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晨跑过关出“新招”:“招财猫”猫爪绑手机?大学生体质健康究竟怎么管?
分享至:
 (82)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2019-12-26 06:01
摘要:刚进校时身高1.84米的他体重超过115公斤,而标准体重上限是78公斤。小伙子那时挺低落,进入健康管理体系中后,每周与专家面对面沟通,学习锻炼和健康管理方法,渐渐地,从一圈400米都跑不下来,到一口气跑上30圈……毕业时体重74公斤,成了神采飞扬的标准帅哥。

近日,从一位高校体质监测专家口中获悉,在有的高校,学生应对晨跑要求,新招频出——除了骑自行车打卡外,还有买个“招财猫”摆件,手机绑猫爪上让其自主挥动,步数达成。

摇头叹息之际,一组数字摆在眼前: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学段越高情况越差;其中,大学生达标率低于中小学生,达到“优秀”等级的大学生百里挑一。

大学生体质健康,究竟怎么管?如何形成更好的长效体系,来培养体质强健的未来建设者?

探索:分层管理,“红线区”介入

在已有每年体质监测、记录的基础上,大学能否更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学生健康管理体系?有专家直言,不能只“查”不“管”,也引起一些争议:这样会不会管得太多了?面对一所高校的成千上万学生,管理的可操作性如何?

2014年起,上海大学开始探索,在充分分析学生群体健康体质情况基础上,进行分层管理。

“国家标准的体质测试评价,主要分为形态、机能、素质等三部分,涵盖速度(50米短跑)、耐力(1000米长跑)、力量(一分钟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柔韧(体前屈)以及爆发力(立定跳远)等多项指标,”项目负责人,上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李效凯老师介绍,每一年学生体测报告都会汇总过来,综合评估后,将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列入“红线区”,及时介入干预。

举例来说,身体质量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它通过人体体重和身高两个数值获得相对客观的参数。体质健康监测中,BMI指数大于等于24的学生就是重点人群。

“首先我们会请同学填写几份量表,包括心理健康、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评测、饮食频度等,进一步分析后,进行一对一交流,”,李老师说,每周同学们都来领当周的锻炼任务,并反馈上一周的运动感受,专业团队及时给出建议。此外,专门的“运动达人”社团,以及“运动健康与管理”课程,进一步拓展辐射面,让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进一步常态化。据悉,最新课程的网络版上线不到一月点击已超过12000次。

李老师的手机微信里,有个学生小杨,毕业两年至今,联系不断。原来,刚进校时身高1.84米的他体重超过115公斤,而标准体重上限是78公斤。小伙子那时挺低落,进入健康管理体系中后,每周与专家面对面沟通,学习锻炼和健康管理方法,渐渐地,从一圈400米都跑不下来,到一口气跑上30圈……毕业时体重74公斤,成了神采飞扬的标准帅哥。

“每一年新生进校,我们确保人手一本体质健康宣传手册,” 李效凯说,但是相比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两个年级才是比较硬骨头,因为那时候没有体育课了,锻炼更需要学生的自觉和坚持。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性体质监测显示,大学学段,高年级的数据低于低年级。

求变:学校体育“从一到六”

这样的探索并非无本之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表示,对学校体育的定位已有较大变化——如果说之前学校体育的定位基本上是保障学生体质健康,那么,如今已经明确承载六方面的内涵:第一,身体的发展;第二,社交的发展,包括跟锻炼伙伴、跟团队、跟队友合作;第三,道德的发展,你要把规则内化为你的行为,竞赛场上学到的东西,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第四,精神的发展,个人思想品德的升华;第五,智力的发展,很多科学研究都已经证明,小孩子更好地成长,离不开一定的运动量;第六,文化的发展。

业内专家指出,把原先独立的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相互融合在一起,是当今世界体育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以体育来提高人类的健康已被各国所看重。

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学校指导委员会认为学校健康教育体系包括直接教学、健康服务、保持健康的学校环境这三个基本因素。1987年,艾林斯奥斯等提出了被广泛认同的当代全面学校健康教育的概念。至此,在美国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

在日本,1972年颁布的《有关体育运动的普及,振兴体育的基本方案》,对各年龄组学生体能下降的趋势,强调振兴体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终身体育的命题。进入上世纪80年代,更明确地提出:“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是今后日本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基本方向”。

长期参与全国、上海学生体质监测研究项目的上海体育学院唐炎教授坦言,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并非学校一个部门或一个学科的事。如何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培养健康习惯和运动兴趣,涉及学生统筹管理、课程设置、社团建设、体育资源分配等各方面。需要顶层科学设计,否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困惑:“大学无法单独回答”

采访中发现,除了在管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布局中,现有的一些措施和政策,实施起来遇到了困惑。

例如,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意见提出,要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检索发现 ,为了推动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2014年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就明确规定:“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毕业年级学生测试成绩及格率须达95%以上。”换言之,包括本科生在内的大学生体能测试成绩不合格不能毕业,不是新政策、新规定。

然而,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高校并没有严格执行。即使有未达标者,也基本在临毕业前组织一次宽松的补测,确保达标。“一方面学校要毕业率数字好看,一方面单单因为体育卡毕业,好像有点不近人情,”一位业内人士说,此外,要是这方面真从严了,有关管理部门不一定支持学校到底,与其最后息事宁人,不如一早眼开眼闭。

再如,大学的管理,说到底也不是强制性的,而更偏重服务和引导,但是若小学、中学学段没能很好地培养运动健康理念和相关爱好习惯,青少年人群中运动氛围不足,升入高校后想从头养成,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问题,大学无法单独回答,”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党委副书记叶宇说。

“现在校内有体育课的话,一般一周一次,一次一个半小时的大课。更多的,我们提供课外活动资源,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他介绍。而每学期要完成30次跑步,可以在体育课成绩上获得10分。“这不是强制性的,但是通过学生对绩点的需求,适当引导,”叶宇说,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锻炼,跑步时间也可以是晚上,四平路校区操场开灯到21时,嘉定校区22时。在他看来,能引导更多年轻人爱上看现场体育比赛,有种想动一动的兴趣,已经是一种推动。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