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何鸿燊之女何超仪,“穿着”胶带、铝罐、米袋在上海唱摇滚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9-11-17 16:21
摘要:城市记忆

舞台筑起大竹棚,竹棚四周,何超仪穿着胶带、铝罐、米袋、帆布、纸等回收物料做成的衣服演唱,配合舞台景观不断游移,对应香港城市影像。

比起摇滚乐团“何超与海胆仔”主唱,何超仪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何鸿燊之女。近日,她作为音乐剧场《建筑城市》演员,亮相上海大剧院。时而是钢琴,时而是摇滚乐,时而是人声吟唱,《建筑城市》新颖呈现形式深深吸引上海观众。

《建筑城市》导演胡恩威表示,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意大利建筑师阿道・罗西同名著作。阿道・罗西相信,城市是生产记忆和感觉的地方,建筑和所有生命一样有开始、有衰老、有完结。

《建筑城市》由香港著名剧团进念·二十面体制作,该团多年来致力拓展香港文化艺术新领域,积极推动跨越文化、界别、地域创意的艺术交流。修读建筑的胡恩威一直以艺术和剧场传递建筑的人文意义。冷与热,柔软与严肃,理性与感性的呈现内容,不断在舞台上交错,打造一块块城市回忆碎片。

“与进念合作,我眼界大开,启发出不少对古典音乐和艺术创作的新观念。”钢琴演奏家黄家正透露,胡恩威构思《建筑城市》时,建议他先阅读阿道‧罗西的著作,再着手为演出设计音乐。阅后灵感让他以巴赫音乐为主轴,用即兴穿梭的音符串连整个演出。音乐总监于逸尧则选取香港日常生活的独有声音,将其拆解再结合转化成演出的主旋律,配合黄家正现场钢琴演奏。

新加入演出行列的摇滚乐团“何超与海胆仔”,以何超仪领衔,浓厚都市味道的旋律在阿道‧罗西的城市建筑文本中跳跃滚动,奏出香港独有的城市声音。何超仪在香港成长,见证着城市变化,“原来在香港,我们靠建筑物地标认路,现在变成靠手机地图。上海人比较幸福,上海的老建筑保护做得好,我坐在和平饭店,像回到了几十年前。”

在同期举行的2019年沪港文化创意合作会议上,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与“进念·二十面体”就沪港合作开展两地文化发展研究、建立智库平台签订协议。胡恩威表示,“进念·二十面体”开展一带一路文化合作早有先例,此前曾和上海昆剧演员沈昳丽以及缅甸等地艺术家联合演出,“不能光依赖高科技,人与人沟通更加重要。我们希望通过社科院平台,让年轻艺术家、管理人才有更多跨文化、跨地域的沟通。”

胡恩威表示,内地观众相对开放,给表演者更多尝试机会。他说,我想为上海观众做上海版《建筑城市》。”在《建筑城市》,声音与音像的拼贴记录了香港,“我们录了很多代表香港的声音,比如交通灯的嘀嘀声、唱粤剧的声音、装修打桩的声音。在上海,我们可以去人民公园录跳舞的声音,这是上海的声音。”胡恩威说。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