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外省市同志来上海参观“城市大脑”,李强书记为什么都会带他们去看这个应用场景?
分享至:
 (7)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2019-12-15 13:07
摘要:渣土车治理背后最能体现“一网统管”的协同效能。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指出,上海要抓好“两张网”,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什么是“一网统管”?“一网统管”究竟该管什么?12月12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思考”学术沙龙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

城市是一个“复杂系统”,更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由此决定了城市治理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对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来说更是如此。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城市这个“复杂系统”“有机生命体”健康运转,不仅事关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也直接关系到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浦东新区政府副区长徐惠丽介绍了浦东“城市大脑”的运转情况。她认为,“城市大脑”就是城市治理中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身处信息爆炸的年代,个人综合能力取决于学科知识的丰富程度和跨界水平,而对一个政府或者一个组织来说,综合能力的核心体现在协同水平,而“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就是对协同能力的最好体现和检验。在会上,她举了渣土车治理的例子。“渣土车治理的应用场景,最早就是起源于浦东。外省市同志来参观‘城市大脑’,李强书记基本上都会带他们来看这个应用场景。为什么?因为渣土车治理背后最能体现‘一网统管’的协同效能。”原来为什么管不好一辆渣土车?那是因为在其背后“政出多头”:运营资质审批在环保局,倒土由市容环保部门审批,车队日常交通运行管理在建交委,而车子开到马路上又是归交警部门来管……可以说,小小的一辆渣土车,背后“婆婆”可不少。在这种情况下,要管好渣土车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现在有了应用场景,接口打通、系统合并,倒渣土的地方有二维码,扫一下,车辆的身份和相关情况一目了然,“天眼”和“路检”相结合,管理起来就变得容易了。

“一网统管”怎么做?特别是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面对海量城市运行数据,如何实现“一网统管”?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二级巡视员谭维勇认为,关键还是在于部门管理的衔接。“过去,衔接强调的是分类管理,建交、治安、市容等都是各自管,各自管的最大好处是专业性强,但是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多部门的问题重复,协调难度大。”按照李强书记的要求,“一网统管”应该做到12个字,即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为此,谭维勇建议,下一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一是建立健全城市运行管理体系;二是在功能上要实现“观”和“管”、“防”和“救”协调。“观”主要是指用智能化手段收集信息并加以集成,这是基础。在“观”的基础上,对城市运行显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监督,这就是“管”的内容。“防”就是要通过共享开放的平台,由专业部门对城市运行中相关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做好预警研判。“救”则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城运中心要发挥统一领导平台作用,形成快速响应机制。

上海住建委研究室主任徐存福认为,智能化是信息化的升级版。比如,网格化管理。上海其实从2005年就开始做了,现在的网格化体现了智能升级。“网格化最核心的是靠网格员去发现问题,这是一种主动发现。而现在做的智能化城运中心也好、‘城市大脑+神经元感知’也好,是要自动发现。从主动变成自动,这就是一种升级。”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主动去发现,而是要把主动与自动结合起来。另外,升级还体现在从普通发现升格到专业发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也是治理能力的一种提升。

会上,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实务部门工作者结合实践,以问题导向切入,对于“一网统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等问题作了深入交流和讨论。与会者认为,“一网统管”不是什么都管,“统”更为强调的是“贯通”和“集成”。在实践中,既要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同时也要避免陷入技术依赖。要处理好增和减的关系,增的是治理效能,减的是不必要的劳动重复,尤其是要为基层减压。同时,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同时,要避免重回“保姆型”老路,要更多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力量。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委党校“超大城市治理与高品质生活推进”创新团队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苏唯
文内图:王珍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