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海上医聊 > 文章详情
八岁的他,可以熟练地为自己打针
分享至:
 (7)
 (1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艳辉 2016-06-08 08:27
摘要:八岁半的小华,从外表看来,跟普通小孩无异。然而,放学回到家里,他可以熟练地拿起针管,给自己手臂上做静脉注射……

八岁半的小华,在上海浦东新区一所小学读二年级。跟其他同龄男孩一样,小华正是调皮好动,活蹦乱跳的年龄。从外表看来,他跟普通小孩无异。然而,放学回到家里,他却可以熟练地拿起针管,给自己手臂上做静脉注射,只为能让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到家的父母安心地休息片刻。

 

► 幼时被查出患血友病

 

端午节假期即将到来,小华却不能像普通小朋友那样外出游玩,肆无忌惮地享受节日的快乐。

 

小华的妈妈告诉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在小华4个半月的时候,妈妈发现他右脚关节发红、肿胀和反光,一触摸他就会哭闹不已。抱到医院做检查,医生说需要做穿刺诊断,诊断报告让小华的父母心痛不已:小华被确诊为患有血友病甲。

 

医生告诉小华家人,血友病是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血友病分好几类。凝血因子Ⅷ缺乏的为血友病A(血友病甲)。小华的血液中先天缺乏因子Ⅷ促凝成分,会容易导致出血不止,常会形成血肿、皮下血块等,这些会给小华造成巨大的身体伤害,甚至是生命威胁。血友病患者群体,经不起磕磕碰碰,一个小小的伤口可能导致出血不止,换颗牙甚至会长时间流血。有时即使没有外力因素,也会自发出血……因此,他们也常常被称为“玻璃人”。  

 

自从小华被确诊那天起,他就经常要到医院注射凝血因子Ⅷ。为了在孩子出现症状时立即为他注射因子Ⅷ,小华的爸爸妈妈都跟着专业护士学会了注射。多年来,家人始终在担惊受怕的状态中生活着,生怕小华会磕磕碰碰。小华自学会说话、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始,他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宝贝现在好吗?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寒暑假、节假日,小华通常也无法出远门旅行,因为要注射的凝血因子不是很方便携带。

 

► 七岁半时开始学打针

 

小华曾在他的作文里写道:“我是一个患有血友病的孩子,如果我流鼻血了,那么,血就会止不住,然后我就需要在静脉里输入一种叫因子Ⅷ的药。就像水笼头的阀门,一到身体里,就到了需要它的前线,帮助我止血。为了长大以后在紧急的情况下及时用药,爸爸妈妈要教会我打针……”

 

上幼儿园的时候,小华就反复地问爸爸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不用打针,而我一定要打针?”妈妈故作轻松地告诉他:“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缺失的东西,缺少什么补什么呀。”

 

7岁半的时候,妈妈教小华学打针。第一针是打在妈妈身上的。妈妈怕儿子掌握不好静脉注射的方法,就先拿自己做试验品。

 

第一次将针头戳进皮肤的时候,没有看到回血,小华看到妈妈额头在冒汗,担心扎疼她,妈妈却忍着痛对他说:“没关系,稍微拔出来一点,再往旁边推一点就好了。”

 

一次次的尝试,小华终于成功把针扎进了血管,学会了打针。妈妈心头轻松了不少,以后,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万一儿子身上有出血点,需要及时注射因子Ⅷ的时候,不用再担心孩子不会注射而影响生命安全了。

 

记者问小华打针痛吗?小华说那是一种特别普通的,能忍受的痛,他记不清自己给自己打过多少针了。小华还说:“关节出血和肿胀的痛,比打针要疼多了。”

 

► 多些宽容和关爱

 

性格活泼、爱说爱笑的小华是个坚强的孩子,他喜欢奥数,爱下围棋,一直有着各种各样的梦想:“我真的特想成为一名战斗机驾驶员。”

 

为了实现孩子的各种梦想,9年来,小华的父母像守护一块珍贵的璞玉,生怕孩子受到丁点儿伤害,因为任何一点磕碰导致的外伤,都可能导致严重的皮下出血,危及生命。学校里的老师们都知道小华的情况,给予他特殊照顾,体育课上不参加活动量大的项目。

 

小华的父母在对孩子学校表达感激的同时,也道出一些隐忧:前几天碰到一位正上初中的病友,看起来情绪低落,沮丧不已。问及何因,家长说在学校里受到了刺激。老师看到孩子课间蹦跳了一下,就上前怒斥:“你明明可以蹦蹦跳跳的嘛,为什么还要称病不上体育课?”

 

生病的孩子原本就比较敏感,老师这么一说,更让孩子有种强烈的病耻感,之后就在家里默不作声,不跟人交流了。

 

在根据中国血友之家的统计,我国预计有10万左右像小华这样的血友病人,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血友病甲患者人数约为12000人,但诊断率仅约一成。

 

在我国,由于公众对血友病的了解程度低,患者病耻感强,不少家庭在患儿患病后选择隐瞒病情,或者让患儿休学在家,避免参加社交活动。能够走进学校正常读书的孩子,思想上往往背负着常人难以感受的压力。

 

小华妈妈觉得,孩子自身的不幸已让他们比同龄孩子承受得更多,“这些生病的孩子一旦病发起来异常痛苦,脑子里甚至会有自杀的念头。疾病没有打倒他们,却因为外界的不理解或歧视而扼杀他们,这才是更大的悲剧。”小华妈妈希望社会各界能给小患者多些宽容和关爱,让他们在学校里没有思想负担,安心读书、愉快成长。

 

► 专家:足量治疗至关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输血科王学锋教授告诉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目前大部分血友病患者的治疗还处于按需治疗,即发现出血后再注射凝血因子。这样会导致关节部位反复出血,久而久之关节容易发生变形,甚至残疾。如果用“预防性治疗”,在关节发生出血之前定期定量地注射凝血因子,这样可以把出血次数控制在每年5次以下,患儿就可以正常运动学习。

 

王学锋教授指出,我国血友病患者的诊治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不小差距。一方面是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意识不足,很大一部分人在患病初期都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即使去医院就诊,一些偏远地区的卫生所或者没有经验的医生也想不到是血友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各地医保支付比例的不同;供给的特殊性,造成地域性、阶段性药物短缺等原因均给患者的及时足量治疗带来挑战。

 

王教授告诉记者,血友病属于罕见病,患病人数不多,相应的市场规模小,所以相关的药品生产厂家缺乏对药品生产和投资的兴趣,造成现有药品价格高昂。由于疾病伴随患者终生,长期的治疗使患者及家庭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一般的出血患者,只要及时的凝血因子输注治疗,可以及时止血,无须住院治疗。但现有的医保政策,住院才可以得到较高的报销比例。王学锋教授认为:“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血友病治疗药物纳入门(急)诊特种疾病的范畴。即在门(急)诊就诊时,及时地给予凝血因子制剂治疗,享受住院的报销比例。对患者家庭而言,可以为他们减去非常大的压力。”

 

据了解,目前江苏省、河南省的新农合已经将白血病、血友病甲的治疗药物纳入报销范围,并引入“共付”模式,即患者的治疗费用由医保、慈善基金会、药品厂家和患者自己四方共同承担。在“共付”模式下,每个血友病患者的治疗花费大大减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编辑:许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周寅杰  编辑邮箱: shguancha@sina.com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