被人尊崇,他去世引起的巨大关注与悼念,皆在于他是真诚地走过了这个世界。

 

4)读书当读《白鹿原》,做人当如陈忠实,我自己愿意这样度过真诚的一生。 当然,在阐述如上“思想”的时候,注意用美的文学性语言表达之。

 

如果是我判卷,我可以在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接受各种能够自圆其说的观点,因为我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看世界的眼光也应丰富多彩,各自得出的结论必然丰富多彩,绝不能说一个模子一个结论。而且,我首先就看有没有独特的个人见解或他不同于众人的特点,这与我当编辑选稿的标准相似,有独立见解的可以得高分,如果再加上流畅优美的文学语言,给满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徐芳:这几天人们成群地聚在一起(比如朋友圈),为作文题而刷屏,过去,现在,全国的,各地的——似乎这是一种思维团体操模式?高考作文究竟要考啥,考所谓的“辩证法”吗?很多人并借此回忆起自己的那一篇“作文”,不少人说就像面对人生的坎,这种感受之强烈,让人难忘,您有记忆中那一篇吗?语文教育、语文考题、作文考题,是否与当下的文学写作(包括报刊体的文学制作)有了越来越紧密的相关性?您认为这对面临巨大挑战的报纸副刊,是吸引眼球引起关注的“好事”吗?就此,您作为作家和编辑,关于如何写好作文,尤其是如何写好“命题”作文,还有什么建议和方法可提倡?

 

韩小蕙: 迄今为止,仅以我们《周末文荟》副刊为例,这已有几十篇文章被选入全国、各省市区的高考、中考题,被选入语文阅读课本的也有不少。我觉得很荣幸,也兴奋,但又觉得平平常常,事情应该就是这样的。语文课本不能老是改来改去,但副刊上经常会有新的佳作出现,有的文章真是醉心、养心,非常有利于人们提升品味,藻雪精神。所以无论是成人读者还是学生,都应该多读。我认为从副刊上多出题目能够促进人们读报纸,是利民利文化的大好事,值得提倡。

 

不妨说,语文考题、作文考题是开发在文学大树上的两朵小花,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学水平,所以,我认为它们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好事情。

 

关于如何评价今年全国乃至各省的高考题,我也看了不少发声,里面有一些非常睿智的观点,还是相当有启发的。我最推崇的是中山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先生的文章《我为什么批评今年全国卷作文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那是个“毫无思想光彩的话题”,并把它上升到以“这样肤浅的题目”,“这个民族怎么会出思想家”的高度。太赞了,中国现在就缺这样“此言一出,举国皆惊”的锐评,多几个达此高度的大智大勇者,教育改革的步子肯定会加快!

 

我只想补充一句话:谢有顺先生急得有道理,但这是与整个中国的教育水平相关联的,看看网上流传过来的法国高考作文题,简直令人久久无语!比如以下这9道题:1,什么是公众所能承受的真理?2,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3,“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有一个确切的答案?4,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5,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6,是过去的经历形成了现在的我吗?7,为什么人们需要寻求自我认知?8,所有的真相都是可以被证明的吗?9,我们对国家负有哪些责任?

 

图片来源:新华社

 

我是1978年参加了两次高考的,最后作为“七八级”被南开大学中文系录取。因为“文革”失学,我参加高考时的学历是小学五年级,所以我完全没有写作训练,事先也不懂得准备一些类型题,两次作文都写得非常失败,自己判断得分都很低。

 

我是属于智商较低、脑子反应慢、无语文基础训练、底子很薄的那种作家,至今也没写出高境界的文章。所以我特别怕写命题文章,基本上不接受命题约稿,在没感觉的情况下别说写不好,连写都写不出来让我庆幸的是,这辈子,我大概再也不用受高考的煎熬?想想,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人生幸福哈!

 

【嘉宾介绍】韩小蕙,女,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光明日报领衔编辑。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北京东城作协主席。南开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辽宁省文学院客座教授。出版《韩小蕙散文代表作》等26部个人作品集。主编出版《90年代散文选》等61部散文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创先争优红旗手。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优秀编辑奖”,两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奖”,两届“冰心文学奖”,两届“老舍散文奖”等。1994年入选伦敦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世界杰出人物大辞典》。2003年应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成为新中国首位在该馆演讲的作家和编辑,并获美国国会图书馆奖、美国国会参议员奖、旧金山市政府和市长奖等。

 

(嘉宾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 题图来源:网络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xuufang@foxmail.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