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对话作者 | 王德培:2020年,哪些产业过剩,哪些新经济萌芽
分享至:
 (16)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学文 2020-01-04 08:19
摘要:《中国经济2020:百年一遇之大变局》试图回答:变局种种之变,在变中找寻中国经济亮点。

从2016年开始,每年底,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德培,都会出版一本书来预测下一年的中国经济。去年末,他交出了新作业———《中国经济2020:百年一遇之大变局》。

王德培认为,虽然百年一遇之大变局酝酿已久,但2020年序幕才真正开启。他试图用这本书,回答变局种种之变,在变中找寻中国经济亮点。


「大变局」
穿云破雾寻求突破口

上书房:“变局”之说现在很火,但每个人对变局的定义不尽相同,您的“变局”从何而来?

王德培:酝酿这百年一遇之大变局的,正是市场经济、世界贸易、资本金融、科技创新这四大变量,它们极大地释放了正面推动力,也在逐渐释放负面效应,相互叠加,造就了当下看似穿越不了的迷雾。

上书房:“看似穿越不了”,实则可以穿越?

王德培:第一性原理是穿越迷雾的武器,也是我这么多年来每年一本书预测下一年经济形势所遵循的底层逻辑。通俗地讲,第一性原理就是打破知识藩篱,回归事物本质,去思考最基础的要素。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看这四个变量:市场经济一边创造财富,一边制造过剩,从钢铁到煤炭,从造船到化工,乃至某些新兴产业,纷纷出现全球性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首先是商品过剩,美国曾有1400多家汽车企业,一轮轮危机下来,现在只剩3家。我们有200家燃油车整车生产商,设计产能6400万辆,未来会剩多少家?传统燃油车过剩,新能源车也过剩;商品过剩,商场也过剩,新商场建成之日便是其衰退之始;商场过剩,楼宇也过剩,有家专门处理烂尾楼的上市公司,如今自己也“烂尾”了;楼宇过剩,开发区也过剩,全国4万多个开发区,有的兴旺,有的杂草丛生。

再说曾经如火如荼的世界贸易,如今贸易摩擦四起,全球出现了去WTO化的趋势;还有资本金融,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其初心是以资本融通为实体服务,却在资本逐利本性下自我繁殖,不断引发危机;最后是科技创新进入瓶颈期,今天的技术系统,复杂程度已超出任何一个人的理解能力,而且我们也已经摘完了前人所栽科学果树上“低垂的果实”。

上书房:身处大变局,中国如何自处?

王德培:不说围绕中国GDP总量的种种预测,光是2018年中国的人均GDP就已高达9900美元,更有内地15座城市的人均GDP超过了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如果10年之后另外10亿中国人也跨入中等收入群体,如果我们不改变目前的消费方式,那到时需要多少个地球才承接得住?别的不说,就说石油,当我们像今天的日本人那样每人每年消耗2吨石油时,我们每年需要的石油将是28亿吨,而中国每年自产石油总量仅为2亿-3亿吨,请问,去哪里找石油?找到了又如何安全地运到中国?消耗这么多石油带来的环境问题又如何解决?

此外,中国还拥有最多的网民、最长的高铁、最新的通信技术,中国崛起使得百年来由西方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西方社会一下子理解不了、习惯不了。

上书房:这种不理解、不习惯正在演变成一种对抗的情绪与无端的指责。

王德培:是的。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跨国企业。

进入21世纪,以跨国企业为代表的企业集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张机会,其影响力与渗透力突破传统国家的边界,形成所谓的“新兴帝国”。如果把国家也视为经济体,将所有国家的财政收入与全球跨国企业的经营收入作为比较基础,全球前100大经济体,只有30个是主权国家,其余都是跨国企业。跨国企业在全球逐利的时候,常常抽空本国、改造他国,造成很多不平等,让全球的社会治理变得越来越难。某些国家认识不到这点,把跨国企业对本国造成的伤害误认为是他国崛起造成的,气撒到了别人头上。

「方向」
上下两股力量的交织

上书房: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写道:“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过去的2019年为2020年中国经济留下了哪些启示?

王德培:中国经济在2019年开启但远未展开、2020年将充分演绎的四大拐点有:

一是中美关系大转折。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存在一个“60%定律”———当另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达到美国的60%,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甚至有快速赶超美国的可能时,美国就一定会将其定为对手,千方百计地遏制对手,60%这个数字已成美国的“心魔”。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以6%的速度增长,美国经济按照最好的光景3%计算,到“十四五”末的2025年,中国GDP将是美国的80%。这必定带来三点变化: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国,在无法找到完全可替代市场的情形下,外需紧缩将成新常态,中国外向型经济将面临调整;美国对我国引进技术进行封锁,警惕中国对外投资,将给我国利用国外技术、品牌等造成更多障碍,科技创新成当务之急;在与美国的“一对一”谈判中,我国在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削减国有企业补贴等诸多方面将面临更大压力,倒逼中国从红利经济阶段进入规则经济阶段。

二是产业进入大洗牌。国际上,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低收入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国原来依靠的廉价劳动力模式就必须要改变。之前更多的是传统行业,接下来不少新兴产业也要面临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巨大压力。

三是区域发展大联动,由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发展。过去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人将之总结为“地方竞争”,但长期单打独斗,必然导致各自为政、产业同构、资源浪费、千城一面等问题,在更大范围内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现在,中国城市化进入城市群、都市圈演进阶段,目前规划发展“19+2”个城市群,以及提出34个都市圈建设,都是要打破地区小圈子,最终趋向区域协调联动式发展。

四是商业模式大变革。红利时代逐渐消解,科技时代遽然开启,工业文明已经到头,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生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给世界带来全新变化。如果说原来的商业模式是白桦林模式,即高度同质化,那么接下来就是热带雨林式的生态圈,各物种共生共存,即使是一片苔藓,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大拐点面前,地方与企业还需不畏将来,不念过往,顺应时势,把握趋势。

上书房:拐点意味着走向不明,您认为2020年中国经济的走向是怎样的?

王德培:无非是向上或向下。

我将导致经济形势下沉的力量总结为“空头6+1”———去产能、去商能、去红利、环保风暴、第四次金融危机、中美贸易冲突+政策波动;将孕育、积蓄并释放新的上行动力的力量总结为“多头6+1”———二次城市化、大交通、大消费、大通信、大文化、大健康+外部空间。两个“6+1”相互交织、叠加,加剧和放大了2020年中国经济的复杂、多变之势,使得单一领域的经济提振政策总是很难奏效。因此,2020年或是空头与多头的对峙和相持时期,破局还需时日,但由于新经济进入动能释放期、新技术产生爆炸效应、新模式层出不穷、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依然处于相对较高增长的大趋势并未改变。

上书房: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2020年要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您认为这释放了什么信息?

王德培:“六稳”是我们国家对不稳定的世界经济的对冲,我一直提“两个车轮”论,即大市场大政府。历史已经证明了,小市场大政府搞不好经济,大市场小政府则要出社会问题,要说中国过去做对了什么,可能就是走对了大市场大政府这条路,高铁、5G等领域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

「亮点」
体验经济将大行其道

上书房:读者除了关心2020年中国经济的趋势,可能还更会关心哪些是未来经济的亮点。

王德培:我很理解这种关心。中国新经济产业亮点纷呈,它们在为经济社会各领域转型升级注入新能量的同时,也将提升人们的获得感。

比如夜间经济。提振夜间经济,繁荣夜间消费,早已成为不少国际大都市的选择。相关资料显示,美国纽约的夜间经济在2018年为纽约市经济发展贡献了约100亿美元。一个城市既需要时尚、潮流、高端、前卫的现代商圈,也需要带有地域性、市井化、草根化的特色夜市经济,世界上很多城市在发展夜间经济时选择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夜生活的安全保障措施,而不是限制人们的夜生活。当然,经营者、消费者要规范,政府行政管理也要规范,三个规范到位,夜间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上书房:在福卡智库的年终论坛上,您宣布智库将和上海一家大型会展公司展开合作,为什么选择进入会展业?

王德培:因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小小乌镇变得“很忙”。在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迈进的过程中,如何最大化实现资源整合,以发展平台经济来打造超级枢纽,成为城市二次迭代的关键。会展是个古老的行业,也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时尚产业,尤其对处于长三角超级枢纽位置上的上海而言。

上书房:还有哪些经济亮点?

王德培:还有睡眠经济。《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到2018年,中国人均睡眠时长从8.8个小时降至6.5个小时,平均38.2%的中国人有睡眠问题,比全球平均数高了11.2%,“80后”“90后”正成为睡眠障碍主力军,2017年我国改善睡眠产业市场规模约2797亿元,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还有因为人越来越懒而带来的懒人经济、养宠物带来的萌宠经济、处理闲置物品激发的闲置经济,等等。

不论是夜间经济、睡眠经济、会展业,还是懒人经济、萌宠经济,从大的来说,都与人的体验相关,未来体验经济将大行其道。

「城市」
打造“朋友圈”,实现“软扩容”

上书房:2018年末,我国城市化率达到了59.58%,但与此同时,农村GDP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下降到20%,城乡二元结构加剧,南北经济差距超越东西经济差距,成为区域发展主要矛盾。城市也进一步分化,一边是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紧张,一边是出现了收缩型城市。城市如何发展依然是2020年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王德培:以往我国关于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但现实依然是农民背井离乡进城、农村出现空心化,而当年一度繁荣的农村工业化,正是当下大量环境污染问题的肇因。从近年的相关政策来看,原有的城市化指导思想似乎正在发生调整,不管是19个城市群划分、34个都市圈规划,还是9个城市被列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建设用地指标跨地区再配置的土地政策安排,都意味着对之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城市发展模式的纠偏,中国城市化发展将转向都市圈战略。

上书房:会不会导致人口继续向大城市集中?

王德培:会。从本质上说,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人作为市场经济中的要素,需要自由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实现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可以产生规模效应,分摊基础设施成本;人与人之间频繁、密切互动,有利于创新和创业;在大城市里,消费者能找到更符合自己需求和偏好的服务提供者,企业家可以找到更专业化的劳动力供给者。

上书房:如何破解人口集中带来的各种城市病?

王德培:所以要以核心大城市为中心,通过都市圈建设,建立城市“朋友圈”,实现“软扩容”,打破中心城市和周边其他中小城市之间的行政边界。事实上,中国已具备发展都市圈的基本条件。第一,中国城市化率接近60%,进入了城市型社会。根据国际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和普遍现象,城镇化率超过50%以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核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开始加速形成都市圈。第二,核心大城市实力增强,中国排名前30的城市GDP占到了全国的42.5%,其他如制造业、高等教育、医疗等的辐射力,机场、集装箱港口等的便利性,排名前30的城市都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第三,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成长较为充分,长三角、珠三角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数目多、质量高,埋伏着许多“隐形冠军”,有利于充实都市圈内容。第四,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发展,网络状的交通线路几乎无缝连接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构成紧凑高效的“日通勤圈”。

由发展小城镇向都市圈战略转变,我相信,中国城市化将由此逐步形成“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的全尺度空间组合链条。

上书房:在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包含的城市和人口最多、面积和GDP总量最大,处于长三角龙头地位的上海该如何进一步打造“朋友圈”?

王德培:从城市夜光图可明显看出,珠三角已连成一片,形成一团光亮;长三角链接成形,越往上海越密集、越明亮。全球城市的竞争已非简单地争夺资源,而是以超级枢纽打造“朋友圈”,看谁的磁场更强大。后工业及服务体验时代,城市竞争赛道切换到了创新和质量,发展顺序从原来的“人跟着生意走”转向“生意跟着人走”,倒逼城市先做好环境,吸引人才、机构,才能衍生出创新成果和产业转化。而且,一般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城市发展的核心就从经济发展转向了人的发展,从经营城市的外在,转向回归其内核本质,即经营人的欲望。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国家,中国的全球城市将梯度化、雁阵式崛起。但这些城市需要从中心意识转到枢纽意识,强化与世界的联系。以此观之,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龙头,未来上海若以超级枢纽的面貌直追“纽伦港”(纽约、伦敦、香港),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是指日可待的。


《中国经济2020:百年一遇之大变局》
王德培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