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习近平点名的上海“两张网”,如何真正打响品牌?
分享至:
 (19)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頔 2019-11-17 07:56
摘要:主动把数据“拿出来”,才能让数据“跑起来”,让群众“用起来”、治理“活起来”。这就涉及到了骨子里的改革问题。

早先曾不止一次听到企业反映:网上办事代替“跑窗口”后,反倒“一头雾水”了。原因是,在窗口办事有工作人员现场释疑解惑,坐在电脑前,虽然标准化程度的确提高,却没人能针对个性化的问题提供“私人定制”般的服务。

这或许能解释,为何许多事项已经可以网办,线下办事比例仍居高不下。为此,有些部门创新服务手段推出了远程“帮办”,但要彻底破题,显然还远远不够。提升系统的智能化、便捷化、人性化水平,才能实现从“能办”到群众“好办”“愿意来办”的转变。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考察上海时指出,上海要抓好“两张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这两张“网”,虽然名称相异、功能不同,却都是高效、精准、智慧的政务服务和城市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同为上海正在着力打造的品牌,两张“网”的要义也如出一辙,注重的都是“感知”——对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来说,政府部门感知到的,是市场主体与市民群众的需求,通过提高效率、优化流程解决痛点,让“人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则是要实时感知、发现超大城市中的细微变化,进行快速有效处置,确保城市安全有序。

政府部门的主动“感知”,最终是希望换取城市中每一个人的“无感”:坐在家中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坐等证照快递到家,享受“网购”一般的办事体验,不再为繁琐的流程、反复提交的证明材料所恼;而通过收集交通数据、实时感知路况,并借助信号灯动态分配路权,城市运行的“智慧大脑”在无形之中,就帮助出行人规避了可能遭遇的拥堵。

要织就这样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的“感知网”,对数据的使用是基础。不论是“通办”还是“统管”,都需要归集来自不同政府部门的海量信息。“一网通办”中,通过个人或企业的电子证照共享,办事人无需反复递交材料,甚至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能办事;“一网统管”下,交通、治安、环保、急救、市场等数据在统一平台共联共享,让城市运行高效有序。

理想状态下,“两张网”不仅要让原本的“群众跑腿”变成“数据跑腿”,更要让原先孤立的数据在聚合、归纳、分析之后,释放巨大的“算力”,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从而为精准治理创造出“1+1>2”的倍增效应。而这一切,都要靠各部门、各单位主动协同,让数据充分开放、整合、共享。

“织网”不仅仅是单纯将数据迁移上网。没有整合与共享,或是数据标准不一、格式不同、内容不全、真实性存疑,在此基础上开展城市治理,势必将遭遇重重阻力。其结果,可能是既无法提升服务和管理效能,也无法让人享受到城市治理带来的红利,反倒是徒增负担。主动把数据“拿出来”,才能让数据“跑起来”,让群众“用起来”、治理“活起来”。这就涉及到了骨子里的改革问题。

政务服务和管理的提质增效,绝不只是技术问题;高效办成一件事,也不是“两张网”的全部目标。“织网”的更深层意义,是要以前台的能级提升,倒逼后台的流程再造,重构政府部门办事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业务流程。

这个过程中,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刀刃向内、自我改革的决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深度融合、有机衔接、一体推进、持续攻坚,从而在创新中提升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邵剑平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