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从全民翻译“四世同堂”,到特朗普外孙女背《三字经》,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发声”
分享至:
 (89)
 (2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2019-12-15 10:18
摘要:我们期待着更多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被讲述、被理解、被接纳时,中华传统文化中专有名词的翻译,是否准备好了?

14日,一场普通的英语四级考试因为一道题,上了微博热搜——“四世同堂”用英语怎么说?“four generations under one roof”,被认为是最佳答案。

玩笑热议如潮水很快退去,留下的问题值得追问——

我们期待着更多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被讲述、被理解、被接纳时,中华传统文化中专有名词的翻译,是否准备好了?

【需求,已经被看到,正在被思考】

“在一些外国年轻人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体验项目时,越来越感受到,汉字、成语以及一些特定的文化符号等的翻译,非常重要,”全国青联国际部副部长朱鸣华说,简单汉字中,承载着深厚的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征,如何传递好这个,是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关键之一。

事实上,近年来,在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场合中,更具中华传统文化特点的本色表达,及其现场翻译,已经留下许多“精彩瞬间”。

例如,2015年博鳌论坛中有——

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Chinese people say that when big rivers have water, the small ones are filled; and when smallrivers have water, the big ones are filled.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Mencius, the great philosopher in ancient China, said, “Things are born to be different.”

“远亲不如近邻。”这是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的一个朴素的生活道理。Close neighbors are better than distant relatives. This is a simple truth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gotto know in ancient times.

在其他一些外事场合中,沉淀着中华文明的诗文,即使换了语言载体,依然质朴动人——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Meeting a good friend for the first time is like having a reunion with an old friend.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The water is clear and the mountain is bright, the frost comes in at night; Trees are covered with deep scarlet leaves, mixed with yellow that is light.

该句出自中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翻译古诗,最难的是押韵。一读就会发现,这里 bright, night和light,都压住了韵脚,形美而意达神至。

在中华文明进一步与世界多边交流之际,这样的实践,无疑蕴含着大势。然而社会更大范围内,在学术上、技术上,甚至群体性心理上,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四世同堂”这道题,大众参与千奇百怪的译法,以及此前关于“五行”、“经络”等怎么翻译的争论,似乎都昭示着需求已经被看到,正在被思考。

去年,人民日报的微博曾整理和发布过《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英文翻译》,其中包括四合院(Siheyuan或Quadrangle)、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诗经》(《The Book of Songs》)等。

但这显然还远远不够。

【期待更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中国智慧】

传统文化经过翻译被介绍到不同文化中时,若其专有名词库,能有一套相对固定的译入语(翻译目标语言)表述,一一对应,类似词典般一查即得,将会事半功倍。但是,在跨文化翻译中,由于风俗习惯、历史发展、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不同语言在交流中必然会存在词汇空缺的现象。如果在翻译中没有考察文化背景,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那么很有可能误译或造成文化交流的困难。

“中外跨文化翻译中,翻译原则之间会冲突,”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奇说,究竟是忠实于原文意思的“原文中心”,还是偏重信息到达的“受众中心”?不少翻译实践中,时有纠结。

过去,传统翻译更倾向后者,从译入语体系中寻找接近源语言的现成表达。例如,将“一箭双雕”译为“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

“我的原则是:直译尽其所能,意译按其所需,实在懂不了,再寻求译入语接近的语句,”冯奇看来,跨文化翻译时,尽可能还原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述方式,并不会影响被理解。毕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对于译入语来说,这样的“陌生化”表达,何尝不是丰富语言文化的活水。

更有意义的是,这才是更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中国智慧。当下,文化自信,正在于文明积淀之光芒,不吝展示人前。

例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英语中有对应的“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在他看来,这个“天”,更接近中国文化核心的译法应为“Heaven disposes”,反而令这种两个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凸显,加深相互了解。

再如,“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表述的意思,跟“金钱万能”差不多。过去基本借鉴英语母语国家现成的说法来处理,采用归化的译法,译作Money is almighty, Money talks, Money is everything, 或是Money makes the mare (母马) go.

而译者葛浩文就直接将它译成 Money can make the devil turn the millstone.异化的翻译手法是丰富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

需要补充的是,葛浩文也是莫言小说的译者,在他的作品中,用了很多类似“直译”的方法。

【翻译的文化站位:传递信息,更绽放光芒】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流不断深入,跨文化翻译的目标驱动在传递信息以外,更应考量美的映射。虽然早有“信达雅”之说,但在今日之中国,似乎更凸显不一样的价值。

闻一多先生曾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音乐美”强调诗的律动,“绘画美”强调诗的意境,“建筑美”强调诗的形式。

由此看来,诗歌,历来是翻译的“地狱模式”。不过,成功的例证不少。

此前新闻热传特朗普外孙女背英文版《三字经》的视频。很少有人知道,在英译界,《三字经》被称为“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它有三大特征:每行三字,韵体,经典。即使这样,17世纪至今,它依然获得了近20个英译版。外孙女阿拉贝拉背的那篇《三字经》,出于译者赵彦春的三次格偶韵体译本,来感受一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Man on earth, good at birth.The same nature, varies on nurture.同样地,每行三字,韵体,经典。

翻译策略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才能使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广博的宇宙观、哲学思想、人格美学等共同形成的内涵,在异域文化中得到比较正确的认知,阐述和接受。在这一方面,专业领域的努力不可或缺。

与此同时,对青少年的普及也必不可少。据了解,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都开设有《中华典籍外译》等通识课,帮助更多年轻人在对外交流中传递信息,也成为美的使者。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