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实验室“作品”如何变市场买账的“商品”,上海这个成立一年的转化中心有答案
分享至:
 (6)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9-11-26 19:36
摘要:相比研发环节,这些市场环节似乎更加琐碎和“世故”,但对科研成果转化,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新药研发、新型研究方法、检测技术来说,直接影响着创新成果的价值。

“实验室成果是作品,成果转化第一步就是作品变产品,但有了市场附加值,才能真正变成规模化的商品。”上海交通大学地方合作办公室主任陶剑的这番感叹发生在11月26日下午,上海交大“分子与纳米医学创新转化中心”与聚科园区战略合作签约揭牌仪式上。在徐汇区政府牵头促进下,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与聚科生物园区正式签约,共建上海交通大学-枫林聚科医学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前沿科技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构建更为精准的服务载体。

徐汇区科委主任陈勇介绍,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与徐汇区政府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分子与纳米医学创新转化中心”应运而生,于2018年9月顺利完成一期1200平方米转化平台建设,并进入试运营阶段。今年1月,中心正式揭牌运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已建设包括纳米材料合成和评价平台、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平台、万级微流控芯片研发平台、高灵敏蛋白和核酸分析平台、细胞功能性评价平台等公共研发平台。

截至今年11月,分子纳米转化中心首批入孵项目已获得近20项核心专利,包括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的抗肿瘤转移小分子药物、前哨淋巴结拉曼显影剂的产业化、肺癌靶向治疗相关突变基因的检测、智能化单分子基因诊断芯片、CS015氧化铁注射剂、临床质谱分子组检测技术等。

“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能取得上述成果,得益于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探索的成果转化新模式。”分子纳米转化中心运营总监胡凤麟告诉记者,中心由徐汇区政府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并委托民非机构进行平台运营和科研团队服务。上海交大负责培育创新科研项目,完成孵化阶段的研发团队在注册设立公司后,进驻枫林-聚科等徐汇区内相关产业园,获得市场化收益后,再将收益回报服务机构。

与此同时,转化中心还筹办了10多场“成果转化沙龙”和产业化项目路演,帮助产业化项目团队推动项目顺利执行,内容涉及成果转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专利申请的写作、医药定制研发生产和外包以及法律、知识产权、注册报证等各个环节。近一年来,中心已累积为三个初创公司和三个初创团队提供研发公共服务,服务对象包括上海九院、中科院生命所、上海中医药大学等。

陶剑表示,科研人员早研发出实验室成果后,需要将实验室“作品”转化为具有应用潜力的“产品”,“这是科研人员的分内之职。”但此后,如何在市场推广,吸引投资人注意,并且在合理的成本下规模化生产,并在相应渠道投放、使用,使得“产品”最终变为“商品”,这是科研人员专业范围以外的内容相比研发环节,这些市场环节似乎更加琐碎和“世故”,但对科研成果转化,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新药研发、新型研究方法、检测技术来说,直接影响着创新成果的价值。

“让产品变商品,并非让科研人员追求功利,而是由政府打好平台、打造机遇。”下一步枫林园区将为科研机构引入更为优质的风投企业和市场机制,帮助实验室“作品”“产品”更好实现“商品”转化。

眼下,徐汇区正积极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以中科院上海营养健康所整体搬迁为契机,加快形成以基础研究、临床医疗为特色的枫林集群以成果转化、产业集聚为特色的漕河泾开发区集群形成“东西联动”的产业发展态势。此次分子纳米转化中心与枫林聚科园区达成战略合作,下一步将建成面向分子和纳米医学领域的垂直化、专业化高端创新转化中心。

此外,中心还将立足徐汇、立足上海,进一步为研发团队提供从原型技术、工程化技术、临床验证到合规注册的全链条服务,形成具有原创性和先进性的技术孵化高地。面向肺癌、结直肠癌、阿尔兹海默症等重大疾病早筛的临床队列研究合作体系也将展开建设,并探索优化与园区运营方的合作联动模式,服务更多科研团队与初创科技企业。

栏目主编:王志彦 题图来源:舒抒 摄
本文图片均为分子与纳米医学创新转化中心实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