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打打卡出出汗就可以了吗?今天,城市小囡怎样进行劳动教育
分享至:
 (1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彭德倩 2019-12-13 15:55
摘要:新时代,如何让大城市里的莘莘学子乐于动手、尊重劳动,又如何赋予劳动教育以创新内涵,让更多的城市小囡懂得劳动的真谛?

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正日益受到重视。近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现实中,劳动教育常常被淡化。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新时代,如何让大城市里的莘莘学子乐于动手、尊重劳动,又如何赋予劳动教育以创新内涵,让更多的城市小囡懂得劳动的真谛?

劳动教育急需“补位”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一名小学生的妈妈是学校的清洁工,他觉得丢脸,在学校里从来没有跟妈妈主动打过一声招呼;孩子谈到理想,大多数是说当科学家、老师、医生等,现在的孩子不少是说想当老板、明星、像巴菲特一样的股神等,因为“又光鲜又亮丽又多金”。

学生追求新品名牌,同学间攀比现象频现,向父母伸手要钱……这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这些现象层出不穷。这些现象之所以频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劳动教育,以及对于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的尊重。

但现实情况是: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不会叠被子,初一的学生不会洗衣服,甚至有的孩子从未在家中擦过地、洗过碗……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在身边出现。

记者调查发现,一部分孩子能够在家长督促下从事刷碗、扫地、收拾房间、倒垃圾、洗小件衣物等家务劳动,但多数孩子的家务劳动主动性不足。究其原因,并非都是孩子的责任。目前,青少年的父母主要为70后或80后,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大多从小就缺乏劳动的意识和经验,家务常常由老人或阿姨代劳。

有专家提出,比“四体不勤”更可怕的,是由此引发的“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不思进取、好高骛远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那些宁愿“啃老”也不愿意靠自己的努力去自食其力的年轻人,也正式劳动教育缺失的后果之一。

要“润物细无声”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个“劳”字,如何教好?同样是上海教育管理部门和不少一线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大题目。不少中小学在“劳动教育”领域,探索着符合学生特点和课程体系要求的新路径。

说到劳动教育,很多人第一反应:不就是让学生干活嘛。扫地、擦窗、捡垃圾,然后拍照片“打卡”上传,或是两三天的学农活动,认识蔬菜、自己动手翻土种植……这是普遍意义上的劳动,却绝不是“教育”的真谛。

在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小学校长张丽芳看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让劳动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将劳动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内容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劳动教育形式。

中午,午餐开始,每天当值的值日生穿上工作服,戴上防尘帽,给同学们一一打饭。“以前我的孩子在家里从来不关心餐前准备,她认为开饭了,我就过来吃饭了。现在她知道,噢,原来开饭前还要做这样一些工作。”学生家长汪女士说,为了竞争上岗,她的女儿顾同学此前已经在家里练习帮父母摆碗筷、盛汤,模拟得有模有样。“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汪女士很感谢这样的劳动教育。

“给现在的孩子讲‘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如果只用枯燥生硬的方式,他们往往难以理解。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感悟明白道理,培养习惯和规范意识,这样的劳动教育才是孩子们最乐于接受的,又是最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成习惯的。”张丽芳说。在建设小学,还有一片蔬菜园,孩子们在这里分季节种植,在这里了解不同蔬菜的营养价值、种植方法,最后将蔬菜搬上餐桌,品尝劳动的果实,也已经成为了孩子们亲手劳作、珍惜劳动成果的有效“课堂”。

作为一所12年一贯制的住宿学校,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都不错,学校在住宿生中因地制宜开展递进式的劳动教育,比如一年级学会系鞋带,学会正确的洗脸刷;二年级学会叠被子,学会正确的穿衣服;三年级学会洗红领巾,学会整理行李箱;四年级学会铺床单、套枕套……九年级学会使用洗衣机洗衣服;十年级学会打领带,整理橱柜;十一年级学会烫衣服。此外,还有家政厨艺课程,从六年级到十二年级,有不同的学习内容。

不仅仅是“让学生出出汗”

“还记得吗,我们小时候每周都有一个半天去工厂劳动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申生回忆。在他看来,当前对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强调,更像是一种“回归”。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语数外等科目成绩的重视,令劳动教育有“靠边站”的趋向。不可否认的是,这也带来了全面素质培养过程中的一定偏差。胡申生说,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帮助青少年树立劳动观念、锻炼实践能力,体悟工匠精神,对其今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他同时指出,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劳动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不仅仅停留于体力劳动,而应是带有科学创新性的劳动学习机会。这个“回归”,应是螺旋形上升的回归。帮助更多学生将“动脑”与“动手”之间的桥梁搭起来。在已有课程体系中,如何令“劳”字更加醒目,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以华东师大此前举办的“习技营国:中国近世营造匠人的教育图景”展览为例。该展览将木匠师傅真人请到现场,刨花飘飘,拉锯声声,选取了中国古代营造匠人群体作为样本,鲜活地展示与挖掘传统中国匠艺体系丰富的知识世界、精神世界,展示中国传统“营造匠艺”是如何构成一个复杂的“知识—技艺”体系,反映心传、文授、口述、实参构成的营造匠人学习方式与图景。

在胡申生看来,这一反响热烈的展览,就是劳动教育的成功探索之一。除了大学以外,中小学的劳技课同样应该结合学生需求、兴趣、接受特点等,走出自己新的路。

“确实,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出出汗’,”普陀区劳动技术教研员张杰说。在安亭的实践基地中,普陀区学生可以通过挖土豆等田间地头的劳动,感受农耕文化。在另一方面,学校在教学中因地制宜,课堂上劳动教育无声浸润。

例如,中远实验学校的项目学习中,鼓励学生通过编程来做个“智能垃圾桶”,站在桶前只需说一句“香蕉皮,扔哪里”,相对应的湿垃圾桶盖子就会缓缓打开。“这样的发明,我们看作是一种智能劳动教育,”张老师说,学生光会编程没用,必须结合自己在家庭中的劳动经验,才能做出真正实用的小发明。沙田学校,在菜场工作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上岗”,包括卖菜和打扫卫生,这些真实岗位中的劳动体悟,也成为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育人资源。在张杰看来,“识别学生的需求,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挖掘潜力,创造更多劳动教育的有效平台。”

当代劳动教育应有新内涵

“劳动教育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的,但有一个重要准则是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而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相互结合。”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副校长李黎认为,当代的劳动教育可以是劳动、服务、示范、管理相结合,以适应培养未来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

学校把“值周班”更名为“劳动服务班”,改变了先前的学生值日模式,负责一周校园劳动、服务、示范和管理工作。“劳动服务班”的同学担任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助理工作,参与学校管理。他们在团委、教导处、总务处、卫生室、图书馆、校办,为学生和学校架起沟通的桥梁。学生助理广泛收集意见、开展调研、解决问题、服务学生成长、推动学校发展。学生助理在上半年对高中生用餐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午餐自助模式,对学生的合理化意见,学校予以采纳,目前自助午餐深受学生欢迎。

在杨浦区建设小学,每年都会有一个颁奖典礼。上台领奖的,或是食堂的阿姨,或是后厨的洗菜师傅,或是打扫校园的叔叔。孩子们为这些校园里的劳动者献花,为他们点赞。张丽芳说:“劳动教育的渠道有很多种,认识普通劳动者,表达应有的尊重,让孩子们了解劳动不分贵贱,劳动者一样光荣的道理,能让他们懂得尊重人、关爱人。”她说,这些在劳动教育中所获得的积极向上的品行,将成为他们幸福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未来尽快适应社会,受益终身。

华师大二附中劳动技术高级教师祖权认为,劳动教育需要体系清晰、要求明确,这样才能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比如同样是小学生的擦黑板,低年级的重点是‘会擦’、中年级重点擦的方法,高年级可以是设计新的黑板擦。”此外,劳动教育可以结合现有的劳动技术课程,结合本地特色,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地方性课程。“可以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课程,比如低年级以培养日常劳动习惯为主,初中和高中前段年级,以家校互动的形式开展,到了高中后半阶段和大学,就可以借助社会机构、志愿者活动进行。”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杨浦区建设小学、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 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