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访谈 > 文章详情
【笔谈】文人自古总相轻?专家拿出顾野王“双舆并辉”打动全场 | 江南文化考札②
分享至:
 (199)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郭泉真 2019-12-29 06:17
摘要:对品质、对价值的不懈追求,让“双舆并辉”成为可启后世的文化先例。


“互相成就”的江南文化


在仔细考察“江南文人最杰出的代表之一顾野王”所撰《舆地志》、同在江南的金华王象之所撰“两宋时期最著名历史地理著作”《舆地纪胜》之后,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陈玉兰教授最终得出四字评价——“互相成就”。这不是空穴来风。

其一是在史料上,“《舆地纪胜》取资于《舆地志》,《舆地志》的部分文本赖《舆地纪胜》以存世”。其二是在理念上,“王象之借鉴了顾野王的舆地编纂经验,顾野王的舆地编纂理念藉王象之得以继承和发展”。其三是在影响上,从《舆地志》到《舆地纪胜》,“地志类著作对江南人文地理空间的持续建构,强化了古代文人对江南文化的普遍认同”。从这一个案,可以扎实地看到,江南文化的一脉相承与共同成长

深入观察,还可从中看到,要实现“互相成就”的两个前提。

前提之一,是有用。正如陈教授所说,一般新修方志,不会采用太早以前的志书。因为时间久远、尤其隔朝隔代之后,地名往往会有变化。南宋时期的《舆地纪胜》也因此对唐宋方志采用较多,对唐以前的采用较少。然而《舆地志》是一个例外,“征引非常多。尤其是两浙西路、两浙东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这几个江南区域范围内的史地资料,被广泛引用,引用数量在宋前其他地志中无出其右”。根本原因,就是《舆地志》准确而有用。

如一处地名“凉热水”。北宋《祥符图经》写成“良热”,而《舆地志》留下记录:“作凉热,盖水源一温一冷。”后到明清时期,《一统志》进一步指出,凉热水在江西省大余县西130里,水源有两处,一处是温的,一处是凉的。另一个例子是1995年某地新修县志称,县名是唐天宝元年改的,但《舆地纪胜》引《舆地志》表明,早在南朝时期,该县便已有此名。可见《舆地志》保留的许多史料,至今依然很有参考价值。

而这两例,还只是已经散佚的《舆地志》借《舆地纪胜》得以留存下来的两处只言片语。

所以要“互相成就”,先得让自己有用。把自己做好、做强,才能在成就对方中成就自己,实现共同成长。正是跨越时间“恒久远”的价值,让《舆地志》在数百年后的《舆地纪胜》里,依然保留多达上百条之多,从而一方面助力《舆地纪胜》成为两宋史地巨著,一方面自己也得以“永流传”。江南文化历来不乏独立自强的精神渊薮,以及认真细致、讲求品质的美学传统。对品质、对价值的高度重视,不懈追求,让“双舆并辉”成为了可启后世的文化先例。

前提之二,是认同。《舆地纪胜》从《舆地志》得到的,不仅仅是史料取材,更有志书体例、编撰宗旨、文学意趣乃至地理志书的人文空间构建等,诸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与借鉴承继。而这离不开“同为江南文人的两位作者在人文意趣上的相通”,离不开在理念目标、价值追求包括审美趣味上的认同。所谓“认同”,就是“认知之同”。认这个同,才不会大异其趣,更不会不相为谋。各自有用,各具特色,并不影响在原则、准则、规则上的共同认知。比如,做事精细。比如,讲求实效。也恰恰需要在出发点、基本面上,确实具备深度的认同,才能真正互相成就,让各自的强大相得益彰。

今年是顾野王出生1500周年。在金山亭林举办的纪念会上,陈玉兰教授举出的这个“双舆并辉”案例,打动了全场。正如一位专家所说,金山、吴中两地都在纪念顾野王这位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历史地理学家,而其《玉篇》等著述的价值与影响早已超越地域文化,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也对日韩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无疑当同心协力,比古人更会“互相成就”,在“一体化”与“协同发展”不断深入推进的当下,构建长三角制度创新与“人文相亲”新境界,为中华文化贡献出新的文化成就。

栏目主编:陈抒怡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