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当年轰动一时的经典影片《日出》《三毛从军记》背后,还藏着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分享至:
 (11)
 (1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宝花 2019-11-29 10:46
摘要:上影老中青三代导演分享电影拍摄背后的故事。

70年前,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70年后的今天,在银星光影沙龙的舞台上,来自上影老中青三代导演的代表——于本正、张建亚和郑大圣,共同讲述了他们和上影的缘分,以及上影优秀传统“师承”的意义所在。 

图片来源:IC photo

沙龙现场,于本正导演回忆起1975年上影重拍《渡江侦察记》时,他有幸跟随汤晓丹导演拍戏,在片场学习了很多电影拍摄中的专业技能;1976年,他又与汤晓丹导演合导了影片《难忘的战斗》。“独立拍片之前,每拍完一个镜头,我都要回头看看汤导,看到他坐在那里心就很定。汤导说‘可以’,这个镜头就过;他说‘再来一遍’,我们就重拍。后来自己做导演,所有的决定都得自己做了,再回想汤导教我的东西,给过我的支持,非常感激!”于本正说。

于本正的代表作中,还包括曾获得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最佳女配角,以及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等殊荣的影片《日出》。拍摄这部影片,于本正说自己当时压力非常大,因为有小说版和话剧版的《日出》珠玉在前,自己再拍电影,要有突破很难。但在与《日出》原作者曹禺的接触中,于本正感受到了真正的大师风范。

“话剧版《日出》中,工人夯土的画面出现过多次,曹禺先生自己很在意这个画面,因为他希望借此表现工人阶级奋发向上的精神。”于本正回忆说,当时他却觉得在拍摄电影时如果也加入这样的画面,与《日出》本身的故事情节有点不搭,所以就没有加入这个画面。“曹禺先生是我的老师的老师,又是大家,非常权威。但我当时没有和曹禺先生商量,就自己做了这个决定。曹禺先生看了影片之后,也并没提出异议,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

张建亚导演跟上影的缘分也是从1975年开始的。那一年,张导还是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后来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和陈凯歌、张艺谋成为同学,毕业后回到上影的怀抱并加入第三创作室,和优秀的电影前辈一起参与过多部电影的拍摄。

在之后的创作中,喜剧片成为张建亚的“拿手好戏”,他执导的《三毛从军记》在海内外获奖无数,是一部令人笑出眼泪的经典之作。除此之外,张建亚也在尝试不同类型题材的创作,如动作灾难片《紧急迫降》、惊悚动作片《极地营救》、爱情片《爱情呼叫转移》、人物传记片《钱学森》等。其中,《紧急迫降》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尝试用电脑特效表现惊险大场面的,张建亚在现场和大家分享了电影特效背后的故事。“电影是制造幻觉的,所以才要强调真实感。” 张建亚说,真实感虽然是造出来的,但好的电影仍然可以勾起观众内心的感情和思绪。

郑大圣出生在一个电影世家,但他与上影的缘分,是从1990年他成为一名普通场记开始的。2009年,郑大圣拍摄了一部献礼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京剧电影《廉吏于成龙》,颠覆性地用电影技法拍了一部戏曲片,获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和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戏曲片奖;2017年的《村戏》,则是上影对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影创作方面的全新探索。此次银星光影沙龙上,郑大圣分享了如何在电影创作中用历史为背景表达自己态度的观点。

到目前为止,银星光影沙龙已成功举办八期电影主题活动。这个公益性的文创品牌,旨在传播电影文化,提高观众对影视文化的鉴赏能力,弘扬主旋律。沙龙通过下午茶分享会的形式,让热爱电影的人在这里分享关于电影的一切,一些经典的老电影也不时在沙龙上展播,回忆满满。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张熠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朱瓅
题图说明:于本正讲述《日出》拍摄背后的故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