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瞧,“么么黑”的一家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20-01-16 09:33
摘要:“家”——张安朴、赵谷行、张乐陆三人美术联展亮相静安区文化馆。

“一家三口第一次联合展览,是父母邀请你来的吗?”正在给“么么黑”贴眼睛的张乐陆点头。“不是你主动提出的?”“当然不是咯。”“有被’胁迫’的感觉吗?”“当然咯!”说这话时张乐陆笑着,像是在开玩笑,但熟悉他的朋友却说,“你大可把胁迫两边的引号去掉。”

1月15日—2月16日,“家”——张安朴、赵谷行、张乐陆三人美术联展亮相静安区文化馆。张安朴的钢笔水彩风景,赵谷行的国画花卉,张乐陆的“么么黑”绘本在展厅里各占一区,各有各的精彩。这一展览信息也画进了“么么黑”里,被印成小卡片摆在观众留言区域。“就因为让他印这张卡片,便说我们是高需求父母。”赵谷行笑着抱怨。拿起卡片端详,三只黑猫共同扒着一个大大的画框,却又不是挤挤挨挨,而是维持着各自独立的模样。这是怎样的一家子呀!

在上海,父子、兄弟,或是伉俪画家不少,一家三口都画画的却不多。但此次联展的一家三口,也是少有的画种、画风都完全不像的一家子。他们如何表现出“家”的主题?走进展厅,最先看到的一排作品是张安朴笔下的《解放日报》70年的变迁。从清凉山到申报馆,到汉口路、都市路的大厦,再到现在的严同春宅,画里藏着张安朴的深深情感。张安朴曾担任《解放日报》美术部主任,一干就是三十几年,妻子赵谷行在附近的《萌芽》杂志做美编,儿子张乐陆则在申报馆楼上的报社托儿所里度过了懵懂岁月,“这里也是我们的家。”

张安朴在这个特殊的“家”里,完成了他一系列的重要宣传画创作,他还记得报社老领导曾说,“《解放日报》的美术编辑一定要会画宣传画,好的宣传画就像一篇社论。”此次展出的作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宣传画,不少曾作为刊头画在报纸上发表,有些被上海美术馆收藏,有些让他赢得了全国性的奖项。从这些宣传画里可以追索到上海早期书市的历史,那是上海书展的前身。解放日报社和日本福岛民报社合作的中日友好青少年摄影展的海报上,两双小手拼出一个镜头,充满天真童趣,那时候很多报社的活动都由他做海报设计。

当时,张安朴的宣传画在全上海都有名气,还被邀请创作上海电视节的海报,此次展出了第3届、4届、5届、8届的海报,前几届他结合3、4、5数字做创意发挥,第8届的主题图案则像是一棵树,象征着上海电视节的成长。用张安朴的话说,这些海报是半电脑、半手绘,先画好黑稿,颜色再去印刷厂一点点调整。“看起来简单,但做一张很累的,要两个礼拜。”


张安朴也是很早就用上电脑辅助设计的画家,这其中有儿子张乐陆的功劳。在他设计的纪念建党80周年的宣传画中,所使用的视幻美术效果就是用电脑制作的。“我做创意,儿子来完成,算是合作作品。”那一年,张乐陆还在上海美术学院读大二。

钢笔水彩画是张安朴为大众熟悉的另一种绘画样式,同样和在报社的工作有关。“选择钢笔水彩是根据报纸出版的需要,它容易制版,适合给报纸做插图。”退休后,他用钢笔水彩画遍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有上海的豫园、南京路、自贸区,也有世界各地的写生风景。“张安朴展区”的最末一张作品是1977年旅行结婚时画下的桂林山水。“那是我们家庭的开始。”

由这幅画开始,便自然过渡到了赵谷行的展区。一路都是雅致的国画花卉,也有颇具生活趣味的柿子,从中可见笔墨的劲道。“她的派头很大,有人跟我说小赵比老张画得好,这怕是有点夸张了。”张安朴笑着调侃,一面指出画面上海派名家曹简柔的题跋,“她的老师都是名家,唐云、曹简柔、黄若舟,跟着这些老师学,笔头自然可以。”小时候,赵谷行还曾受到一位邻居的启迪,他的名字叫做丰子恺。

再往后走,画风突变,甚至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三只黑猫和三只老鼠各自围着一张桌子,在同一个屋檐下开着各自的茶话会,屋顶一串红色的小鱼干,装点出节日的喜庆氛围——这里,已经踏入了张乐陆和他的“么么黑”的“结界”。除了墙面上富有卡通趣味的么么黑绘画原作,整个展厅也布置得更加多元立体,几面精心绘制的涂鸦墙显然是给观众拍照打卡用的,抱枕、背包、台历等一系列么么黑授权衍生产品,给了观众欣赏画作以外的乐趣。


“这次展览我们选择每个人的代表作展出,这边让人感觉新一点,是因为我们来自不同的时代。” 问起展览的细节,张乐陆从不“官方”回答,用词也尽量简洁,能半句话说完,绝不多说一句。展区是他独立设计的,尽管父母的布展方式让他觉得有些陈旧,但他不想去干预,当然,也不想被父母干预。“他们那一辈人有很多看法,布展上不要互相交流比较好,实践证明,要保持一定距离。”一面墙上画着 “三人行有师也”,这是为展览特供的么么黑新作,画面里,三只黑猫齐聚一堂,互相背对背各描各画,正是这一家三口的真实写照。

尽管画种不同,但细看一幅幅么么黑里,也能找出水彩和国画的成分。“在所难免受到父母的影响吗?”“是我给他们买颜料,有些颜料不用,剩下的只好我用了。” 张乐陆如此解释。不过,么么黑里也不乏老两口的身影,有一幅画的是“老张”教“小张”闻声选瓜:“佳者之声,如轻扣肚皮”。一幅画着大小两只黑猫在柜台前挑选小鱼干,下书“陪赵老师游超市,办年货”。 最温馨的一幅画里,三只猫一起看花灯,大猫牵起小猫的爪子,其乐融融。“我画的是元宵节,里面又是回忆,又是想象。”

“小时候他常常把画画在肚子上,弄得手么么黑,经常被我们这么说,也才有了后来的么么黑。”赵谷行悄悄向记者揭开了么么黑的玄机。为何要画在肚子上?“我们不是经常给他纸,要表现好了才行。而且一张纸必须画满,画不满绝不给新的。”这是老张一家特有的教育方式,张安朴将其归纳为“限纸教育”。小朋友很容易画两笔觉得不满意就把纸扔了,不仅浪费,久而久之也会丧失对艺术的兴趣。张乐陆则相反,小时候,他常常为想画画而没有纸着急,只好画在肚子上,画在被单边上。有一次,一位来做客的打字员送了他一打纸,让他感动得大叫,“他怎么这么大方,他怎么舍得!”说起这些故事,赵谷行都有些哭笑不得。

展厅的入口,是张安朴和张乐陆合作设计的父亲节邮票,主题是“父爱如山”。“其实,正式使用的这张主要是儿子设计的,下面那张是我设计的,没被选上。他的更有童趣,我的比较传统了。”尽管作品不敌儿子落选,张安朴却满脸高兴。展厅里还有一张张乐陆18岁时设计的邮票《热爱和平》被联合国邮政署采用发行,”他还有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得了银奖,也是最年轻的中国美协会员之一。”张安朴介绍着,难掩对儿子的骄傲。“父母应该是要落后于儿子的。”

他也喜欢么么黑,尤其是一张一群猫咪开运动会的漫画,他弯下腰,耐心提醒记者观看里面的小细节,“你要仔细看,有趣得不得了。打篮球有只猫挂在上面,旁边的猫只好搬梯子去救,游泳池里,有猫在偷偷钓鱼,射箭比赛后面,有只猫被射在屁股上逃跑,奥运会标志也成了五只猫头……”不过,张乐陆有个和当下年轻人共同的习惯,在朋友圈“屏蔽”父母,张安朴笑称,只能通过“第三方”来关注么么黑的更新。以前,张安朴家里也养猫,有黑猫,也有白猫,它们带给这个家庭的乐趣,也投射到么么黑身上。

“他从一开始就画这类的滑稽漫画,一天到晚就拿着纸画,一点点积累下来,但他的基本功也很好的。我们从来不阻止他的想法,他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张安朴也是直待张乐陆的展厅布置好后才看到,“我事先不知道他的方案,现在看起来很可爱,年轻人会很喜欢。”就像张乐陆所说,也许时代感是一家三口的绘画风格、展区风格最大的区别,不同的人群会在这个展览中收获不同的乐趣,时代的鸿沟是无法跨越的,但可以和谐共存。

这一家三口,也许有许多艺术上的矛盾和争执,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自由、独立地表达美的生活。在展厅里,张乐陆给多少么么黑贴上了眼睛?那些看似随意的把握,背后是他对艺术的长期积累和执着,正如张安朴钢笔水彩里的那些留白。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